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葉飄零因曹彰、許褚勇猛,初戰敗陣,司馬獻計道:“昔日主公曾計斬孫策,挫敗孫堅,使吳蘭将軍名揚天下,至今曹操不知虛實。
今若吳将軍出陣,曹彰許褚必離許昌。
”葉飄零道:“非司馬之言,幾乎忘卻!”便着吳蘭、司馬領一軍直取荥陽,又使安甯出宛城來助。
曹操于許昌聞得,即召群臣商議道:“今吳蘭領軍去取荥陽,此關若失,吾等後路斷矣,誰敢前去退敵?”衆将聞言,面面相觑,昔年吳蘭飛馬斬孫策,比武勝孫堅,當真是神勇鎮八荒,宇内稱第一,天下誰不知聞?唯有曹彰、許褚齊聲道:“諒吳蘭小兒,偶得戰場之利,盛名之下,實為虛士,吾等願前往斬之。
”
曹操道:“昔年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吾便深知孫堅之勇,其子孫策更是名震江南,然而此二将皆被吳蘭輕易取勝,此真勇将也,汝等此去,需多帶兵馬,拖住吳蘭,不必輕與争戰。
”曹彰許褚應了,領兵便往荥陽。
吳蘭原是虛擊,聞得許昌出兵,便迂回繞到曹彰背後,放曹彰許褚進了荥陽,屢次挑戰,吳蘭閉寨不應。
緻使許褚在城頭大笑道:“說什麼吳蘭天下第一,誰知膽怯如此,不過一懦夫也!可發書以安大王之心。
”
曹彰道:“吳蘭如此示弱,恐其中有詐,需得好生提防。
”許褚道:“吾二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吳蘭焉敢對敵?故龜縮不出,何言詐焉?”曹彰道:“依此城堅守,靜待漢中援兵,如何?”許褚道:“大王之軍,其勢不遜葉飄零,何必怯弱至斯?公子向稱江山後起之秀,眼前敗二孫之吳蘭在此,豈能不戰?”
曹彰持戟而起,道:“仲康之言是也,吾雖不肖,不能墜天下少将聲名!”遂引軍下城,前來搦戰。
百般辱罵,吳蘭隻命人傳道:“汝為後生,吾乃前輩,尊卑有别,長幼需分,吾豈敢自墜身份,恃強淩弱?”曹彰怒發沖冠,揮軍擊寨,盡被亂箭射退。
曹操于許昌聞得,問群臣道:“吳蘭既為天下第一勇将,何以閉營不戰,隻是激怒吾兒?”夏侯憞道:“吾聞孫策之敗,在于葉飄零詭計,非吳蘭之勇耳,莫非吳蘭真是虛名?”曹操疑惑不定,道:“恐這又是葉飄零故示以弱,教吾疑心吳蘭之勇,而突襲荥陽,則仲康與黃須兒不得生矣!”
程昱道:“此易事也,倘吳蘭當真人如其名,葉飄零必全力來擊許昌,倘分兵相救,吳蘭必為虛名也。
”曹操道:“此言甚是。
”便令打探,回報安甯出宛城來助吳蘭。
葉飄零亦分一軍出了穎川,曹操大喜,便欲動兵與曹彰夾擊,先滅葉飄零一半兵馬。
程昱急道:“不可,此必成僵持之局也。
揚湯止沸,莫若釜底抽薪,可速起一軍去攻穎川大營,葉飄零必然回軍,再以伏兵屯于嵩山當道,可獲全勝矣!”曹操道:“真上計也。
”便令夏侯淵、夏侯憞領軍去取穎川,使樂進、曹洪伏于嵩山之中,一旦葉飄零回軍,舉火夾攻,自與徐盛、典韋随後進發。
卻道吳蘭與曹彰對峙一陣,營牆多有毀壞,還幸得安甯在荥陽之西,牽制了許多兵力,方保無恙。
這日得葉飄零之書,道是行計之日已到。
于是吳蘭出營,搦曹彰出戰。
十數日來,曹彰早已怒火如焚,急領軍出城,來戰吳蘭。
隻一合,吳蘭大敗,被曹彰生擒回城,擲于地下,但見那人,尖頭鼠目,瘦小身材,全然不似名将,心疑問道:“汝果是昔年斬孫策敗孫堅之吳蘭否?”
看官明鑒,此人雖非吳蘭,卻是那伶牙俐齒八卦之人也,因入荊襄以來,久曆四方,膽大無比,卻故作魂不附體,叩首道:“小人非吳将軍也。
因吳将軍空負勇名,不敢與君侯對敵,故使人相替出陣,今番被擒,但求活命!”曹彰道:“汝欲活命,可從實而言。
吳蘭既負虛名,汝主何故使之獨領軍馬?汝莫非謊言诓我?”八卦道:“吾主因懼君侯神勇,故借吳蘭之名誘君侯離開許昌,便可全力攻取許昌。
小人句句是實,萬乞主公饒命!”
曹彰又問如今穎川大寨,誰人保守,答曰桂英與衆女兒軍。
曹彰便放了八卦,與許褚道:“吳蘭隻是虛名耳,不足為慮,仲康好生守城,謹防安甯來取,吾當計取穎川,截斷葉飄零歸路。
”于是殺出城來劫營。
吳蘭如何是曹彰之敵,況兼營牆多毀,被曹彰重騎一沖,全然崩倒,吳蘭、司馬俱各被擒。
曹彰怒道:“汝焉敢妄稱天下第一,折辱英雄聲名?”意欲斬之。
司馬叩首道:“公子神勇,天下知名。
唯智謀未為人所知也。
今若全我等性命,願如此如此,助公子建立功名。
”曹彰大喜,依言将吳蘭司馬留在荥陽,吩咐許褚好生看管,将了許多歸降兵士,打了吳蘭司馬旗号,換上葉家号衣,便往穎川而來。
樂進、曹洪早伏山道兩邊,見葉軍來到,舉火沖出,嵩山上下,一片通紅。
兩軍互相交戰,殺得呼号連天,屍骸遍地。
曹操見得,領軍前來助戰。
這邊夏侯憞、夏侯淵殺至穎川,女兒軍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