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趙雲獨戰二将,不十合,二将齊走。
葉飄零再令:“馮習、張南、張承、全琮,相助蔣欽陳武,消耗趙雲體力。
”四将再上,趙雲就逞當年長阪虎威,縱橫亂軍之中,六将上前圍住,被趙雲手起一槍,刺張承下馬,荊軍發一聲喊,奮勇來救,趙雲不敢戀戰,虛晃一槍,蕩開陣腳,拍馬便走。
衆将士大聲發喊,團團圍上。
陳式引軍監視魏延,隻待他出城來救,便即搶城。
葉飄零便于土坡之上,喚黃忠道:“時機至矣,汝從此直沖下山,搶入人群,砍倒趙雲馬匹。
随後如此如此,趙雲可擒也。
”黃忠領命,持刀縱馬,便如一道電光激射而去,早搶入圈中,趙雲欲擋,黃忠刀勢橫轉,将趙雲座下白龍馬四蹄砍斷。
那馬一聲痛嘶,衆軍心中盡皆一顫。
趙雲落地,忽地滾開,就揪下一員牙将,奪了其座,轉頭望時,見愛馬已死,一雙大眼猶自凝望主人,含着一滴淚珠,不由得心下大怒,喝道:“衆軍閃開,汝等六将,上來領死!”荊軍聞得平空一聲暴喝,落馬者百人。
趙雲已一提缰繩,槍尖往黃忠便刺。
黃忠還手,身旁馮習張南蔣欽陳武全琮環繞而到,趙雲奮舞長槍,空中閃出千萬槍頭。
陡聽得一聲慘叫,雖在亂軍之中,竟是人人聽得分明,舉目望去,一人飛起,卻是陳武被趙雲槍紮咽喉挑出,摔入人群,荊軍士卒砸死砸傷十數。
黃忠等盡皆駭懼,趙雲拍馬沖上土山,往葉飄零撲來,荊軍擁上,趙雲喝道:“吾乃常山趙子龍也,誰敢攔我!”衆軍被趙雲一喝,盡皆逃散。
趙雲到處,暢通無阻。
衆将急來相救,但見得趙雲馳到山腰,陡然地陷,早落陷馬坑中,諸将齊上,壓住其人,繩牽索綁,終于擒住,收了爛銀槍。
魏延瞧見,肝膽碎裂,卻又無可奈何。
三班斧手将趙雲推入中軍帳上。
葉飄零喝令松綁,諸将大驚,一齊衛護虎案之前,生恐趙雲縱無兵刃,拼力一擊,也傷及荊王。
趙雲被擒,神色不屈,這時仰天笑道:“天下名将,何懼趙雲如此!”葉飄零道:“孤與子龍交情素契,非他人可知也。
今日請來,萬請子龍屈尊助我平定天下。
”
趙雲道:“雲已事劉漢,心無二志,今日被擒,是吾智短,唯求一死,并無他說!”陡然身形閃動,衆将大驚,一齊拔劍,趙雲已退回原地,奪了馮習手中寶劍,便往頸中揮去。
葉飄零大駭叫道:“子龍暫住,孤有片言相告。
”走下虎案,歎道:“吾素知子龍非愚忠之人,心念海内百姓,豈敢得罪天下,而損子龍乎?今孤欲為蒼生造福,子龍何苦不從?教孤日夜念之,哀歎不止。
”
趙雲道:“吾固知大王恩重,隻已先從昭烈,深服其人,欲盡一生相報。
大王既有濟民之志,不差趙雲一人。
吾久随丞相,慕其忠貞,正是‘鳥随鸾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豈敢不肖,投降敵寇乎?願大王速斬趙雲,休下說辭,免污趙雲雙耳。
”諸将皆怒,拔劍欲斬。
葉飄零喝退,歎道:“十數年來,猶不得子龍相助,蒼天何其不助孤也!子龍真天下忠烈之士,孤深為敬之,可暫還邺城,他日再會不遲!”趙雲昂然道:“不斬趙雲,将為他日之患,願大王三思!”葉飄零黯然道:“孤與子龍并無他望,隻盼他日子龍能以天下蒼生為重,摒卻私交,與孤共讨天下。
孤何悔哉!”當下還槍贈馬,親送趙雲出寨,又予一書道:“邺城已為吾妻困住,恐子龍進不了城,可持此書而去,必無阻礙。
”
趙雲道:“得大王釋放,雲感恩非淺,雖在敵國,他日必報。
數十年來,吾縱橫天下,何須外人相助。
大王收回此書,吾念大王恩德,入城之際,必饒大王麾下三将不死!”葉飄零歎道:“孤自知阻不住子龍進城,此書乃孤向子龍求情也。
子龍若強攻入城,軍士何罪而遭屠戮?願子龍往示此書,免教厮殺,孤與子龍兩不相欠。
”趙雲歎道:“大王仁德之名,非虛傳也。
”乃收書而去。
葉飄零歎道:“事主不忘其本,臨危不忘其義,子龍真天下義士也!諸将皆宜效之。
”衆皆慨歎。
有《臨江仙》贊曰:
竹入火中思保節,況吾舉世難當。
倒盔卸甲掉銀槍。
淺灘龍被困,猛虎落平陽。
玉碎昆岡猶淨白,況吾天下無雙。
一身傲骨照沙場。
白駒魂斷處,碧血萬年香。
欲問後事如何,當是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