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葉飄零為報秋水之仇,盡起大軍要将趙雲困于襄陽,不料當陽一戰,趙雲單槍匹馬,斬将數十,名揚天下。
葉飄零忿怒更添,奮起追擊,将趙雲迫回襄陽。
不意城中湧出一軍,将趙雲去路堵住,兩員大将殺來,威不可擋,正是黃忠、太史慈,乘張任去援趙雲,連夜攻破襄陽,這時見趙雲窘迫,當下乘勝相攻。
衆川将首尾不能相顧,自知大勢已去,紛紛投降。
葉飄零喝令暫且監下,待擒了趙雲,一并問斬。
号令到處,黃忠、太史慈、黃蓋、韓當各勇将齊上,刀槍劍戟,直往趙雲招呼。
那趙雲殺了一天一夜,神困力乏,漸漸手軟。
張任在外圍遙見主公危急,大喝一聲,長槍狂舞直入重圍,左右沖殺,趙雲方得脫生。
嚴顔、馬玉、陽群、泠苞、鄧賢保着往上庸方向逃生。
張任身落重圍之中,往來沖殺約有百合,口噴鮮血,筋疲力盡。
左右兵将呼降,張任仰天大叫道:“投降之士,非蜀中之人!”奮力槍挑三員副将。
亂槍搠到,可憐張任連人帶馬,身披百刃而亡。
趙雲于上庸聞得,潸然淚下道:“伯放忠勇如此,吾若不保住西川基業,以圖他日卷土重來,誓不為人。
”
原來連日大戰,自上庸至江陵,一路屍積成山,襄江上下為之斷流。
呻吟苦喊之聲,充塞天地之間。
葉飄零目睹此等慘狀,不覺仰天狂嘯,滿腔怒火又貫注趙雲身上,吼道:“趙雲啊趙雲,若非你妄動刀兵,荊襄何緻有今日之災,生靈何緻有今日之患!”喝令道:“兒郎們,今日不斬趙雲,誓不返回!”于是将疲憊之師留下休整以做後援,自與安甯領精銳之士追向上庸。
趙雲逃至上庸,四方敗兵,重新蟻聚,約得四五萬人,欲圖反擊,忽聞曹操請天子诏曰趙雲妄動刀兵,禍及荊楚,已經兵出漢中,葭萌關守将孟達不戰而降,張遼、徐晃逼近劍閣,大驚之下,舍了上庸,不敢奔巴西,繞綏定、宕渠去救成都。
荊州軍盡複西城、上庸、房陵,昔日繁華城池,今遭戰亂,盡皆破敗。
葉飄零怒氣不歇,聚集大軍,屯集西陵,定要追入蜀中,誓滅西川。
文武大驚,一齊來谏。
簡雍道:“今聞曹操已起兵去取西川,趙雲已經回救成都,主公若再進逼,雲首尾難顧,必投曹操,如此西川更不可圖也。
”葉飄零怒道:“趙雲乃吾切齒仇人,不可共與戴天。
吾便即刻與曹操對壘疆場,亦難忍趙雲存于世上!”
田疇道:“主公,蜀道艱難,不得内應,終究難取。
如今荊州已複,誠宜養兵愛民,早日北圖宛洛,除曹操之根本,解救天子,匡扶漢室,如此則順天意合人情,大業可定矣,屆時何懼趙雲不服?若大軍輕舉深入,分敵曹、趙,他日恐不能全身而還矣。
”葉飄零下淚道:“吾若失秋水,雖得萬裡江山,又有何益?吾與衆将患難相從,情如手足,天下歸吾也好,諸位得之也罷,皆無兩樣。
今吾隻願盡卻仇人,便随秋水于地下,天下大業,就交與所在諸位,可奮發圖強,忠心報國,上安社稷,下報萬民。
飄零雖死,亦無憾矣。
”安甯清兒泣道:“我四人原為一體,生則同生,死則同死。
願衆将勿再複言。
”
這時又報有呂布之女呂婵自趙雲亂軍中逃脫,戴孝哭拜而來。
葉飄零亦泣道:“奉先一世英雄,正欲與之共舉大事,何其中道而别,一生壯志成空。
汝母貂禅,與秋水情同姐妹,今日齊歸黃土,令人不勝悲惶!”令太史慈收之為徒,傳與戟法,随後喝令全軍共烤牛肉分食,即刻進發永安。
周瑜泣道:“天下事自有天下人管之,國賊反孽,必然自斃。
今主公既萌死志,瑜甘卸報國家平天下之任,相從主公于地下。
”黃忠又道:“劉皇叔占據燕代,民心漸附,他日必能定國安邦,天下之事無須我等奔走矣,忠年過五旬,甘願死于疆場。
”于是衆将一齊伏地大恸。
郭嘉出列道:“主公急欲報仇,可先尋西川向導。
”葉飄零道:“西川降将,可用之領路。
”當下令從獄中喚來雷銅、張翼。
二将聞之齊道:“吾等雖言願降明公,然身究蜀中之人,故主之德,一日不敢有忘。
兵伐西川,吾等不救已是大罪,倘若引軍相攻,更是無顔。
其餘征戰四方,萬死不辭,願明公察之。
”葉飄零點頭道:“蜀中義士,何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