堆,頭發眉毛盡皆卷起,衆百姓大哭伏地。
猛地裡驚雷響起,霹靂驚天,烏雲齊集,突然之間大雨傾盆而下,将城頭數丈高的火頭盡皆澆滅。
一道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立在城頭。
衆官員将領并襄陽百姓一齊于雨中上前拜倒。
葉飄零訝異道:“此是何人?”司馬道:“必于吉也,寓居東方,往來吳會,普施符水,救人萬病,無有不驗。
當世呼為神仙,未可輕渎。
司馬久聞大名,未識清範,卻不知何以來到荊襄。
”葉飄零按劍怒道:“原來便是惑亂民心、氣死孫郎的妖人!速速與我斬之。
”
卻見于吉哈哈大笑道:“孫郎已為汝所斬,吾怎能氣死孫郎?”葉飄零語塞,問道:“汝不去江東妖言惑衆,來我荊襄有何見教?”于吉仰天笑道:“聞葉荊州禮賢愛士,憂國憂民,不辭勞苦,提早一千八百年來救天下生靈,四方鄉民盡皆仰望,故順天意特來相救九郡生靈。
葉荊州何必動怒?”葉飄零大驚,下拜道:“真人真神算也。
個中天機,請勿洩漏。
”
于吉點頭道:“孺子可教也。
”拂塵一擺,雲收風止,雨過天晴。
葉飄零親見如此神術,更是目眩神離,道:“請真人賜予符水,解救生靈。
飄零甘為牛馬,以報真人之德。
”于吉斂容道:“吾正為此而來,但盼葉荊州畏懼也。
”葉飄零道:“能救吾鄉民,雖死無懼也。
”
于吉低聲道:“此次災患,禍起曹操。
然亦葉荊州擅改史書,當遭天遣,故有此一難也。
”葉飄零亦低聲道:“隻是擅改史書乎?”于吉笑道:“曆史不可更,史書由人改,故史書與曆史頗有異也。
”葉飄零道:“便請真人賜以解救之法,飄零永感大德。
”于吉道:“君侯可于北門向城中百姓焚香跪拜,一連三日三夜,不進水米,上蒼必憐,再用吾所贈符水,九郡病患自解。
”
葉飄零大笑道:“此易事耳,何足懼哉!”令衆官受了符水,低低在于吉耳邊說了幾句,兩人相對嘻笑。
于吉指着他笑道:“好個葉飄零,仍敢戲谑貧道!”大笑三聲,飄然而去,萬民下拜相送。
葉飄零猶指着于吉背影笑道:“好個于神仙,恁的刁鑽!”忽地想起什麼,大叫道:“真人,尚有北平百姓,亦望救他一救。
”雲空中于吉笑道:“吾方從北平至此也。
”
于是葉飄零大開城門,于北門下向城中拜倒。
城中百姓感激莫名,紛送酒肉,葉飄零一概不進。
第二日早,襄陽城中,碩雪飄飛,葉飄零跪于城外,把一張臉凍得通紅。
慕容秋水心疼不已,守護在他旁邊,忙着打傘生火。
忽聞馬蹄大起,一騎踏雪而至,來到城外,俯伏于地,哽咽道:“飄零,清兒來遲了。
”
葉飄零忙叫慕容秋水把她扶起,笑道:“清兒何必悲傷,隻需三日,荊襄災患盡解,總算沒有錯過北方曹袁相争之機,平定天下有望,清兒該高興才是。
”清兒垂淚道:“可飄零,你怎能妄聽道士之言,如此折磨自己?”
葉飄零不禁大笑道:“于真人乃世外高人也,汝可知我與他最後相對大笑,所為何事?”慕容秋水道:“飄零,你與他最後竊竊私語,說了些什麼?”葉飄零道:“附耳過來,說與你聽。
”慕容秋水依言垂首。
葉飄零先猛地親她一口,笑道:“清兒也來。
”慕容秋水推了他一把,道:“快說吧,休得胡鬧了。
”
葉飄零這才笑道:“我問他:‘神仙,休得消遣某也,其實吾不跪拜,隻用符水,病患足可解也,是也不是?’于吉便笑,悄聲道:‘葉荊州精明過人,貧道妄稱神仙,居然瞞不過汝。
隻是荊襄經此一劫,民心已沒,元氣大傷,不如此如何能重振荊襄?’我便道:‘神仙亦詭計多端,非修身之道也。
”于是三人一齊拊掌大笑,慕容秋水與清兒這才不勸他稍進飲食。
葉飄零仰天又歎道:“人力有時而窮,真逢絕境,畢竟仍需有神助也。
”這正是:不是神仙施普渡,史書今日載三分。
欲知荊襄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