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弟份先扶兄長上馬,自己跟在後面。
經過一巷,卻見牆邊數十人擁在一處,議論紛紛。
司馬上前道:“吾乃葉将軍屬下行軍司馬司馬也,不知此處發生何事?”衆鄉民忙上前拜見。
葉飄零下令衆人起身,卻見人群當心昏倒一個幼童,年五六歲,兩個大桶傾在身邊,水流了一地。
一鄉親道:“此兒原是城西葉老二之子,因父親辭世,為奉養病母,不得不終日為李财主挑水為生,今日卻支持不住,不合昏倒于此。
王二已請大夫去了。
”
葉飄零道:“柴桑久無戰亂,城中錢糧無數,怎地還有如此貧家?”衆鄉親對望一眼,低下頭去。
葉飄零道:“吾久蒙各位父老眷顧,方得立足江南,凡事理應為民作主,倘若内中另有别情,亦請各位知無不盡。
”當下一老人戰戰兢兢道:“葉老二乃将軍帳下兵卒,随将軍西征夔關,為張遼坑殺,留下病婦孤兒,難以生存。
吾等雖多加周濟,偏偏小兒卻甚是傲氣,不受衆人錢物,自個兒洗衣挑水度日。
”
葉飄零聞言黯然道:“此吾之過也。
但吾自返襄陽,曾撥三州庫銀五十萬兩作陣亡将士撫恤之金,何以無用?”衆百姓面面相觑,都道不知。
葉飄零大怒道:“此中必有貪官作梗,衆鄉親且先歸去,此事吾必有交代!江南之地,任誰也不可一手遮天,吞沒民财!”
衆鄉親叩謝而去。
止有一人,俯伏于地道:“将軍勿得輕裝獨出,免遭暗算。
吾乃魏王所遣刺客也!”說着跳上民房,倏忽不見。
葉飄零感歎一番,救了孤兒,攜其母子共返襄陽,愛這孩兒骨氣,收做義子,名喚“歸塵”,囑曰:“汝可拜安叔叔、張叔叔為師,多學文韬武略,倘身子不成,便随田叔叔、崔叔叔、王叔叔讀書,早日成人,随伐西川,為父報仇。
”葉歸塵之母王氏忙帶孩兒拜謝,自此居于襄陽。
葉飄零又令詳查撫恤金失蹤一案。
龐統請纓,無需一月,真相大白,卻是奮威校蔚潘璋,自西征失利,曹操勢大,料到江南不能久治,遂有了聚财退隐之念,于是結黨營私,勾結各處縣丞,吞沒江夏、柴桑二郡五萬撫恤銀兩,正欲伺機上表辭職下野。
葉飄零聞之,拍案大怒道:“此等害民之賊,留之何用!”左右勸道:“潘将軍屢立大功,當今名将,又與安将軍交好,今一時不察,由懼而貪,偶犯小過,不宜處斬。
”葉飄零斂容流涕答道:“吾非不念舊情,奈挪移公款,禍累鄉民,使立功将士靈魂不安,此不赦之罪也!”下令斬首,牽連者數十人。
又令自此招兵,凡獨身之子不得從軍,使大夫崔琰為佩劍巡守,遊察三州,但有貪贓枉法者,一律就地正法。
号令到處,四方官吏肅然,民衆喜悅。
這邊卻道慕容秋水率衆來到零陵,郝普接入道:“蠻兵如今已到桂林,明日即可抵達城下。
”慕容秋水斜卧躺椅之上道:“太守勿憂,吾軍雖寡,久經訓練,敵方烏合之衆,不足為懼。
況旬日之内,山越援兵必到,屆時蠻兵欲還尚不得也。
”黃忠道:“吾軍西征失利,将士多無戰心,今大帥動兵,需先取勝以揚士氣。
”
慕容秋水道:“漢升真高見也。
來日公與銀屏點五千兵馬,出城十裡,埋伏丘陵之間,虛紮旌旗,卻于當道之處多置金銀布匹,蠻兵先頭部隊若到,必來搶奪,爾等便乘亂勝之。
”黃忠關銀屏齊道:“奉令。
”各點軍馬,出城尋地去了。
卻道蠻兵鼓噪大進。
先頭部隊一萬,由先鋒烏騰率領,循官道漸入叢林之中,忽見道上金光閃亮,衣物成堆。
蠻兵大喜,湧上便搶,隊形頓亂。
黃忠銀屏于林間瞧得真切,當即鳴炮,兩下裡一齊殺出,沖入蠻兵之中,有如劈瓜切菜,殺得蠻兵鬼哭狼嚎。
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