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偏又出葉飄零尾大不掉,先王囑托,聲猶在耳,隻是如今人事已非。
來日孔明引八卦往皇宮而來。
原來八卦數年來随葉飄零走南闖北,哪管他一入宮門深似海,怎顧得閻羅殿上有名聲,來到駕前,撲倒在地,三呼萬歲。
獻帝早聞孔明之奏,垂天恩令平身,當着滿朝文武,再将葉飄零嘉獎一番,賜禦酒十瓶,并金花玉器,使八卦返回。
返回東都與進位荊王之事,并不曾提起。
八卦返回洛陽,葉飄零受了賞賜,叩謝天恩,重賞禦使。
忽報龐統自上黨返回,葉飄零親率衆臣迎出西門。
樂鼓聲聲,龐統道:“主公如今已定東都,半壁江山俯首歸心,何不早行王霸之事号令天下?”葉飄零道:“丞相已有書召孤往邺城聽封,進位荊王。
吾思功德微薄,難服天下,故力辭未往。
今正欲請教賢弟,日後吾等如何行事?”龐統道:“曹氏西遷,元氣難複,吾等乘勢而進,一舉可定。
然而孔明深受劉玄德臨終重托,豈能靜觀吾等成功?彼有天子撐腰,随時皆可背後雷霆一擊,吾等基業就此颠覆,當先取兖、青,以江南水軍隔河而守,一面西迫曹操,方為上計。
”
葉飄零道:“形勢如此,無奈同盟之義。
”陸遜在旁道:“主公隻以信義而定天下,怎忘權變之道?但從軍師之言,速定青兖,縱然負盟,總為漢室江山。
主公隻需随後擊破曹賊,重定漢室江山,依舊奉劉家為主,善待文武軍民,仍是漢室大功,此正大信大義所在也。
”葉飄零道:“伯言所言雖是,隻是師出無名,何以号令四方精銳?”旁邊轉過司馬懿笑道:“主公放心,吾已有計,教孔明先負盟義。
”
葉飄零道:“計将安出?”司馬懿道:“天子既早有封王之诏,雖無其事,天下早知此令,真天助主公也。
況主公又表過了不去因由,可依舊尊旨為王,隻是免了入宮面聖之事。
倘孔明因此問罪,吾等自可擊之。
倘孔明不問,再作他議。
”
葉飄零笑道:“果是妙計,仲達不負其名也。
”于是率衆臣返回襄陽,于集武台上參拜上蒼,又将獻帝原诏告示四方。
建安十六年六月十五,築壇襄江之畔,方圓九裡,分布五方,各設旌旗,皆排儀仗,群臣按次序環坐,恭請葉飄零登壇,受了冠冕玺绶,面南而坐,文武百官盡皆稱賀。
葉飄零乃居荊王,葉歸塵為王太子,封龐統為太尉,并州牧,司馬懿為太傅,陸遜為尚書令,張清兒為征北将軍,安鄉侯,統領女兒軍,安甯為征西将軍,騎兵大元帥,泾陽侯,領雍州牧,黃忠為征東将軍,甘甯為征南将軍,銀屏為鎮西将軍,南郡太守,号“靈襄郡主”,太史慈為鎮北将軍,上黨太守,山越大王為鎮南将軍,太史亨為鎮東将軍,其餘韓當、黃蓋、蔣欽、陳武、周循等江南舊将,劉琦、金涉等劉表故臣,以及高順、司馬、木蘭、吳蘭、臧霸、孫瑜、佟沖等大将百餘員,各拟功勳定爵,表慕容秋水為飛衛将軍,拜大都督,進爵晉陽侯,總攬軍國大事,仍遣八卦為使,遞表邺城,上動天聽。
燕漢一幹文武官員聞得,盡皆扼腕大怒,來丞相府見孔明道:“葉飄零不曾面聖,私居王位,反心露矣,丞相何不請旨讨之?”諸葛亮道:“前日洛陽遣使,不曾提封王之議,乃探葉飄零之心也,今果坐實,非同小可,可詳議之。
”
于是衆臣上朝面聖。
卻說獻帝得表大驚,問群臣道:“葉飄零自居荊王,反心已實,諸卿有何妙策?”班中閃出一人,乃審配也,伏地奏曰:“陛下勿憂,諒葉飄零無根之輩,屢敗之人,何足道哉!臣保舉二人,提一旅之師掃蕩中原,光複漢業,還于舊都,何足為奇!”獻帝大喜道:“未知卿欲保舉何人?”審配道:“非魏文長、馬孟起不可。
”
班首又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