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如此,我弟已往漢中,吾等亦須早日入川,先取成都,休惹人笑。
”
于是離了西陵,水軍上岸,步卒牽馬,共發白帝城來,往張遼寨前搦戰,兩邊擺開,淩統奮然而出,張遼使丁奉出陣,兩将戰到三四十合,勝負不分,張遼恐丁奉有失,鳴金叫回,魏延持銅長刀而出,張遼便教張虎相迎。
原來張虎自銀屏南嫁,用功愈甚,春秋刀法大成,兩将戰到五十合,未分高下。
魏延奮力惡戰,張虎忙退,惱起張遼拍馬而出沖陣,中華軍誰人不知張遼昔日威名,盡皆倒退,陣勢錯亂,魏軍掩殺過來,歸塵上馬便走,淩統來護,陷于亂軍之中,身中數槍,張遼拍馬趕來。
幸有甘甯從旁閃出,歸塵喚甯急救淩統,劫江随從便護歸塵淩統而走,這邊甘甯與張遼戰過七八十合,圈馬回寨。
歸塵既回,責諸将道:“未戰先退,銳氣皆喪,豈不為魏兵所笑也?”重賞甘甯。
衆牙将擡送淩統來到,歸塵請華佗醫治,幸得傷勢非重。
于是歸塵與衆将引數百騎登高來看張遼營寨,但見前後排布極為嚴密,各自贊歎,忽然馬蹄聲響,一軍擁到山前,當先那人鳳眼赤顔,手執長刀,卻是張遼,山上中華将士多半駭懼,歸塵大怒,喝令諸将沖下,張遼也不慌忙,還軍相應,鐵甲到處,中華軍大亂,幸得陸遜引軍趕到,救歸塵還營。
張遼也不追趕,自返營中去了。
有參軍法正進言道:“兩戰皆勝,蓋中華軍遠來,營牆未定也。
今敵軍銳氣盡折,不必再與交戰,但駐守于此,其軍紮于包原險阻之間,勢難久矣!”張遼從其言,收軍又退。
歸塵又問陸遜,對曰:“張遼非性躁之人,必不求一時進退小利,知衆寡懸殊未易,欲守夔關,使吾等長居山谷之中而懈怠也。
”歸塵憂慮道:“如此張遼何日可破?”陸遜道:“且徐徐圖之。
”
歸塵心下不定,忽有使來報:“二殿下已得漢中矣!”歸塵大驚,急與陸遜道:“吾弟已入東川,蜀中震動,若下劍閣,成都便不遠矣!吾軍亦須努力,來日當往辱罵激之。
”甘甯道:“張遼不可激也,需佯作繞關而走,誘其出擊,卻斷其後路,以伏兵取勝。
”陸遜道:“不可急躁,此計未必瞞得過張遼。
”歸塵道:“吾弟領軍以來,深入敵境,多建奇功,作兄弟的如此奮進,做哥哥的豈能反而無用?況張遼曾殺我父,焉能任其揚威!”乃從甘甯之議,連夜拔營南下,欲往武陵渡沅水取江州。
張虎巡哨探得,飛報張遼道:“中華軍若繞道入川,縱守于此,亦無濟于事,父親需早計議。
”張遼便問法正道:“此何意哉?”法正道:“聞歸塵、逐流争競誰人先入成都,歸塵必不肯拖延時日,繞道遠行,必佯作此勢,誘将軍入伏也。
”張遼大笑道:“孝直所言,正吾心事。
”遂喚張虎,徐盛,丁奉,各授密計,又請法正守關,皆如此如此。
張虎于是打起張遼旗号出關,方繞過巫山,前方閃出韓當,手持大刀攔住去路。
張虎翻身便回,山後喊聲起處,推出一軍,卻是黃蓋,舉鞭喝道:“張遼,汝殺吾江南多少人馬,今知中伏,可速來降!”兩邊軍首尾夾攻而來,忽地身後一員将大喝道:“張遼在此!”黃蓋急回頭時,一彪軍馬直下山坡,當先那将飛馬翩翩而來,正是雁門張文遠,橫刀已到,中華軍大亂,四面伏下淩統、蔣欽、太史亨、孫尚香,見黃蓋勢危,無可奈何隻得出陣相救。
張遼張虎會合,隻是沖突,外圍丁奉、徐盛又到,内外夾攻,大殺一陣,返回白帝城去了。
淩統兩員副将晏明、晏亮見走脫了張遼父子,心下大怒,各自來趕,魏軍皆叫:“少将軍,有人偷襲!”張虎隻作不知,待晏明、晏亮趨近,刀勢一橫,翻身背砍,晏明首落,晏亮大駭之下,馬頭豎起,張虎輕舒猿臂,早把晏亮生擒過去。
時魏延、陳到取關,被法正引百姓民兵在城頭,擲土飛瓶當住,身後董襲伏兵閃出,截殺一陣,魏延翻身回殺,董襲遁走,方欲複攻城時,張遼等齊到,魏延、陳到皆落重圍,依舊是甘甯與昔日劫江随從,各領軍馬來到,耀武揚威,上前打城,張遼等将皆繞入關牆去了。
魏延、陳到相助,各殺一陣,引軍回寨,都道地勢險要,關廂難打。
歸塵見張遼并不落于下風,心下憂悶,有淩統見甘甯屢救諸将,又聞張虎斬了自己副将,便與歸塵道:“張遼猖獗太甚,願乞三千軍馬折其銳氣!”歸塵壯之,使往夔關前搦戰,正遇張虎,戰到三十合,張虎便退,淩統鼓噪追來,奪馬搶旗,忽然兩邊丁奉、徐盛齊出,将淩統困在當心。
原來甘甯見淩統去,謂歸塵道:“淩公績恃血氣之勇而戰張遼智勇之将,某竊慮之。
”歸塵便使甘甯接應,這時縱馬橫戟,沖下山來,救出淩統而回。
張遼親自追趕,卻被魏延敵住,不能前進。
兩下收軍,淩統又不成功,謝了甘甯救命之恩,心下郁悶。
有陸遜與歸塵道:“張遼父子英雄,相互救應,若無内應,實難攻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