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葉飄零十萬大軍将邺城圍得水洩不通,飛鳥不透,隻是孔明乃是何許高人,雖然病倒,神智尚存,安排調度,衆将盡皆忠心護主,一一凜遵号令,葉飄零屢加攻城,終是難破。
劉禅深信相父返回,邺城從此無憂,自在書房舞文弄墨,吟詩飲酒,更無絲毫憂慮之色,隻教太醫好生替孔明治病。
于是龐統便獻水淹之計,葉飄零道:“當日雲長兄水淹七軍,固然威震華夏,然而黃河泛濫,萬民遭殃,終于惹得天怒人怨,民心大失,因此當孫權暗襲青州之後,四方生靈盡皆反關投孫,以緻蓋世之功,于峰颠悄然而逝,更壞了雲長一生為國為民之名。
是知以奸取天下者必失于奸,以暴平天下者必毀于暴,虐民者必為民虐,利民者得利于民,孤平生征戰,不用水火。
然燕漢不降,此間僵局難解,孤當另用一計,加以威迫,倘若能成,大事諧矣。
”
當下令一軍各執鍬钯往城門外挖掘壕溝,一軍頂住藤牌擋格亂箭,一軍環護附近地方孔明趁勢出城相攻。
守城小卒奔入相府告曰:“荊軍于四處門外挖壕,不知何意!”孔明大驚道:“此必欲引漳水而灌邺城,可憐漢業将亡也!”不覺血吐衾中。
衆人慌忙奔近,孔明搖手道:“不礙事,衆人勿慌。
可扶我往城頭一觀。
”衆人一齊拜倒道:“丞相貴體欠安,當在府中靜養。
”
孔明道:“吾若不往觀之,如何能禦此等毒計!縱死九泉,不能見昭烈之面矣,速扶我去!”小卒隻得推四輪車來到,關興在左,張苞在右,二将擁孔明緩緩來到城頭。
雖是初夏,孔明卻感輕風徐至,撲面生寒,極目而望,但見荊軍營寨密密麻麻,遍布數十裡方圓,一眼望不到後營何在,手在四輪車上一撐,被關張二人扶着站起,不覺頭暈目眩,胸悶氣短。
城頭數千将士望見丞相抱病出巡,一齊伏下,齊聲哀告道:“丞相保重,丞相保重啊!”告到後來,盡皆淚下,風聲凜凜,微夾嗚咽之聲。
孔明令諸卒站起。
又見城下有大纛移出,華蓋之下,端坐兩人,左邊葉飄零,右邊慕容秋水,身周八千青州死士相護,聞得城頭喧擾,當即出陣。
孔明正自贊歎,已聞葉飄零揮鞭說道:“丞相,燕漢将亡,實乃天意,非人謀可以禦之。
願丞相體諒天心民意,早獻此城,孤願以師禮事之,共滅曹賊,掃平四夷,建立千秋萬代之業,教天下鄉民,皆為兄弟,海外同胞,亦結金蘭,永世通好,四方團結,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豈不美哉!”
孔明見葉飄零出陣招降,不覺眼光中又複精光閃現,扶正綸巾,輕搖羽扇,緩緩道:“君亦天下雄才,豈不知吾等大漢子民,可是投降之人?況汝平生,是忠是奸,為公為私,天下誰不知之?吾不與汝舌戰,盡管攻城,此間英雄之士輩出,多受昭烈深恩,早将生死聲名置之度外,汝欲辱之,寰宇之間,自有公論。
”
葉飄零歎道:“孤此心自問雖然不如皎皎日月,亦無絲毫奸詐暴虐之處。
試看荊土之民,盡皆分田到戶,凡農耕出力者都有獎勵,自此人人溫飽,更無忍饑挨餓之事。
學堂之中,無數奇人異士嘔心瀝血,培育保國之才。
商賈有公平交易之風,人民有安居樂業之福,丞相焉不知之?今日天下三分,孤有其二,大業待成,刀兵将去,不過數載之事也。
望丞相詳察。
”
孔明笑道:“真愛民之士,城外撅壕何為?”葉飄零道:“隆武不降,十萬兒郎在此受苦,兵戈終不能止,孤隻有快刀斬亂麻,引水淹城,丞相若憐滿城性命,可早開門,共圖大業。
”孔明收扇道:“吾聞英雄之士,雖威武不能屈之,汝既欲沽名釣譽,以收民心,又如何出此下策!”轉向衆燕軍道:“爾等懼水乎?”
衆卒一齊伏下道:“生死尋常安足懼,萬古流芳大丈夫!”孔明指城下道:“如何?有水盡管引來。
”令關張推轉四輪車,徑自回府,歎道:“葉飄零非真欲決水,隻恐吓軍民以立威耳。
可出榜安民,言縱有水來,吾亦有法令其退去。
”諸臣領命去了。
這邊葉飄零見孔明絲毫不受恐吓,乃與龐統道:“孔明真高人也,今大軍在此進退兩難,如何是好?”龐統道:“何不令人假扮馬超之兵,突圍沖入,賺開城門,大軍一齊殺入,燕土就此平服也。
”
葉飄零道:“孔明深知虛實之妙,恐此計瞞不過他。
”慕容秋水在旁道:“勝負早定,不必急在一時。
前番諸葛丞相遷兖州之民到此,因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