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已表關公父子歸神,夷侯麾下衆将與葉飄零太史慈安甯皆拜了數拜,葉飄零語甘甯道:“憶惜少年結識興霸,相交似在昨日,一别卻有十年,今興霸可共返襄陽,同建大業否?”甘甯道:“吾感君侯大德,無日不思補報,然此身早付孫家,不敢有背。
”葉飄零歎道:“呂子明雖急欲建功,又如何逼死雲長兄?今劉玄德必傾國前來報仇,曹操奸雄,未必肯發兵相助,孫仲謀中原基業有累卵之危,吾與玄德乃是盟友,與仲謀乃是舊交,隻有兩不相助。
興霸倘有不如意處,可返襄陽,吾旦夕掃榻相候。
”于是辭别甘甯,負了銀屏,往襄陽而去。
又道當日諸葛亮定下三路聯兵之策,使劉封、紀靈引一路兵大張旗鼓欲出毛城,暗裡卻勒馬銜枚偷襲壹關,日夜騷擾上黨,郭淮隻得引萬餘将士回拒劉封。
劉備卻使馬超北拒諸胡,趙雲、高覽保獻帝留守冀州策應四方,自領大軍五萬,諸葛亮為軍師,魏延、張飛為先鋒,沮授、審配為行軍司馬,淳于瓊為督糧官,兵出常山,翻越太行山,先來攻取樂平。
臨行,沮授進言道:“軍師豈不知淳于瓊貪杯,押糧誠恐誤事,不如使泠苞替之。
”諸葛亮笑道:“淳于将軍雖然好酒,尚識大體,軍營之中,向有禁酒明令,先生何必憂慮?”不聽沮授之言,下令即日進兵。
守将張楊聞得,與楊醜商議道:“樂平乃是晉陽屏障,不可有失,今賊兵大集,如之奈何?”楊醜道:“兵來将擋,将軍何疑?趁其紮營未穩,待醜出城斬殺一陣,折其銳氣。
”張楊道:“汝引三千兵前往偷襲,吾自在後接應。
”
于是楊醜點起馬軍三萬,便往劉備浮營沖來,早有探馬報到營中,諸葛亮道:“張楊以武勇聞名并州,楊醜曾手搏猛虎,此皆不可小視也,且速固城牆堅守,待其疲累,方可相争。
”閃出魏延道:“末将不才,自随主公,寸功未立,願斬楊醜之頭,獻于麾下。
”張飛亦在旁暴跳道:“軍師欺人太甚也,張楊無名鼠輩,比烏丸大王如何?今吾出陣,先斬楊醜,後滅張楊!”
劉備道:“既是文長已經請令,三弟暫緩,先看文長建功。
”于是魏延引五千兵馬出營,張飛悶悶不樂出帳,自與燕将上營頭觀戰,但見魏延接過楊醜,兩下交鋒,不三合,魏延奮力向前,楊醜料敵不過,拍馬便走。
正遇張楊引并州鐵騎,合兵一處,回頭殺來。
魏延凜然不懼,一柄刀力戰二将,二十合間,不落下風。
隻是麾下兵士,難當鐵騎兵鋒銳,被殺得四方亂竄。
張楊高叫道:“魏延,汝等草寇山賊,如何與天兵相抗!今大勢已去,還不下馬投降,更待何時?”魏延大怒,舞刀突進,楊醜猝不及防,被魏延斬為兩段。
張楊喝令兵士齊上,将魏延圍在當心,牙俾将校,刀槍亂起。
魏延數番沖突,隻是不出,正沒奈何,忽然一将聲若雷鳴,勢如洪水般趕到,大叫道:“文長休慌,吾奉軍師之命,特來救汝。
”乃是燕人張翼德也,沖入重圍,與張楊交馬。
鬥無十合,張飛賣個破綻,讓過張楊馬匹,一把拉住腰間束帶,将之生擒回營。
鐵騎兵盡被魏延領軍殺散。
二将回營,劉辟道:“主公已和軍師進了樂平,隻等二位将軍前往登功。
”張飛與魏延相對大笑:“軍師神算,不可度也。
”遂入樂平,擲張楊于地。
劉備忙命人扶起,松綁賜衣。
諸葛亮道:“将軍神勇,天下皆知,今日至此,可願降乎?”
張楊道:“吾既至此,如何不降,隻是未有功勳,今壽陽守将眭固,昔日與吾有一面之緣,今吾請往說降,以為進見之禮。
”劉備道:“吾以誠心相待,君勿負吾。
”張楊指天發誓,諸葛亮大喜道:“将軍如此忠勇,乃大漢洪福也。
”與以兩千兵馬,賞銀使去。
張飛道:“軍師好輕信哉!好辛苦捉來的,如何卻又縱走?此人一去,必不還矣!”諸葛亮笑道:“吾以誠信待人,彼必以誠信待我也。
”當下命人安民撫衆,舉凡将士,不可動民間一針一毫。
張楊趕到壽陽,叫開城門,眭固接入,問劉軍之事。
張楊道:“今劉備軍中虛實,吾盡知之,請将軍今夜前往偷營,雪吾之恥!”眭固欣然應允,剝了劉軍号衣,将兩千軍士軟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