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四回 狼子倭人尚未滅 天心帝意怎知足

首頁
    有如無物,何不趁彼軍陣型變換之際就勢殺出,其軍必潰,葉飄零可擒也!”曹操遙望軍後山間,隐隐有旌旗豎立,語衆臣道:“陣前自退,兵法不容,葉飄零故作此狀,必然有詐,可見山間約有伏兵,孤若輕出,必遭挫敗。

    今彼既識黃須兒威風,自行引去,正是求之不得也,又何必得隴望蜀,重起争端?”衆臣見曹操年老之時,如此不思進取,各自訝異。

     于是曹彰依舊返回上郡,留徐晃、于禁扼守潼關,曹操自回長安,因黃須兒一出,任他如何名揚天下之将,亦然黯然失色,心下甚是喜慰。

    有羌胡、左匈奴、月氏皆懼曹彰在北,各來朝拜,大魏威名,傳揚四海。

    當下有魯肅獻計道:“漠北地廣,軍民剽悍,公子已威震北地,宜收漠北于版圖,與中華成包圍之勢。

    今何妨暫遣人往洛陽朝賀,以示交好之心,而先收漠北各部,國内屯田養士,休養生息,共伐中原,家業可複也。

    ”曹操喜而遣使。

     卻說葉飄零使馬超、馬岱引本部兵馬據守函谷關以當曹操,自返洛陽,問及倭人挑釁之事,與群臣笑道:“倭狗無知,自恃跨海千裡,以朕無遠征之心,豈不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乎?朕當出海,先滅其國,以償當日周郎之恨,亦為燕漢雪劉關張之仇!” 自有一幹文臣道:“陛下不可,臣等竊以為自北伐定計以來,四年幹戈不止,損折非輕,前番國庫空虛,今日西征不遂,皆為明證。

    況陛下萬乘之身,不比往日,倘禦駕親征,遠涉海外,稍有閃失,是失天下人之望也。

    如今中華盡收中原富庶之地,遲早可成一統之局,不必急在一時。

    但練兵育民,養歇數載,天下方能一舉而定,而損折必輕也。

    ” 葉飄零道:“衆卿所言,皆金玉妙論也。

    然而小倭不過鼠輩也,屢被朕挫傷元氣,尚膽敢于天朝大國,屢屢逞威,是跳梁小醜,自尋隕斃也。

    若不征讨,教海外盡曰中華孱弱也。

    朕雖遠去,無需數萬兵馬,隻需事先劃略周詳,不愁不勝也。

    此間屯田開商之事,卿等皆社稷之臣,自能當之,朕何須憂慮。

    ” 正議間,曹營使者攜禮已到,逞上曹操之書。

    葉飄零道:“曹孟德與朕劃定邊疆,言關西未平,賊黨多起,需先剿滅方可歸降。

    曹操施此緩兵之計何為?”龐統道:“必思掃蕩北疆,恐吾相犯,故佯言欲降。

    ”葉飄零笑道:“此拙計也。

    漠北荒涼,皆為不毛之地,縱有十萬兵丁,若遇風沙,不得還矣。

    孟德不思充實國力,與朕決戰,而行此無益之事,空耗軍力,竊為孟德不取也!朕今伐倭,更無後顧之憂。

    ”遂佯裝欣喜,回書通好,贈重禮于魏,又請清兒回都,暫輔歸塵攬政。

     葉飄零又傳羅盤造法,已備航海,自于校場閱兵點将,有關興、張苞、趙雲、魏延等燕漢故臣,甘甯、尚香、蔣欽、周循諸孫家舊将,皆願随從,不滅倭國,誓不還鄉。

    又喚張紫荑道:“汝父張飛為楊盆所害,此仇至今未雪,汝雖不曾習武,亦當随軍,目睹仇人遭誅,汝父雖九泉之下,亦當欣慰。

    ”張紫荑不敢應從,葉飄零勃然而怒道:“為人之女,豈可懼難不前乎?留汝不孝之徒何用?” 有張苞道:“妹子,爾若敢去,老張相護,有明珠美玉相贈。

    ”紫荑方喜,道:“願随兄長出海,賺此珠玉。

    ” 于是葉飄零诏告天下曰:“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中有強漢,今有中華。

    山越、南蠻、鮮卑、西羌皆已稱藩,唯倭族鼠輩,未服其辜,屢加挑釁,内懷賊心。

    僻居海外,以為中華不能臣也。

    楊盆屠戮生靈,罪惡滔天。

    凡中華之士,莫不切齒而恨。

    朕固知倭不盡滅,亡漢之心不死,故将義兵,行天誅。

    願諸神佑護,陰陽并應,遍除公害,擊斬楊盆,懸其頭以示萬裡,明圖中華者,罪當萬死,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诏書到處,百姓無不大悅,箪食壺漿以迎王師。

     當下葉飄零點起五萬水軍,皆是江南翻騰湖海之士,遍豎旌旗,共往會稽進發,欲先蕩夷州,會合韓當黃蓋并武安國等青州死士,共征倭土。

    這正是:方于内地開基業,又向他鄉揚國威。

    畢竟滅倭能否成功,請聽下回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