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葉飄零因張遼陡然插手,還幸銀屏相救,方拔出衆軍,擊退張遼,終于再也無法悔婚,目睹銀屏被幾個蠻姑攙入車轎,秋風掃地,落葉紛飛,隐隐似有啜泣之聲。
旗幡馬匹,車仗兵丁,終于隐在塵嚣之中。
良久,葉飄零不覺開言道:“鳳兒去也,身離故土,遠涉他鄉,鳳兒若悲,如之奈何?”旁有八卦閃出道:“大王勿憂,臣願前往問安,以解大王憂懷!”于是躍馬而去,不半日,策馬返回道:“禀大王,郡主一切安好,換車乘馬,觀賞沿途風景。
”
葉飄零點點頭,遙望多時,忽又長歎道:“鳳兒遠矣,再無知心相伴也,孤寂之日,誰來陪伴,如之奈何?”八卦再出道:“雖然遠去,臣可再趕一程,為大王打探。
”葉飄零微微點頭,八卦呼哧一聲,縱蹄而去,轉過叢林,葉飄零諸軍安營紮寨,稍作歇息。
附近生民,盡皆來拜,慕容秋水皆善言慰問,凡有難者,皆出力解之。
翌日,八卦歸來道:“南蠻一行,宿于城寨之中。
蠻兵蠻将皆拜郡主,禀告南蠻地形。
郡主乃與諸人商議改洞建房,以避酷暑盛熱,山間瘴煙。
”葉飄零道:“鳳兒真欲效學昭君、文成,入鄉随俗,恩澤百姓,名揚青史乎?”
諸臣見大王愁苦,皆欲轉移其心,便問:“昭君之名,臣等皆知,不知文成是何傳說?還望大王教益。
”葉飄零道:“文成公主入吐蕃,亦如鳳兒一般,攜帶諸多漢家典籍技藝,傳與吐蕃,親教其民紡織開墾,獵魚造屋,吐蕃之民盡皆感恩,呼之為白度母,至今尚在傳揚。
今南蠻之惡,多勝吐蕃之人,孟獲英雄,遠遜松贊幹布,鳳兒更化解無數幹戈,功德勝文成多矣!”
衆臣面面相觑,問曰:“吐蕃之地,今在何方,宋朝幹部,卻又是何處豪雄?”葉飄零道:“吐蕃當應在西羌一帶,位高路險,天寒地凍,其主松贊幹布,可謂一代人傑,文成相配,亦是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今鳳兒天下名将,卻配與孟獲拙夫,可謂良禽栖于濁木,美玉落于污泥也!若鳳兒幽居蠻地,終生郁郁,如之奈何!”思之不覺惘惘。
八卦聽得“如之奈何”又已出口,當即奮勇而出,昂然道:“大王如此挂念郡主,臣豈敢不分主上之憂?今願再追郡主,禀告大王之心!”一拉缰繩,雙腿一夾,飛馳而去。
衆臣陪着荊王,巡視生民,倒也頗減荊王之悲。
不覺數日,八卦方歸,道:“孟獲對郡主極為敬畏,言聽計從,千依百順。
郡主自言一切安好,但願王上勿忘天下之任!”葉飄零點頭道:“如此方稱孤心。
”有襄陽太守田疇上前進言道:“王上,既聞文成公主之事,方知郡主五常俱備,更勝父親當年,今郡主己入南荒,必教蠻人盡學天朝技藝開荒墾田,遍覽諸子百家廣施教育,蠻人陋習,不日盡去,更是功德無量。
郡主身在異地,猶為荊将,荊強則郡主強,荊弱則郡主衰,願大王從此既惜郡主,更憐天下!”
葉飄零微微點頭,見衆臣多有憔悴之色,卻侍立左右,毫無怨意,心下不忍,便道:“久離本土,苦了諸位,如今可歸荊土,靜候安甯好音。
”于是大軍皆呼萬歲,拔寨起程,回渡沅水。
葉飄零和慕容秋水、太史亨、孫尚香方踏舟弦,慕容秋水忽然淚下。
葉飄零心中本已傷痛,這時又想起女兒失蹤十二年,不覺亦大哭道:“吾兒出生,未及片刻,即逐流而去。
今有蟬兒遠居塞北,後有銀屏嫁入南荒,飄零何罪,教蒼天一再懲罰!今鳳兒出嫁萬裡,不能回歸故土,如之奈何!”
三軍淚下,早有八卦閃出道:“大王安心返回荊襄,臣再往南蠻走一遭,将主上哀切之情,盡皆禀告,若得郡主回心轉意,走馬而歸,豈不美哉!”于是棄舟登岸,拍馬啟程。
葉飄零教諸臣引軍先返,自與慕容秋水及一幹護衛便投索家莊而來。
這時索員外早已白發蒼蒼,垂垂老矣,将諸人迎入莊中,酒飯招待。
問及諸子,葉飄零索然而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