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曹操大軍進犯函谷關,黃義惱怒出關厮殺,被魏軍困住,黃忠恐關廂有失,囑托嚴顔好生把守,自己隻領死士百人來救,殺入亂軍之中,接過黃義殘兵千餘人,往回沖殺,魏軍紛湧而上,黃忠舉刀大喝道:“好男兒為國獻身,正在今日!”一馬當先,衆卒盡皆以一當十,奮力死戰,殺得魏軍亂竄,黃忠拔出衆軍,正欲回關,早有兩彪人馬閃出,左邊夏侯淵,右邊姜景,兩面殺來,後面追兵趕到,将黃忠團團困住。
中華軍皆道:“事急矣,老将軍速速殺出,回救關廂,我等雖死,亦無憾也!”一齊殺入敵陣之中,各殺數人而死,自始至終,并無一個逃散之人,隻剩黃忠父子力敵夏侯淵、姜景等魏将十餘人,雖然苦戰,不能得脫,正危難間,忽然金鼓鳴響,湧出一彪軍馬,當先那将喝道:“常山趙子龍來也!”平地一聲驚雷,魏将落馬者百人,軍士大亂,趙雲所到之處,人皆墜地,馬盡翻身,雖在萬軍之中,猶且暢通無阻,時下接了黃忠父子,共投函谷關。
早有曹操大軍趕到,諸将奮力來追,嚴顔望見,急放下吊橋,接引黃忠、趙雲入關,弩箭如蝗,射住魏軍陣腳。
關門未閉,曹操已拔劍喝道:“不趁此奪關,更待何時?軍士退後者斬!”奮力向前,親自督戰。
魏軍士氣大漲,雲梯高架,蜂擁蛾飛,奮勇攀上,雖是矢石如雨,各無所懼,又一彪軍馬直撲門洞之中。
趙雲、黃忠在門洞奮勇拒住來軍,終于閉上關門,将入關數十散兵盡皆殺盡,彙合城頭嚴顔,分撥相敵,無奈兵少,甚是窘迫。
關中餘軍無不驚駭,黃忠白須飄動,鐵眉豎起,大聲道:“男兒馬革裹屍,正是生平幸事,何足懼哉!為今之計,殺一人不虧,賺兩人夠本!今雖事急,衆軍随我沖殺,不負陛下垂恩二十年!”扶刀而起,便要上馬,趙雲道:“老将軍休逞血氣之勇,空折了軍力,無益大事,可護送兄弟先走,吾自斷後,若聽吾言,餘軍可保也。
”
黃忠道:“吾随陛下征戰沙場二十年,未曾臨難而逃!今受陛下重托,守此關廂,可恨所願未遂,甯盡職而死,豈肯卸任輕離!子龍自保諸軍退出,請殿下來救可也。
”子龍苦勸,黃忠不聽,隻道:“殿下聚兵尚未到達,子龍先去求救,忠既受此任,誓堅守到底,人在關在,關亡人亡。
”趙雲道:“老将軍既執意如此,吾将來三千軍士,盡付于此,隻單騎往殿下處告急,老将軍,趙雲拜别。
”
于是兩人對施一禮,趙雲出了後關,直奔孟津。
歸塵聚集四方兵士已定,馬雲祿、馬岱将糧草屯于淆山。
聞得趙雲急報,龐統道:“曹操大舉前來,吾等如堅守函谷關,曹軍自是無功,然拼耗實力,非上策也。
當效昔年關王故伎,依舊引曹軍入淆山破之。
殿下可速發一軍,接應老将軍回守淆關。
”
歸塵歎道:“關王師姊用兵之法,不拘常理,開世間未有之先河,奈何獨隐南荒,從此不見尊顔!”遂命李典、陳到拒住黃河渡口,沿岸下寨,以防徐晃渡河夾擊,這邊就使趙雲傳令,教黃忠早回,自引中軍拔營前來。
隻說黃忠守關,曹操大軍久攻不下,親冒矢石,沖鋒在前,魏軍盡皆死命攀城,黃忠瞧得真切,挽雕弓開神箭,直指曹操。
典韋急把曹操一推,箭中曹操頸邊,翻身墜馬。
黃忠大笑,令諸軍一齊大叫:“曹操死也!”許褚急負曹操往後而走,魏軍大亂,關門開處,巴州嚴顔殺出,魏軍見魏王負傷奔走,盡皆無心戀戰,陣型大亂。
于禁喝曰:“金鑼未鳴,妄退者斬?”揮劍殺了數名逃散軍士,方止潰退之勢,一并回殺,嚴顔早已退返關上。
曹操身負重傷,亦鳴金收軍,并皆撤去,卻與衆将言曰:“孤既中箭,今夜可揚幡舉哀,黃忠勢寡,不堪久戰,今夜必來劫營,就以伏兵應之,孤卻分兵奪取關廂。
”衆将盡皆稱善,是夜人皆戴孝,哀聲遍地,都道魏王中箭而薨。
早有中華被擒小卒,逃出營牆,回函谷關報與黃忠。
便有黃義閃出道:“曹操既死,其軍舉哀無備,何不盡起此間軍馬,殺入敵寨,其軍必亂,此間危局可解也。
”黃忠叱道:“汝不識兵法,焉敢狂言!此乃曹操詐死計也,必伏兵馬在旁,吾若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