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獲。
‘龐統聞得,病榻之上,雖欲擡手,卻是不能,厲聲道:‘一派胡言!吾若不病,豈容汝輩!你!你!……‘忽然喉嚨一緊,氣阻而薨,終年五十四歲。
有詩贊曰:
卧龍方墜地,雛鳳得升天。
已展經綸術,曾書濟世篇。
英明好相國,神算果真仙。
百戰皆臨陣,身殘志愈堅。
于是歸塵扼死龐統,悄退出來。
群臣各懷己見,遲疑不決,原來琅邪諸葛誕聞得飄零已死,更無忌憚,聚衆淮南,造反作亂。
流星馬傳來急報,歸塵大喜,急召諸臣商議。
朝臣皆驚,司馬師、司馬昭大喝道:‘汝等多吾父門生,如何瞻前顧後至此!反逆已起,賊兵将至,而國無君,民無主,欲使反賊得志焉?‘衆臣諾諾,陸遜暗歎一聲,自知大勢如此,再不定論,必生大亂,乃領群臣擁立歸塵為帝,改元法治,追谥飄零為武惠皇帝,葉雄為太子,大赦天下,唯通緝追捕張清兒、諸葛誕二人,号令成何、成濟兩顆首級,九族盡誅,立飄零衣冠墳于高陵,舉國哀傷,寰宇悲恸。
有詩贊飄零之氣曰:
對月飛彩袖,赢得滿江風。
踏腳覺山震,橫眉看地崩。
九天曾會面,四海亦聞聲。
俯仰古今事,悠然棄此生。
又有詩歎飄零之慘曰:
轉戰中原志未酬,先将功業付東流。
親兒遠走幾分恨,愛女夭亡多少愁!
結發嬌妻終有怨,螟蛉義子總懷憂。
夔關噩夢今猶在,一代豪雄至此休。
又有詩慶飄零之幸曰:
三分克定作龍吟,從此英雄貫古今。
亦有知音曾解語,何須大衆盡察心?
平生最愛詩和句,一世常談筝與琴。
詩句筝琴何處覓?驅猿駕鶴向山林。
又有詩哀飄零之志曰:
從來壯志戀全民,何事匆匆喪此身?幾度滄桑飄赤土,十年劫難載紅塵。
沖宵英烈皆功狗,絕世豪雄亦路人。
大夢蕭蕭猶未醒,人間無複沐深恩。
當下歸塵身登九五,遣魏延、甘甯共督兩京軍馬二十萬,蔣欽、淩統、安清、張苞、司馬昭、司馬師、孫禮、牛金各引本部相從,鐘會為謀士,發往壽春,剿滅諸葛。
原來安清本歸塵腹心,隻因獲悉安甯、安靜皆死歸塵之手,當下隐忍,請得一支人馬,不往壽春,卻殺往長安而來,歸塵雖用安清,卻也未深信,早令鄧艾引一軍守于長安之外,以防生變,安清雖有武勇,如何敵得鄧艾韬略,隻一戰,煙消雲散,盡皆瓦解。
歸塵消了内患,加催诏書,召逐流來京奔喪。
原來當日清兒負飄零屍身闖出重圍,慌不擇路,撞到大漠之上,望見追兵已被甩下,這才定下心來,翻身下馬,檢視飄零屍首,但見身插百箭,血已幹枯,夕陽西下,長影杳然,環顧世間,隻剩自己一人,不覺抱屍跪地,悲從中來。
寒風蕭蕭而至,黃沙莽莽而來,清兒方覺自己亦是遍體皆傷,渾身染血,懷中屍首漸漸冷下,清兒欲哭無淚,四顧凄然,心中腸斷,一雙手緩緩替飄零拔去羽箭,撕下衣襟,悉心包紮箭創,許久咬牙而起,便欲再往長安,殺他個落花流水,方才甘心。
當下重負飄零屍首,掉馬便往長安而來,甫行數步,卻又省起:‘二司馬既歸反逆,司馬懿絕無不知之理,必将一應罪孽,推至我身,長安城中實是龍潭虎穴,如今傷重,孤身一人,如何闖得?‘想起此後必遭天下通緝,不由得苦笑不已。
本欲返身時,又想孩兒安清,尚在城中,素與歸塵交好,不知此刻如何,一時挂念不斷,思緒紛飛,徘徊許久,難下決斷,重又下馬,伴屍跪在河邊,天色卻已黑淡下來,寒氣襲至,夜枭凄鳴,清兒渾身皆顫,緊伏屍上時,又怎奈屍身亦如冰冷,不表一夜難捱,直至天明,清兒雖是身無别物,卻已振袖立起,重抖昔日神威,再現英雄氣概,拔劍出鞘,撅地為坑,編席為棺,看飄零時,猶自圓睜雙眼,滿面疑思,手中緊緊握着那卷選票,清兒心下,不由得又是一酸,伸手去撫時,飄零眼閉複開,幾次三番,終不瞑目,清兒無奈,隻将衣袖割下,包住飄零雙眼,将飄零入土掩埋,可憐絕世英雄,立下莫大功業,身死之際,棺材也難覓到,有詩悼飄零曰:
漂泊江湖浪蕩身,功名真個是泥塵。
刀光劍影尋常見,鼓角铮鳴幾度聞。
滾滾長江埋壯志,幽幽碧草葬英魂。
為誰嗚咽君休問,一卷青書答故人。
當下清兒葬了飄零,在墳前痛哭一場,翻身上馬,便投南來,晝伏夜行,翻山涉水,繞過長安,直奔丹陽。
此時逐流已得歸塵诏書,攜脫脫公主欲往長安祝壽,行到半途,長亭之中,迎面正遇周循匹馬來到,又得父皇噩耗,頓時昏厥,哭得雙目流血,便要前往奔喪,周循道:‘陛下駕崩,乃歸塵謀害,二弟若去,必為所害。
‘逐流道:‘子遠哥哥,你是悲痛過度,瘋了癡了?歸塵哥哥情深義重,忠孝節烈,受我父皇三十年養育栽培之恩,天下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