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葉飄零聞得黃忠揮軍取汝南,将陳到困住,大戰優勢。
陸遜督衆将攻打徐州,徐晃于禁死守彭城,一時雖未見勝負,然而己方各路軍馬均無憂慮,不必相救,于是率大軍分三路而進,往許昌而來,一路勢如破竹,行到葉縣,又将獨自歸逃的李典擒獲。
葉飄零釋了綁縛,道:“曼成别來無恙?”李典道:“吾既多番被擒,今日決意不走,但請一死,願明公成全!”葉飄零道:“吾等雖然兩國,向稱友朋,豈可互殘性命?然而吾有一言,不知當講不講?”李典大聲道:“大丈夫在世,豈能遮遮掩掩?有話但講無妨。
”
葉飄零道:“曼成英雄蓋世,合該建功立業,保國安民,使清名千古不朽,為何輔佐國賊……”李典打斷話頭道:“吾受魏王大恩,義不降敵,請勿複言。
”右邊閃出趙累道:“曼成此言差矣,自來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故世之俊傑,莫不知天意人心所向。
昔日曹操數十萬雄獅下江南,猶自全軍覆沒,非力有不及,實因天心在漢也。
曼成雖然武勇,終不能颠覆乾坤,恐難遂心中報主之志。
”
李典道:“吾既欲報魏王深恩,又豈能多慮成敗,趨炎附勢乎?”葉飄零贊道:“曼成義士,誰不知聞?然而以孤觀之,魏王雖然英雄,然外似寬厚,内懷猜忌,昔年袁曹對峙,搜出通敵書信,僞作不較,盡付一矩,時過境遷,卻秋後算帳,将諸人逐一貶之,後有耿紀韋晃起事,魏王疑心到處,冤殺多少心腹!”一席話說得李典低頭不語。
葉飄零又道:“縱使将軍,魏王豈有不忌之理?雖封列侯,鎮守宛城,駐兵不足二萬,如何能當襄陽之銳?似曹仁、夏侯淵諸等宗室,帶甲各有七八萬,子廉如此平庸之輩,夏侯憞屢敗之将,亦能統領一方,此為何故?蓋一親一疏之分也。
曼成素與吾等交好,此次兵敗落圍,曹操雖佯作不較,心下豈不疑之?孤與曼成,份屬知交,安忍坐視如此?但願與曼成共讨天下,以正朝綱,豈敢陷曼成于不義乎?”李典聞言,再三思之,終于拜降。
葉飄零收了李典,大軍方動,聞得夏侯憞、夏侯淵兩路救兵聞得宛城已陷,急轉許昌,如今先頭部隊,已駐穎陽,曹彰已進了許昌。
葉飄零道:“吾聞二夏侯行軍最是迅疾,果然名不虛傳。
帳下誰人願敵夏侯?”閃出程子,道:“末将自随主公,常年守城,未曾斬将立功,今願前往,擊斬夏侯。
”
葉飄零道:“諸小将名揚天下,孤不使程将軍建功,非是心下多慮,乃故不使将軍顯名于外,曹操之人多不識汝,異日别有他用,将軍勿急,他日取洛陽之際,将軍當為第一大功勞。
”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程子大喜接令去了。
又有蔣欽陳武相望一眼,都道:“吾二人自入帳下,幹功之心甚切,今願去退夏侯,以報主公之恩。
”葉飄零沉吟道:“夏侯淵夏侯憞乃是曹操宗室四龍之二,恐二位将軍雖勇,非其敵手。
”陳武道:“吾等自知主公麾下才人實多,甚少擔當大任。
然後輩尚能縱橫馳騁,所向披靡,吾等久随主公,豈能不盡忠貞之節?”葉飄零聞得二人甚有怨意,便道:“二位将軍如此奮勇,孤豈敢不從?願早聞捷報。
”予以五千兵馬,蔣欽陳武稱謝去了。
葉飄零道:“二夏侯實非常人,況兼曹彰近年來武藝大進,真不減呂布之勇,馬趙之功!蔣陳雖當世名将,恐此去仍然有失,誰願前去救應?”左邊韓當、右邊黃蓋齊出,各道:“吾等願往。
”葉飄零各撥五千兵馬,亦往去了。
又令李典如此如此,予以四萬兵馬,銀屏助之,早日成就歸荊大功。
李典道:“吾新附之将,而得信任如此,敢不盡節相報?”與銀屏點兵去了,自率軍急攻汝南,助黃忠一功。
汝南本已垂危,更得葉飄零雷霆一擊,立時城破,陳到被俘而降。
葉飄零入城坐帳道:“此番連勝,多是用兵神速之故。
漢升老将休辭勞苦,萬莫卸甲,先領軍馬往徐州與伯言合兵一處,圍困彭城。
料徐晃、于禁不能久守。
”黃忠奮然道:“主公之命,正合黃忠之意,豈敢托以疲累?”領軍去了。
這邊蔣欽、陳武來到穎陽城外,連聲叫道:“夏侯小子,速速出城授首!”夏侯憞問是何人,答曰蔣欽陳武。
夏侯憞笑道:“無名小卒,何足道哉!”便使部将曆正下城迎戰。
陳武上前交鋒,隻三合,搠曆正下馬。
蔣欽大叫道:“無用之輩,用此小兒出陣,汝豈不羞乎?”
夏侯憞大怒,隻帶了五百親兵,親下城來,與蔣欽交馬。
穎陽内外,軍士擂鼓助威。
那夏侯憞乃夏侯嬰之後,蔣欽如何敵得他過,不二十合,章法大亂。
陳武向前助戰,二将盡力,夏侯憞瞎了一目,難以顧及兩邊,拖槍便走。
這邊夏侯淵亦下城來助。
蔣欽陳武支持不住,均道:“方信主公之言,兩夏侯勇力實難當之!”陳武大喝道:“吾等誇口而來,有何面目回見主公,不如拼了!”奮力惡戰。
兩夏侯久經戰陣,焉懼拼命之夫,隻是凝神接戰。
陳武奮戰二十餘合,實是無力再戰,被夏侯憞存心戲弄,一槍先中右肩,陳武再鬥,夏侯憞又連發三槍,四肢各有一孔,每傷均不緻死。
穎陽城上,兵士大笑。
左右急來相救,蔣欽自知終不能勝,奮力一刀,回馬大敗而走。
二夏侯随後追擊,斬首無數,看看趕上蔣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