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内應,若破長安,連接遼東并燕魏舊臣,天下可定也,竊為大王思之。
”
馬超大喜,方去了數月遲疑之心,與馬岱等道:“隻是陛下詭詐,恐有防備,吾當先釋其疑。
”遂召天使入而曰:“陛下恤臣辛苦,感激不盡,裁軍之後,還盼陛下另請賢能統領西疆,吾當親往長安拜謝聖恩。
”天使已去,回報飄零。
飄零喚歸塵歎曰:“孟起果然不服,今作此狀,欲釋朕疑心,而實欲反也。
”歸塵道:“父皇何以知孟起須反?”飄零道:“朕意隻在撤藩,非在貶王,天下皆知,孟起乞人自代,既非朕意,亦謙遜過度也,朕故知之。
且聞蟬兒報郭淮朱靈奔西疆而去,此事愈坐實也。
汝可使人去告安甯,教引西涼軍馬先行防備,若孟起果引大軍入關,便可擊之。
”
歸塵道:“嶽父年老,倘為馬超所破,必傷父皇之心,亦累國家之事,兒臣亦願出軍去助嶽父。
”飄零道:“馬超昔年遇安甯必敗,原非其敵,不必憂心。
今既撤藩,天下疑忌,馬超若反,必先聯絡内應,汝勿輕出,且居長安,以免有變。
來日廷堂之上,再議馬超之事。
”歸塵受命,隻在東宮沉思,安靜問曰:“何故不樂?”歸塵道:“父皇教我傳示嶽父,引軍西出,吾思嶽父素不愛我,若得我言必怒,誤了父皇大事。
”
安靜歎道:“我父性子,素來如此,他既認定,旁人之言,他原也難聽。
逐流哥哥被貶,不知甚的,我父卻怪起你來,還說什麼取川之日,計破瓦口之時,即有謀弟之心。
夫君勿憂,我等好生盡孝,又有母親垂憐,父親年事漸高,還真與吾等小輩計較一生不成?”歸塵攬住安靜道:“靜兒所言極是,吾得賢妻如此,夫複何求?清者自清,嶽父雖有誤會,亦是小人流言所緻,身為人子的,又豈敢因此見怪?今日馬超,已非昔日一勇之夫,嶽父倘有疏忽,一世英名潰矣,吾心甚憂,需遣人往助才好。
”教安靜好生将息,歸塵自出宮來,密見左中郎将曹休,道:“今有急報,郭淮、朱靈慫恿馬超背反中華,子烈以為如何?”
曹休道:“大司馬乃馬超克星,坐鎮西涼,何慮馬超?且今人心思定,馬超若舉逆兵,難撼泰山之重也。
”歸塵道:“世間成敗利鈍,未可先料也,子烈乃曹門千裡駒,今寂寞如此,倘願為馬超内應,召集魏漢舊臣同反,外結鎮北,内亂長安,我父皇一生待臣子推心置腹,必不防備,豈能不為所乘乎?”曹休怒道:“吾昔年中汝奸計,誤降中華,自知大勢已去,并無他心,汝今日前來試探,是相疑乎?”
歸塵笑道:“焉敢試探,歸塵既為私心,亦為君計,有片言告知,以動尊聽:我弟逐流,武略過于韓項,韬機不遜孫吳,父皇心實愛之而不得不貶之,自小又得嶽父嶽母憐愛,眼下父皇為撤藩之事,叱退二相,遠離百官,所起用者皆腹心也,吾嶽父嶽母、關王銀屏因而得志,此非吾願也。
願子烈自請往西涼一行,佯投嶽父,實助馬超,将嶽父所謀盡皆透漏馬超,待吾嶽父兵敗,子烈依吾一計,可破馬超,并其兵馬,誓不負曹家一門,未知尊意如何?”
曹休不覺一股寒氣直湧到背上,半晌曰:“你竟圖謀嶽父,緻有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吾當出首,汝死無葬身之地也!”歸塵拊掌大笑道:“吾今根淺勢弱,父皇廢我隻在覆手之間,不費吹灰之力,子烈若此時出首,免去父皇内患,天下長治久安,曹家永無複興之望,子烈真中華中興重臣也,吾料子烈必不為此也。
”曹休心下一驚,暗歎道:“好奸雄,陛下養汝為子,乃不識人也!”遂受其計,兩人約定,歸塵自回。
一路卻暗自尋思:“曹休須除,何人可使?周子遠計謀深遠,與我弟義結金蘭,深得父皇眷愛,留在朝中,他日必然為害,需以計間之。
”遂見城門校尉周胤,盡言馬超欲反之事,随後言道:“子然自從征以來,素思建功,然天下戰亂已定,故無報效之處。
今馬超作逆,子然何不請往沙場,建立功名?此男兒之業,無負君父周公瑾一生英名也。
”周胤大喜道:“還需太子提攜,吾明日便請出征。
”歸塵道:“吾探得魏國餘孽曹休,已為馬超内應,明日必自請征西,欲害大司馬,接應馬超,君何不請為監軍,若查實曹休異動,不須理會,隻将證據飛報陛下,除卻後患,大功豈非唾手而得?”周胤甚喜。
卻表來日上朝,飄零與群臣商議馬超之事,有曹休慨然進曰:“臣休一門,七年來深受陛下之恩,常思報效。
今既郭淮、朱靈誤從馬超,臣願領一軍往助大司馬,盡道陛下寬仁之事,先招郭淮、朱靈來降,則馬超勢孤,大司馬亦免去大半兵戈之勞也。
”飄零甚喜,道:“郭淮朱靈數年來不降中華,此等氣節,朕深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