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龐統一面約與孔明決戰,一面暗使清兒掩襲其後,戰敗孔明,乘勝來奪壺關。
早被孔明料到,便請韓烈往漳水破冰阻道,衆皆不解問曰:“漳水源頭甚淺,又值寒冬之際,如何倒灌太行山來?”孔明笑而不語。
衆問韓烈,韓烈答道:“丞相非欲水攻,隻為迷惑龐統之心耳。
彼聞此事,必然輕敵而進。
”衆疑方解。
孔明又喚趙雲、魏延、關興、張苞,各授密計令去。
卻說這邊龐統、張清兒二更造飯,三更起兵,忽然龐統無故墜馬,清兒遂與其交換坐騎,殺退嚴顔、泠苞,分路而進,夾擊壺關,行至天明,龐統喝令暫歇,整頓旗幟刀槍,問向導官已到何地,對曰:“前方已到飛天谷,過後便是壺關。
”龐統行走此谷非止一次,此番又至,仍是倍加留神,親自往前觀之,但見景象與前頗不相同,那谷地勢雖不險要,卻是殺氣沖天。
松木多半毀去,隻有雜草叢中,隐隐見到旌旗豎立。
龐統觀畢,令大軍起行。
衆皆驚疑道:“谷中殺氣叢生,恐有埋伏,軍師可先行哨探,方可進入。
”龐統道:“孔明新敗,隻紮草為兵,虛作抵抗,吾有何懼哉?”衆人苦苦相勸,龐統方從,令哨探官引數十騎入谷,回報道:“兩邊山上,皆是草人,并不見一兵一卒。
”龐統回顧笑道:“如何?”當下有參軍楊儀道:“雖是如此,猶恐孔明有詐,可分作兩軍,軍師在後,楊儀在前,倘有埋伏,軍師随後接應。
”
龐統道:“吾若懼敵,誰敢先行前往。
”遂令楊儀在後,自與諸軍魚貫入谷,但見遍地亂石,焦土枯黃。
龐統笑道:“孔明多慮,前日交戰,恐吾燒斷其軍退路,故而盡伐樹木,卻不知王上早令吾等不可擅用水火之計,今日吾等前來,孔明隻宜縱火,奈何自壞長城,卻方便吾軍長驅直入。
可教威公亦入谷來。
”
傳令官便奔谷外,龐統駐馬而觀,陡見山壁上大寫三字:“折翼谷”。
龐統一直喜笑顔開,見到谷名,忽然驚疑不定,冷風吹來,不覺一個寒噤。
衆問如何,龐統四面觀之,不覺大驚道:“吾道号鳳雛,今此飛天谷如何改名折翼?大軍速退!”話音未落,兩邊山上,旌旗豎起,喊聲大作,草人墜下,火箭齊射。
龐統臉色大變道:“中孔明之計也!”拔劍在手,大叫道:“事急也,可速沖出谷去!”衆軍大呼轉後急奔,忽然滾木擂石紛下,阻住谷口,龐統萬餘精卒,進退不得,草人紛紛着火,荊軍亂作一團。
又聞得劈啪連聲,爆響紛起。
原來孔明雖然盡伐樹木,卻在地下埋下竹竿,内藏二踢腳、廣力散諸般火炮,這時一齊發作,于是烈焰随風高漲,濃煙四面擴散,折翼谷中,哭喊震天。
龐統道:“不聽張将軍之言,緻有此失,有何面目去見王上!”便欲自刎。
身周護衛齊聲叫道:“軍師不可,但逃出谷去,與我等報仇雪恨。
”刀劍疾舞,直撲炮火。
龐統撫着坐騎歎道:“珠漣珠漣,初随出戰,便遭喪身,如之奈何!”那馬匹乃是大宛良駒,聞得此言,一聲長嘶,疾往山上奔去,四面亂石飛濺,珠漣毫無所懼,隻是竄高伏低,便載着龐統翻山越嶺而逃。
衆護衛一齊趕上,環繞周圍,煙火中不辨道路,隻聽數聲苦叫,墜入陷坑,慘号痛哭,皆被坑底長矛刺死,龐統正自驚駭,陡地火光直起,那珠漣馬猛然一躍,就從坑上飛躍過去。
炮石迸到,龐統兩臂盡皆折斷,直痛得昏暈過去。
迎面小股遊兵殺到,珠漣馬四蹄翻飛,穿越人群,直奔西南,彙合楊儀。
楊儀正自督軍沖開谷口,殘兵早已所剩無幾,見龐統昏沉,當下引軍回寨,一面清點,折兵近萬,回望折翼谷中,火光映日,滿天紅霞盡皆失色,哭叫之聲隐隐傳來。
龐統座下珠漣馬早已氣喘籲籲,一步三搖,楊儀深為憐惜,歎道:“不是張将軍此騎,今日軍師安能脫逃。
今孔明既已有計,張将軍孤軍深入,誠恐有失。
”
話音方落,喊聲起處,韓烈殺到,數千騎直沖而來,殺得荊軍紛紛辟易。
楊儀急督衆軍而走,這邊女兒軍殺來,救了楊儀,殺退韓烈。
楊儀急問:“張将軍安在?”司馬道:“張将軍身落重圍,隻思先救軍師。
威公且回,吾等自去接應。
”楊儀歎惋一番,教衆卒給龐統換了馬匹,這邊司馬、桂英、木蘭掉頭殺回。
原來清兒亦入山中,但見四面草人豎立。
清兒驚異道:“不見燕軍,但有草木為兵,孔明必然有備,衆軍好生提防。
”司馬、桂英、木蘭等領諾,四面哨探,忽見飛天谷中,火光沖天,清兒急道:“吾料武侯必不用水,今日果然如此,軍師危矣,可速速去救。
”當下衆軍推搡鼓噪,疾奔飛天谷來。
忽然林中一聲炮響,左邊魏延,右邊趙雲,兩路殺出,清兒大叫道:“今番中伏,雷火侍侯!”當下木蘭居左,桂英居右,弩箭雷火,紛紛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