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葉飄零南掃交州,郭嘉随軍參謀,水土不服,連日嘔吐,葉飄零泣曰:“為了一己私仇,竟累奉孝遠涉艱辛,竟緻染病,我心何安!”郭嘉亦泣道:“嘉蒙主上與夫人隆恩,雖百死不能報之萬一。
”葉飄零道:“吾暫緩仇怨,回軍休養如何?”郭嘉道:“今大軍已動再回,是迫士燮反投曹操也。
主公縱情快意,若不即刻報仇,心下難定,思緒不甯,大業終不可成,普天之衆兵患終難解也。
願主公勿以郭嘉為念,早日平定交州,西克曹操,以成大事。
”
于是葉飄零令人送郭嘉暫居林賀,自率三軍南下,克日平服交州。
忽報五溪又反,正欲興兵讨之,先行聚宴慶賀交州之功,百官共飲之際,葉飄零忽然想起一事,擲杯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累奉孝身亡,吾之過也!”左右齊問若何?葉飄零道:“奉孝染病,吾雖憐惜,尚不以為意,忘卻今年奉孝本命星黯淡,隻恐此病不祥,真真痛煞吾也。
”安甯清兒一齊下淚。
衆官盡皆嗟歎。
葉飄零道:“既奉孝将喪,吾無心在此羁留,賴恭雖然南逃,可布示赦免其罪,文達好生鎮守交州,吾當急回林賀,但盼能見奉孝臨終一面。
”于是令周瑜先引大軍往武陵以當五溪叛兵,自與清兒安甯諸臣急往林賀而來。
行至半途,數員家将護郭嘉子郭奕戴孝迎到,葉飄零大哭道:“奉孝休矣!”郭奕奉上郭嘉遺書,道:“家父有言,主公若從書中之言,五溪不足憂也。
”葉飄零展書觀之,恸道:“奉孝天下奇才,吾本欲報秋水之仇後,即與安甯清兒共從于地下,此間大事俱與托之,今辭我先去,乃天喪荊揚也!”仰天大叫道:“奉孝既去,誰與我運籌帳維,決勝千裡乎?”
郭奕道:“先君臨終有言,襄陽有七大賢人,龐德公、司馬德操諸人必不出仕,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恐難求之,龐士元年幼,遊學未歸,唯颍川徐元直流落江湖,可繼家父之志。
願主公以天下為重,私怨為輕,早日兵伐中原,家父雖死無憾。
”葉飄零更是悲切,發書周瑜固守大寨,暫不出兵,爵郭奕為關内侯,封文書主簿,引衆官往林賀郭嘉靈前祭拜。
亡年三十四歲,從征一十二年,算無遺策,料事如神。
後人有詩贊曰:
冷雨殘雲暮色昏,軍師今日棄凡塵。
籌謀劃計翻天地,料事察人勝鬼神。
濟世苦勞身漸弱,安民死谏耳常聞。
可憐梁柱從中斷,基業堪托有幾人?
初,郭嘉方至江陵,怡情縱意,狂放不羁,諸凡行檢,盡皆不治。
崔琰數度上書訴嘉,而嘉意自若。
葉飄零既彰崔琰持正,複縱郭嘉縱情,而二人行事依舊,和好依然,同為荊襄效力,人皆以為佳話。
當下葉飄零厚葬郭嘉,百官皆哭。
葉飄零恨恨道:“今奉孝、奉先、德謀俱沒,吾尚不能報秋水之仇乎?”令衆官各回己任,自與安甯、清兒來到武陵大寨。
周郎迎入,葉飄零問反者何人,周郎答道:“乃西涼馬超,因被夏侯淵所破,與弟馬岱扮作客商而逃,本至西川,張松不能容,故一怒自取五溪為本逐鹿天下。
”
葉飄零道:“奉孝遺言,五溪無患。
待吾明日一戰馬超,即可退兵去剿趙雲之首。
”周瑜不解道:“既然無患,又何必勞軍出陣?”葉飄零道:“示之以強,力挫其鋒。
示之以弱,無須用兵。
今吾當強弱交合,兼而用之。
”正自商議,馬超來書搦戰。
葉飄零道:“孟起如此悍勇,吾豈能示弱?可如此如此,吾再用奉孝之計。
”于是回書應戰。
翌日,清兒出寨結陣,見彼陣當先那将,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铠,手執長槍,立馬陣前,左首馬鐵,右首馬岱,馬前馬休,身後番兵長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