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回 曹孟德誤反孔柚 葉飄零初明心迹

首頁
    卻說葉飄零訪孔明不遇,怏怏而回,從此不思進取,一力發展荊揚。

    許昌孔柚見呂布歸了葉飄零,心下疑慮。

    洛陽曹操,因傾國而破馬超,意欲養兵育民,生恐一旦止息幹戈,葉飄零在南方壯大,于是着滿寵前往許昌,定要激起刀兵,使葉飄零不能安歇。

     于是滿寵南行,說孔柚道:“今葉飄零收呂布在前,拜孔明于後,乃圖北伐之計,他日假途滅虢,君侯不可不防也。

    ”孔柚疑慮便道:“今大夫可有教益乎?”滿寵道:“葉飄零反叛之賊,竊取荊襄,強據江東,私成割據之業,坐領謀反之基,狼顧虎視,野心勃勃,君侯若不絕之,為其所算隻在即日,且背負反賊之名矣,竊為君侯察之。

    ” 座下楊大将大笑道:“葉飄零自領荊揚,從民無不仰望,何來反賊之名?不比曹操欺君罔上,淆亂朝綱,是為不忠,妄動幹戈,荼毒生靈,是為不仁,已負袁紹之恩,是為不義,屢攻劉備不勝,是為不智,焉可與葉飄零宏才偉略,樓船東下破劉表,女兒出陣服南夷相比乎?” 滿寵按劍厲聲道:“楊君之言差矣,曹丞相昔年舉天下之士而破董卓,重建洛陽而迎天子,漢室方得重興,何為不忠?袁紹私據四州,不敬天子,有不臣之心,曹丞相請天子聖诏而讨之,何為不義?四方盜賊紛起,豺狼鼠輩當道,曹丞相不辭勞苦,受主上重托,掃蕩寰宇,匡扶漢室,有大功于社稷,厚德于黎民,何為不仁?念劉備皇室之親,但盼其迷途知返,重歸漢室,雖敗之于徐州,破之于冀北,仍一再寬恩施德,真大仁大義也,何稱不智!楊君真無識之語,不足與高士論之!” 楊大将無言,滿寵續道:“反觀葉飄零,不知父母哪方,故鄉何處,此忘本之流,不孝之子。

    名為漢臣,割據一方,久不進貢,此割據之輩,不忠之徒。

    欺劉表禍害江東,辱孫堅神人共憤,背盟收呂布,忘義反安甯,屢屢相逼盟友,罪行罄竹難書,碌碌小人,無信鼠賊,焉能與曹丞相共論乎?” 孔柚道:“吾絕葉飄零而向曹丞相,可乎?”滿寵道:“此真漢室忠臣,社稷大幸,聖上必然大喜,青史永垂英名矣。

    君侯不可遲疑,速速破了葉飄零,為萬世之功也。

    ”于是孔柚與曹操定了盟約,立誓歸漢,親領五萬大軍來取新野。

    原來荊襄元氣至今尚未全複,一旦聞訊,城民皆慌。

     于是大堂鼓聲擂起,葉飄零連忙來到郡府,坐上虎案,郭嘉笑道:“吾等正愁北伐無路,孔柚背盟,自送死也。

    此北伐大好之機,主公可即刻出兵,速戰速決,不息一切代價,平新野,取南陽,破許昌,送錢糧解劉備之厄,約與夾攻曹操,又令馬超起西羌之兵,曹操可滅,天下可定也。

    ” 葉飄零道:“奉孝方道連年動兵,荊揚疲憊,應以五年之期休養生息,何故又勸出兵?吾号令已遍荊揚交州,再動刀兵,豈不失信于民?”郭嘉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方今已得平定天下之良機,千載難逢,萬萬不可錯失也!” 周瑜道:“主公,奉孝所言極是,天下之勢,在此一舉,主公速速出兵為要!”葉飄零依然遲疑。

    簡雍又道:“吾聞曹操遣滿寵說孔柚騷擾荊襄,恐我等乘清平之時坐大也,然滿寵回都之時,曹操忽然大歎:‘孤失計較也。

    ’左右皆問為何。

    曹操道:‘孔柚與葉飄零雖為盟友,卻阻了葉飄零北伐之道,大利于孤,孤一時不察,使孔柚背盟,葉飄零北伐有名矣!為一時小利,遺萬世之災,孤不明何緻于此哉!’主公,足見奉孝公瑾所見英明,主公宜速速察之。

    良機一失,千古遺憾也。

    ” 原來自平定南方,卻聞北伐無路以來,衆人委實憋氣得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