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怒,萬人哭,将星長夜落山塢。
桃園空剩托孤重,萬古傳揚八陣圖。
”
孔明聞得,微驚暗想:“此子如此年幼,而如此見機,非池中之物也,倘得葉飄零基業,如之奈何?”站起說道:“世子謬贊了。
料亮不過南陽一耕夫,何德何能受如此贊譽?亮本庸才,無意凡塵,隻是受先王臨薨重托,不得不竭驽馬之勞,盡臣子之節,困頓數年,恨無建樹,愧對先王之靈,然而眼見尊父展經綸之手,江南将士奮補天之力,漢家将興,神器将複,吾未嘗不歡欣鼓舞,慶幸天心佑漢,賜下尊父此等良才,名标青史,自不待言,而四海鄉民,皆受恩澤,正是蒼生有福也。
願再叙同盟之義,再殲曹賊,以免他日死灰複燃,而使寰宇重歸漢室,四海清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百姓再無戰亂之苦,此真萬幸也。
”乃歌曰:
“莫怨黃巾遍地生,傾移神器始桓靈。
可憐天子歸無處,堪歎無辜淚有聲。
妻喪子,母失明,孤兒夜泣有誰聽?願君休以江山重,何日良人罷遠征?”
葉飄零見孔明于三國年間,隻看一遍詞譜,便能随口填詞,不禁感歎:“孔明真奇才也,專心國事,乃國家之幸,詩家不幸也。
”又聞得孔明滿腹憂國憂民之思,自是感佩,激動無比,慨然道:“丞相放心,同盟之義,誓不與忘!此生但願與丞相同扶漢室,如若相違,有如此箭!”将一支羽箭來,雙手一掰,折為兩段。
諸葛亮喜道:“國公有此忠貞之心,乃天不絕漢也。
吾此番歸去,當提一旅之師兵發并州,願公往長安、西川,三路進兵,剿除曹賊,則漢室可興,皆出公之力,吾奏明聖上,當使天子與公同領江山,共分天下,永結萬世之好。
”
葉飄零驚起道:“孤為漢臣足矣,安敢如此,丞相無需多疑。
”孔明道:“吾固知國公乃忠烈之士,然大功當賞,乃古今至理也,吾焉敢心疑國公乎?”葉飄零大笑,兩下裡盡歡。
翌日孔明辭去。
葉飄零送到河邊,道:“天子重幸東都之事,丞相早日思之。
”孔明道:“吾早有定數,自當禀告聖上。
”乃駕輕舟離去。
這邊葉飄零呼歸塵道:“昨日之詞,非田大夫所作焉?”歸塵大驚,汗流浃背,伏拜于地道:“父親聖明,孩兒有罪,不敢不告。
”
葉飄零扶起道:“歸塵兒,汝好不醒事!汝雖非我親生,早已名為世子,何必多聽他人讒言,與逐流争寵乎?一幹文武,或言‘疏不間親,新不如舊’,此常人所思也。
汝豈不知父之心乎?”歸塵道:“孩兒今生能為父親效犬馬之勞足矣,焉敢另有他願?乃衆人舉種、商、白起、孝己、伯奇為例,以論骨肉難離,親親樂患,周胤日日皆言孩兒日後必當遭戮,孩兒心懼未察而信之,乃無智之人也,孩兒但為保命,非為進身,望父親明察。
今知父親賢德,必不至此,孩兒此心安矣,乞父親另立逐流二弟為世子,孩兒并無所怨,當好生輔助吾弟,同建大功。
”
葉飄零即喚周胤責道:“汝父乃世之俊傑,何等聰慧,何等賢明!汝不好生求學,竟以小人之言間孤父子之情,公謹九泉有知,豈得安生!”本欲懲處,又恐小喬心下不快,隻令關上三日緊閉,使歸塵陪伴,共同思過。
回到洛陽,鄧艾已至,葉飄零大喜,使為逐流伴讀,又發書龐統,問及并州之事。
探馬飛速報來,卻是馬超攻打并州,得郭淮、紀靈、孫禮、陳泰死守,未建大功。
而當龐統抵達箕關,一路皆無人阻攔,待到上黨、晉陽,郭淮諸将盡皆不戰而走,龐統不費吹灰之力,得了并州。
葉飄零聞報大笑,慕容秋水道:“此曹操之謀也,既知并州難保,索性作個空頭人情借方寸之地與我,偏不教孔明得之,使燕土再無西擴之望而歸怨于我,彼卻乘機取利也。
”葉飄零拊掌笑道:“曹操此謀,誠為神妙,奈何吾有諸多熊虎之将,便天下盡皆反我,我有何懼?”
乃令龐統就地守住并州,卻與群臣商議長遠之計。
忽然孔明來書請葉飄零往邺城一行面聖,受荊王之封。
群臣大驚,這正是:同盟共難方宣誓,又看鴻門好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