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清兒龍泉騰空而起,寶劍直劈而下,呂布見她下盤空虛,橫劍一擋,伸左手去拉她勒甲絲帶。
哪知清兒在他劍上一壓,翻身躍回馬背,高聲道:“奉先神勇,名不虛傳。
”圈馬便走,女兒軍一齊後退。
呂布叫道:“女将休走!”令高順與陳宮好生守城,自己接戟上馬,追殺半日,迎面塵土大起,裴元紹、楊大将高喊:“呂布背主之賊!”分作兩路殺到。
呂布大驚,搭箭上弦,應者盡皆落馬。
清兒暗道:“飄零果然料事如神。
”引女兒軍占據山頭,點起狼煙,兩面滾木亂打,羽箭齊飛。
戰不多久,又聞得三聲炮響,東邊慕容秋水,西邊葉飄零,一齊沖出,将呂布圍在當心,呂布再勇,如何當得五路大軍,但聞哭喊震天,哀号動地,昔日鐵騎軍縱橫無敵,此等困境之下卻不由得不降。
呂布單騎往西南單騎而走,清兒彎弓一箭,座下馬頓時摔倒。
女兒軍一齊上前,繩牽索綁,将呂布擒回汝南。
葉飄零盡降其鐵騎軍,裴元紹損兵折将,未得絲毫之利,心下不忿,又來挑戰葉飄零,被慕容秋水斜刺裡沖到,生擒回陣。
楊大将隻得退回。
葉飄零與裴元紹道:“我與汝主乃是盟友,并無敵意。
汝可先回許昌,道飄零不日便當往許昌與汝主暢談盟友之情。
”裴元紹謝恩去了。
這邊葉飄零領軍得勝,擒了呂布,回到汝南,見安甯圍攻蔡縣未回,于是先在城中等候,用鐵鍊鎖緊呂布,令人好生看管,大凡酒食,盡皆不拒,自己卻始終不聞不問。
數日間,呂布不知己命如何,憂慮貂禅,落得形銷骨立。
卻說蔡縣陳宮聞報呂布追敵,初時尚未在意,俄而猛省道:“葉飄零明知主公欲擒女将,故教親信前來,此誘敵之計也。
”高順急道:“如此我便引兵去救主公。
”陳宮道:“未可輕動,我軍此時僅此小縣,進退不得,安甯必定親來攻取此縣,将軍若去,蔡縣難保,我軍真無立足之地也。
且先如此如此,安甯來攻蔡縣,必被我擒也。
”命人四面打探。
卻見安甯果然來到,卻繞過蔡縣,往穎陽大道去了。
陳宮訝異道:“莫非自恃奉先既敗,許昌無人,竟不把蔡縣放在眼裡而欲直搗許昌乎?常聽此人好大喜功,行事莽撞,今日一見,果然如此!”急探得安甯已渡穎水,紮下水營,漫江上下,遍插旌旗,這才放心,便着高順速速去救呂布。
高順于是點三千鐵騎,疾往南頓而來,行了三十裡,迎面大軍擺開,當先将領正是安甯,大笑道:“陳宮當日濮陽火燒曹操,何等威風,今日中我之計也!”大喝一聲,左邊刑道榮,右邊金旋,兩路殺到,安甯直取中軍。
穎水上下旌旗,皆疑兵也。
高順心慌,被安甯刺倒座下馬,軍士上前一把生擒,随後引軍合圍蔡縣,攻城車數百一齊沖上。
陳宮四面巡視,号令堅守,奈何軍心盡喪,侯成惱怒呂布為了妻小,屢次折将,當下開了大門。
安甯湧入,亂軍之中又擒了陳宮,受領降兵,安撫民心已定,這才回到汝南。
與葉飄零兩下裡商定好各自勸降呂布、高順、陳宮之計,葉飄零便告辭返回襄陽。
安甯送出二十裡,秋風掃蕩,遍地金菊盛開。
花叢中葉飄零歎道:“安甯,此後我不再與汝争鋒。
願汝早平天下,休負百姓之望。
”安甯稍感心軟,随即按住心神道:“飄零你放心,若我擋了你路,你盡管來攻,我們在戰場上決一勝負,萬般恩怨盡皆化解。
”葉飄零慘然笑道:“吾但欲早解蒼生戰亂,何來王霸雄圖之志也哉?你既決意如此,我也不能勉強。
古往今來成大事皆能忍者。
安甯,你須得壓下争強之念,多用智計,則無往而不利也。
吾先替你治理江南,待北方平定,天下即歸汝也。
”
安甯望着天邊,半晌才道:“北方隻有曹劉為人物也,我必能取之。
”葉飄零道:“清兒數年孤苦,但盼你馳騁疆場之日,多念她一些。
”當下兩人辭别。
葉飄零召集衆官聚于襄陽。
這正是:未聞四海升平日,已向江南卸甲歸。
畢竟後事如何,還聽下回分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