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清兒正率軍攻打宛城之際,忽然聞報後方營寨有失,連忙退兵,行至半途,已遇見周郎引敗兵來見,道:“張将軍,曹營李典、樂進引兩萬軍偷襲,糧草辎重盡皆失了。
”清兒扭着自己雙手道:“是清兒疏忽,盡力攻城,守營兵力不足,此敗與公瑾無關。
”于是引大軍回還,意圖複奪營寨。
br>
卻說李典、樂進奪了軍營,知張清兒必然前來挑戰,于是嚴陣以待。
清兒引軍殺到之時,隻是排成陣勢據守。
清兒沖殺數番,兵士多傷,不能成功,隻得退回魯山城中,隔淯水與李典樂進對峙。
雖然軍中帳篷俱失、糧草不足,卻依然下令不許取民間一物,隻令各軍士割衣為布,就地搭蓬,宿于野外街頭,待取了宛城再行休整。
衆百姓盡皆感恩,各送酒飯前來犒勞,瞻仰張清兒風範,軍民融洽無比。
第二日探馬來報,李典樂進撤入宛城,對岸隻留下一座空營。
張清兒道:“此莫非誘敵之計乎?”周瑜道:“我軍糧草俱失,利在速戰。
彼若欲戰,我等求之不得也,但恐彼乘吾等半渡而擊之。
”張清兒道:“可如此如此。
”
于是待夜色降臨,調集大船二十隻,令太史慈引百十小卒火把高燒,大張旗鼓往南十裡渡河,自引大軍往上遊悄悄搭了浮橋,涉水而過,因見宛城仍不可輕取,于是不攻城池,引軍沿淯水而上。
李典樂進正将太史慈重重圍困之際,忽然清兒引軍從背後殺到,月色下人喝馬嘶,漫山遍野不知多少人馬,心下大驚,軍士亂竄,被殺得落花流水,人仰馬翻。
李典、樂進各自從亂軍之中丢盔棄甲,狼狽而逃。
張清兒拍馬直追李典,看看趕上,雙劍便刺,李典手無寸鐵,急揭頭盔來擋,刺個對穿。
清兒一怔,李典棄了頭盔,抱頭鼠竄而逃,回到宛城,方信張清兒之能,于是決意再不出戰,靜待張清兒糧盡退兵。
清兒複奪大寨,欲獎勵三軍,卻是酒肉衣物皆無,于是派人星夜往江陵催糧。
大軍歇息一晚,第二日命黃忠領五千軍士執李典頭盔往宛城搦戰,遙見城頭免戰牌高挂,喝令衆軍高聲辱罵,城上毫不理睬,幾番沖殺無功,隻得歸寨。
清兒道:“公瑾可有妙計誘之?”
周瑜道:“今我軍無糧,彼軍強盛,無可為誘,隻可激之。
”清兒奮然而起,當夜引大軍來到宛城東門之外,高舉李典之盔,大喝道:“李曼成,汝頭在此,敢來取否!”城頭樂進大怒,幾番欲出,皆被李典勸住。
張清兒于城下大笑道:“李典,吾以為汝乃英雄好漢,不意如此縮頭露尾!樂進匹夫,汝也和李典一般無二麼!”令軍士踐踏李典之盔。
樂進于城頭怒道:“曼成,如此折辱,你也能忍受麼?”李典不答,站在城牆之上,向清兒道:“宛城向為孔君侯所有,汝已複了新野,尚不知足乎?”清兒道:“孔柚背信忘盟,何德而為一方之主?曹操欺君罔上,人人得而誅之,天下皆欲生啖其肉,豈獨我等為之?”樂進更怒,向李典道:“曼成,我軍明明強過彼方,卻如何這般懦弱!”
李典遙指免戰牌,笑而不語。
樂進恨恨走下城頭去了。
清兒亦大笑,忽然彎弓背射,明月朗星之下,一箭橫過長空,免戰牌頓時墜地。
城頭諸将,氣滿心胸。
張清兒大笑道:“兩個無能匹夫,不足我等出手!”令後隊作前隊還營。
陡地裡城門大開,一彪軍引出,當先一騎直躍而來,聲若雷鳴:“無知賤人,識得陽平樂文謙否!”一柄單刀直往清兒頭上砍來。
清兒舞劍架住,戰了數合,喝令軍士齊上,将樂進困在當心。
城頭李典,見樂進出城,不由得嗟歎不已,無奈何囑咐孔柚等謹守城池,自引軍下城來救樂進。
大軍方出,忽然炮聲一響,火光沖天,左邊周瑜、右邊太史慈一齊殺到。
李典大驚,欲待返城,門邊閃過一騎大喝道:“南陽黃漢升在此!”一刀砍下,李典舞刀一架,被震得鮮血狂噴,急急落荒而走。
黃忠、太史慈等搶了城池。
孔柚等人皆從北門逃生。
清兒見城池已破,便令軍士退後,自己下馬來戰樂進,一連十餘合,樂進不能當之,然而心下盛怒,死戰不退。
清兒甚敬之,後躍跳開,道:“文謙,汝武藝高強,如何甘為亂臣賊子賣命,不如且歸順漢室?”樂進大罵道:“汝為反賊,焉得妄居漢室之名?”高喝道:“丞相,樂進不能再為奔走了!”回刀便往頸中抹去。
清兒斬将不多,救人自刎卻不少,揮手擲出一劍,将樂進之刀擋開。
樂進大怒:“戰将當死疆場,汝敢如此辱我乎!”揮刀來攻,被清兒一箭射倒座下馬,左右齊上,将樂進擒拿入城。
宛城降兵無數,糧草辎重盡皆奪回,數月之間,張清兒戰敗李典、生擒樂進,連奪新野、南陽,功勞不遜慕容秋水順流直下破江東,威名更是響遍中原。
後宋人因感穆桂英保國安民,武烈過人,可與上古未來神翎飛将張清兒相比,乃有《憶江南》贊曰:稱雄慣,巾帼最英風。
莫道深閨皆玉箭,離弦一怒滿天驚。
飛将号神翎!
隻說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