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蒸蒸日上

首頁
    ,隻有一個翅膀是飛不起來的!’既然主公說出這番話來,我們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可是在内心裡,我什麼時候服過他諸葛孔明呢!留守荊州這幾年來,按照主公臨行前的指示,我什麼事都得聽他的,可是我是襄陽太守,他不過是軍師而己。

    大将軍坐鎮一方,負荷着守土拓境的重任,凡事不能獨斷專行,還得受制于他人,這滋味實在太難受了!” 楊儀安慰他說:“君侯,再忍耐幾天吧!我們給主公發出的那封密信,估計早就到了西蜀,這回主公也許會聽從我們的意見,把諸葛亮調離荊州吧!” “但願如此。

    唉,如今在荊州,除了諸葛亮諸事掣肘之外,有些将領和官員也和我離心離德啊!” “君侯說的是糜芳、士仁和孟達之輩吧?” “是的。

    還有主公的幹兒子劉封,這小子也對我敬而遠之。

    治中從事潘,也總是不聽我的,沒把我放在眼裡。

    在荊州,我的知已太少了,隻有張翼德和你楊威公是我的知已啊,可是翼德現任宜都太守,又不常到這裡來。

    ” “君侯,不是還有你的得力助手廖化嗎?” “廖化為人倔犟,遇事常常提出異議,有時使我難以下台。

    但這人跟随我多年,比較忠實可靠,所以我對他也不加深責。

    總之,我們之間主要還是公務上的關系,談不到知已!” 他們正談論着廖化,廖化卻走進來了,向關羽報告說:“啟禀君侯,孔明軍師和孫大夫到!” 關羽忙說:“有請!”廖化應聲而下。

     少頃,廖化引孫乾和手持羽毛扇的諸葛亮走了進來,諸葛亮身高八尺(合今1.84米),神态潇灑。

    關羽急忙起立相迎,互相見禮畢,各自落坐,關羽向廖化、楊儀揮了揮手,二人便走了出去。

     諸葛亮對關羽說:“公佑帶着主公的教令從益州前線來,先到江南,向我傳達過了,現在又過江來向君侯傳達。

    我随他一同過江前來,是想和君侯商讨一下今後鎮守荊州的大計。

    ” 關羽問孫乾說:“公佑,益州前線的情況怎樣?” 孫乾說:“主公率軍入川以後,大體上還算順利。

    前年冬天,與劉璋正式決裂,占據了戰略要地涪縣。

    去年屢敗劉璋,劉璋的守将吳懿、李嚴、費詩等都先後投降。

    然後便進圍雒城。

    這些事情大概君侯都知道吧?” “上述的情況我都知道,但不知是否攻下雒城?” “至今圍攻雒城已經一年,仍然未能攻下,主公為此非常焦急。

    這次派我來荊州傳達命令,就是要調荊州的一部分兵力入川,早日結束戰争。

    ” 關羽忙問道:“不知何去何留?主公是怎麼安排的?” 孫乾說:“主公的意思是讓孔明軍師以及張翼德、趙子龍、劉封等将軍率兵入蜀,留君侯鎮守荊州,全權行事。

    ” 關羽聞言覺得正中下懷,心中暗自歡喜,但又不得不故作謙虛地說:“關某承擔如此重任,唯恐難以勝任,一旦形勢有變……” 孫乾說:“在此多事之秋,理當為主公分憂,承擔重任,君侯就不必過謙了。

    ”關羽聽了,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諸葛亮問關羽說:“君侯,主公留你鎮守荊州,全權行事,責任非常重大,不知今後要采取什麼攻守之計?” 關羽不假思索地說:“不過是北攻曹魏、東擊孫權耳!” 諸葛亮說:“君侯差矣。

    ” 關羽不高興地問:“何差?” 諸葛亮說:“七年前,主公到隆中三顧茅廬,請我出山,那時我在對策中就提出了結好孫權,抗拒曹操的方針。

    因為曹操實力強大,隻有我們兩家聯合起來,才可以與之抗衡,在一個時期裡維持鼎足三分的局面……” 沒等諸葛亮說完,關羽便不耐煩地打斷他的話說:“這番話,我已經聽軍師講過多次了。

    但也不要忘記:孫權的野心已經日益暴露出來,也是不可掉以輕心的。

    ” 諸葛亮說:“這話很對,所以我們對東吳的方針應該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聯,一方面是防。

    亮有十六個字要訣,君侯切記。

    ” “哪十六個字?” “以聯為本,以防輔之,聯不忘防,防以促聯。

    ” 關羽不耐煩地說:“這些我都懂,不然何以為大将!那麼,我所說的北攻曹魏,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吧?” “當然,我們的奮鬥目标是‘興複漢室,還于舊都。

    ’總會有一天要進行北伐的。

    在最近幾年之内,雖然我們還沒有力量從荊州出兵,直指宛、洛,但進軍襄樊,從曹操手中奪取荊州的部分領土,還是可行的,不然的話,你這個襄陽太守豈非成了虛銜?襄陽太守不能進入襄陽,總不能算是一個正常現象吧?不過,此事務必要慎重,切不可輕易出兵。

    這個問題很複雜,起碼要注意四個問題。

    ” “哪四個問題?” “第一,要在北方形勢有變,時機合适的時候發動,時機不成熟,不可盲動。

    第二,要與我主力部隊呼應配合,切不可形成偏師冒進的局面。

    例如,現在我主力部隊正為奪取益州而拼搏,無暇東顧,如果君侯在這個時候北攻曹魏,就是不合适的。

    ” “那麼以後呢?” “也要根據當時的形勢作出決斷,看能否與主力部隊呼應配合。

    第三,要聯合東吳,争取他出兵配合,起碼要讓他嚴守中立,千萬要防止孫曹勾結,使自己處于兩面受敵的地位。

    第四,北進要有利有節,不要陷進去拔不出來,不要隻顧前方,不顧後方。

     關羽聽了,以不屑一顧的口吻說:“軍師說得極是,但此乃兵家常談耳。

    ” “君侯,愈是兵家常談,便愈要常談啊!正像吃飯一樣,家常飯固然平常,但哪一天能不吃呢?!” 諸葛亮說到這裡,似乎想起了一件事:“君侯,方才楊威公不是在這裡嗎?現在到哪裡去了?” “大約不離左右吧!” “請召他前來,我有事要問他。

    ” 關羽立刻派人去找,少頃,楊儀走了進來。

    關羽對他說:“威公,軍師有事和你談。

    ” 楊儀忙對諸葛亮說:“軍師,有事請講。

    ” 諸葛亮說:“威公,近來公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