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子龍與張清兒交鋒九裡山下,一個步将之中稱第一,一個馬上功夫世無雙,這兩人戰到一處,正是旗鼓相當,各擅勝場。
子龍一生何嘗遇過如此對手,酣戰之下,天人馬槍漸漸融合,平生潛力,都在此戰中激發出來。
馬蹄之下,黃土被千萬鮮血澆灌,本已堅若精鋼,然而槍尖舞處,勁風湧起,四周大地,泥土紛飛。
清兒一聲輕嘯,碎步輕移,中宮直入,有若燕子投梭,雙劍直指趙雲胸門。
子龍槍在外圍,不能收轉,急将槍鑽一擋,啪的一下,清兒翻身躍開,槍劍相互感應,各自低吟。
直到此時,清兒雙劍才真正脫離了凡間俗品,跻身于神兵利器之列。
而趙雲之槍,靈性愈加,終于有了自身的意志,但見那槍尖陡發光芒,照亮四方,順着清兒攻勢自主收縮,再也不需趙雲加以控制。
明月漸升,兩将盤旋更急,終是難分勝負。
葉飄零自知再鬥下去,定然兩敗俱傷,又恐清兒以女子之身,不能持久,當下鳴金令回。
清兒聞得金鑼鳴響,急攻三合,回身退開。
趙雲拍馬追來,清兒就摘下背上雕弓,飕的一箭射去,趙雲哪料到來箭如此之快,一怔之間,箭到面門,心念電閃:“縱橫一生,莫非今日斃命于此?”空負安民大志的眼神,隻令清兒心下一顫。
兩将一個閉目待死,一個掩面不忍觀之,卻聽得砰的一響,羽箭飛開,清兒一生發箭,首度無功。
原是那鼠白爛銀槍早有靈性,自動飛起,擋開來箭。
兩邊千萬軍士目睹此等奇觀,不由得伏下膜拜,齊呼萬歲。
趙雲回陣,望見清兒亦走,暗道:“豈非隻汝能用箭,吾卻不會乎?”當下已挽弓在手,重出陣來。
葉飄零尚未動念,一箭早到,帥旗墜下。
荊軍發一聲喊,微見亂象。
陡然之間,四面喊聲大起,魏延、孫尚香、馬雲祿三面殺來。
葉飄零沉聲道:“退入山中。
”于是各将号令下去,全軍後隊做前隊,分作四路緩緩退走,葉飄零當先,黃忠、清兒、陳到斷後,當住燕漢諸将。
牙将何儀不識好歹,見清兒美貌,孤身來追,被清兒刺到座下馬,拉住勒甲絲帶,扔回敵陣,砸向趙雲。
這邊退出五裡,燕漢諸人皆退,荊軍方欲喘息,前方炮聲一響,一輛四輪車當在前方,身披鶴氅,手搖羽扇,正是大漢丞相諸葛孔明,兩邊一雙小将,乃是左右護衛關興張苞。
葉飄零慌忙施禮道:“又勞丞相親臨,飄零罪莫大焉!”
諸葛亮微微答禮,言道:“大王一生志在保國安民,今日尋隙而來,往節不保,豈不令人歎惋?”葉飄零心中一跳,在孔明之前,數月尋來起兵理由皆不能出口,半晌方道:“逐鹿問鼎,世人有份,是非真相,幾人能知?飄零但求早日中原一統,天下幹戈止息。
”孔明道:“自古兵者為兇器,聖人不得已用之。
大王既有愛民之意,聽吾一言,四海刀兵,覆手而止。
”葉飄零道:“正要請丞相指教。
”
諸葛亮道:“大王既是隻願天下早日一統,何妨納荊土于燕,重歸漢室,效力讨曹,共擁隆武,号令天下,四海豈不就此清平?”葉飄零麾下軍士聞言,交頭接耳,以為若按丞相之言,便可免去遠徒征戰之苦,從此盡享天倫之樂。
卻聽葉飄零道:“丞相見笑了。
吾聞當日玄德公動以蒼生之念,方得丞相親出草廬,那日便知丞相生平,但以百姓為重,今日何不納燕土于荊,重興社稷,效力讨曹,共建中華,号令天下,四海豈不清平愈速?”燕軍聞得,相互竊竊私語,皆道倘依荊王之見,不日便可回歸故裡,與家人團聚。
又聽諸葛亮道:“足下雖有蓋世雄才,然而名不正言不順,何以君臨天下?”葉飄零笑笑不語,目視司馬,司馬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