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葉飄零決意伐倭,先召清兒還都,又與慕容秋水商議道:“吾等十五歲披發為将,至今二十有三年,衆孩兒皆已成人,未可一生處吾等之下而不建功名,日後縱領天下,難服衆心也。
此番出征,志在必勝,凱旋歸來之日,當一意富國強民,不複親臨沙場矣。
”慕容秋水道:“飄零,你常年身不離鞍,于刀槍戰陣之中出生入死,秋水實已擔心久矣。
飄零,大業即将水到渠成,汝若有隐退之心,秋水喜之不勝。
”
于是夫婦二人再度出征,先到會稽,整頓軍馬,預備出海。
葉飄零問帳下曰:“誰敢先往,誅滅夷州倭寇?”早有周循閃出道:“小侄不才,願為前部。
”葉飄零道:“周郎之子,必定膽略過人,朕心甚慰!”就令周循為前部正先鋒,尚香、蔣欽為副将,領一萬水軍先行。
三将領命出海,早過餘姚,各船架起羅盤,便欲深入重洋。
忽有一騎前來投奔道:“襄陽廖化,自黎陽兵敗,浪迹江湖,近聞中華大帝出海伐倭,為昭烈複仇,特來投奔。
”周循大喜接入道:“廖将軍捐棄前嫌,真國家之幸也。
”忽見廖化自烏翅環上取下一杆長戟,金光閃閃,燦若雲霞,不覺吃了一驚。
廖化見他驚異,道:“此化年餘來浪迹南北,在烏江偶得,聞此戟乃是當年項羽所使霸王戟,化不會使戟,隻為将軍趁手兵刃,此來亦有獻寶之心。
”周循道:“霸王者,有天下之志也,吾豈敢受之?”乃命人送往中軍,這邊收了廖化,同往夷州。
霸王戟獻到葉飄零船上,衆将皆來觀看,見那戟分作雙刃,冷面生光,寒氣逼人,果然好戟。
葉飄零道:“當年項王執此戟縱橫天下,所向披靡。
周循今亦有大将之才,可受此戟,何須謙讓!”遂命使送回,教周循執此戟橫掃倭土,以報國恨家仇。
有詩贊曰:
奮舞金戈向會稽,當年項羽舞長戟。
霸王一寶呈祥瑞,華夏千軍展赤旗。
父輩伐倭失駿馬,兒孫越海有舟楫。
今生誓把扶桑滅,長使炎黃脫鐵蹄。
當下周循拜受霸王戟,高挑稚尾,手搖羽扇,頭戴綸巾,雄姿英發,宛如周郎當日,端坐船頭,諸将擁立,旌旗招展,白帆高揚,乘風破浪,疾往琉球而來。
自西北岸登臨島日,早有孫起着人來接,道:“倭兵兩萬,屯于夷州城外,年餘來四處劫掠許多糧食人口,幸得韓黃二将軍并青州諸義士來到,損傷倭寇無數,乃龜縮營中,不敢出戰。
”
周循即問韓當、黃蓋、武安國道:“既已取勝,揚我華夏國威,老将軍為何不趁勢圍剿?”對曰:“因恐強行攻擊,倭狗逃散,知陛下旬日便到,倘有漏網,誠為千古遺恨也。
”周循笑道:“今我軍大集,欲盡數剿滅,何足難哉?倭寇不退,恐老将軍趁勢追襲也。
吾有一計,教倭寇無人能返故土。
”
衆将大喜,皆聽周循調度,盡起樓船,揚帆出海。
有孫起諸人大叫道:“周将軍既已決意伐倭,吾等不敢以夷州之地,牽累上國大事,願堅守于此,将軍滅倭凱旋之日,還望前來解圍,吾等欲歸華夏久矣。
”說着人人在城頭泣下。
早有人報到倭軍寨中,岩本義孝大喜道:“漢豬雖弱,隻是以衆欺寡,使吾等雖受武皇帝诏命,至今未能蕩平琉球島。
今漢豬盡去,遠伐倭土,正中武皇帝之計也,吾等何憂夷州不獲哉!”遂與佐藤貴子各起一軍來奪城池,留馬忠守營。
孫起等率民兵抵擋一陣,終是無力,須臾城門被攻破,倭軍大舉入城,原來久受欺辱,心下本已氣悶,于是各舞鋼刀,便欲大肆殺戮,陡然間各處民房中湧出兩軍,正是韓當、黃蓋是也,大聲呼喝,殺入城來。
倭狗大驚,各自逃竄,前方青州死士又到,岩本義孝猝不及防,早被武安國單手刀砍為兩段,佐藤貴子圈馬便走,斜刺裡一将橫戟閃出,綸巾銀甲,羽扇斜插頸中,大喝道:“識得周郎否?”兩将交馬,隻一合,佐藤已被生擒過去,繩牽索綁。
群犬大駭,各自狂吠而逃,早被夷州民兵、青州死士砍個片甲不留。
這邊馬忠探得,急欲起兵相救,但見海邊白帆大起,諸軍複回,四面殺到寨前,大叫道:“馬忠速出領死!”諸軍一齊痛罵,馬忠大怒,舞刀殺出營來,諸軍齊上,頓時奪了倭寨,将一衆倭兵屠戮盡絕,犬屍堆積成山,蔣欽、武安國齊上,馬忠死戰不退,旁有周循喝道:“馬忠,汝本漢人,亦是孫家舊臣,投靠倭人後,助纣為虐,倒反家邦,不知廉恥之極,念為從惡,中華人不殺中華子民,倘肯改過自新,留汝生路!”
馬忠聞言,棄刀于地,諸将擁上,頓時将馬忠綁了。
當下于倭寨之中,救出夷州之女百餘,盡皆枯眼皺面,不成人形。
周循令皆賞銀兩,教軍醫開方下藥。
又後營之中,數百雌犬湧出,張牙舞爪,沖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