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趙雲魏延得以軍力不失。
這時聽得,城門開處,二将在前,引數百人馬殺出城來。
慕容秋水揮旗發令,衆軍結陣相拒。
看看張苞諸将與趙雲接上,忽然城外塵土滾滾,數十騎飛馬而到,當先一将,白發蒼髯,大喝道:“衆軍休亂,南陽黃忠來也。
燕将休走!”身後卻是陸遜、陳式與群童。
勇将乃三軍之膽,荊軍聞得黃忠已到,心下大定,士氣高漲,頓時又将黎陽圍得水洩不通。
楊儀見黃忠趕到,心下暗忖:“魏延豎子于我素來無禮,今黃忠已到,身後荊将随後便來,吾何必冒死相救。
”急令鳴金。
張苞正與黃忠殺得難解難分,聞得鑼響,翻身殺回問曰:“後軍何事?”楊儀道:“後軍安然無恙,隻是丞相被葉飄零從中殺出,其勢甚危,需得先去救助。
”
張苞無奈,向城中喊話道:“子龍、文長,且守住孤城,待吾等救了丞相,便來解圍。
”胡喊一通,趙雲魏延在亂軍之中如何聽得,張苞也不多想,保着楊儀殺回大營。
這邊趙雲、魏延倉猝之間,沖突不出,隻有仍回黎陽據守。
這邊陸遜、黃忠等尋見慕容秋水,拜于階下。
慕容秋水又驚又喜,道:“如何得脫八陣圖?”陸遜道:“皆因衆公子小姐天縱奇才,鑽研易經,推演變數,終于破了八陣圖奧妙,引吾等從生門走出。
”慕容秋水望去,見安清、安靜、鄧艾、司馬有名諸子皆含羞垂首,唯周胤昂頭,面有得色,于是笑道:“正是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古之人不餘欺也。
吾所受三卷《易經詳解》,今日方有用武之地。
”于是會聚将士,再追孔明。
燕軍陣中葉飄零等觀得場裡大亂,知道反間計已經奏效,急喚衆軍突圍。
慕容秋水又到,孔明大隊人馬早已退去,隻留小股兵卒虛作羁留之勢,見敵軍攻到,作鳥獸散。
夫婦二人分别不過一日,已有隔世之感。
原來龐統料到孔明不日将退,先前已使馮習、張南各率數百樂伎伶人伏于官道兩邊山上,這時見孔明大隊路過,絲竹齊鳴,鑼鼓高奏,衆人一齊唱道:“卧龍志在沖天兮,方到雲空力不濟!蓋世智謀成畫餅,成功在即偏自棄!”哄笑之聲,滿山遍谷。
張苞大怒,便要上山厮殺。
孔明坐四輪車中,心如火焚,肝膽俱裂,不覺血上喉頭,生恐墜了三軍士氣,強欲忍住,哪裡還來得及,一口鮮血噴上衣襟。
關興勸道:“龐統以此事前來譏笑,不過稍雪折臂之仇也,丞相海量,何必計較區區小事!”孔明歎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吾豈挂念小小羞辱?所憂慮者,内憂外患,重重而至,危急存亡,在此一舉,吾前不能退賊寇于國門,後不能消反佞于宮内,奔走多年,未能發奮圖強,保住社稷,空負昭烈知遇之恩,愧對先王托孤之重,豈不羞乎?”說着鳳目淚流,又連連嘔血。
關興急道:“丞相勿憂,天大難處,吾與興漢亦當追随丞相,繼之以死!”諸臣感歎不止,盡皆滄然淚下。
有《滿江紅》歎燕漢艱難曰:
飄逸絕倫,多智勇、青龍赤兔。
誅六将,力奪諸關,壯懷如故。
忠義英名揚四海,拼将一死酬恩主。
斥碧眼,何懼隕雄師,墳無處。
桃園夢,曾一度。
猶未忘,蒼生苦。
托孤言在耳,何人相助?四顧茫然文武喪,孤窮可向誰人訴?剩子龍,白馬照銀槍,金蘭續。
于是燕軍人人悲切,偃旗息鼓,自回邺城,李典探得,即按慕容秋水吩咐,引軍退回。
有詩歎龍鳳相争曰:
驅使胸中十萬兵,卧龍雛鳳各長吟。
奇謀尚未分高下,一段風流照古今。
當下葉飄零脫出重圍,吩咐慕容秋水率陳到、淩統、韓當、黃蓋先将大半兵士前進,把邺城團團圍住,布下天羅地網,自與諸将道:“孔明已退,邺城遭困,趙雲必不能久守,當思突圍之計,可如此如此,趙雲必被擒也。
”諸将依令。
卻說趙雲、魏延在城中多日,商議道:“今邺城被困,當突圍前往相助丞相。
亦需一人留于此處,待解圍之日,内外攻之。
”魏延道:“前日非吾之見,不得子龍被困城中。
獨領軍馬,君不如我,沖鋒陷陣,我不如君,吾謹守此城,突圍之任,還望子龍當之。
”趙雲慨然領諾,正殘陽如血,清風微起之際,披挂上馬,橫槍出城。
葉飄零聞得,出營登高來看,下令道:“蔣欽陳武先往截殺一陣,去其羽翼。
”蔣欽陳武依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