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英雄末路

首頁
    下去了。

    逃亡的人愈來愈多,青壯年士兵已經所剩無幾,除了廖化、趙累等幾名将領和兒子關平外,隻有一些老弱病殘的士兵、軍吏和為數不多的親兵還跟随着關羽。

    一棟破舊的茅草屋,是臨時的中軍大帳,房頂上懸挂着一面殘破不堪的“關”字的纛()旗,無精打采地在寒風中飄蕩着,發出一陣陣不堪入耳的聲音,好像是在呻吟和歎息。

     在帳中立着五個用稻草做的偶人,稍有衣着,偶人的胸前都挂着木牌,分别寫着“孫權”,“呂蒙”,“陸遜”,“士仁”,“糜芳”的字樣。

    關羽手持酒尊喝着酒,表情是憤怒而憂郁的,關平、趙累站在旁邊。

     關平央告說:“爹爹,少喝一些吧!” 關羽擺手說:“不用管我!爹爹不過是借酒澆愁而已!這些日子發生的一切,好像使我從高高的山峰上一下子跌入了萬丈深淵,怎不令人憤恨!怎不令人惆怅?!我荊州重鎮失守,我軍被迫南返,現在又被吳兵包圍在麥城這個鬼地方。

    ” 關平勸解說:“爹爹,氣大傷身,您要多多保重。

    再說現在也不是生氣的時候,應該想一下脫身之計才是。

    ” 這時從外面傳來一群小兒唱童謠的聲音,關羽側耳聽了一下,對趙累說:“趙将軍,你出去看看,外面什麼人在唱?” 趙累應聲而下。

    關羽取出弓箭,交給關平說:“方才你問我,做這幾個偶人做什麼?現在就告訴你吧,這是厭勝之術。

    用箭射這些人,一來是為了出一出我這口惡氣,二來為了讓這些人倒黴,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孫權,孫仲謀,你這背信棄義的賊首!背棄了盟友,反而與曹孟德結盟,在背後捅了我緻命的一刀!我豈能饒你!平兒!給我射!” 關平射了五、六箭,箭箭俱中。

     關羽又對呂蒙偶人說:“呂蒙,呂子明,你這個陰險狡猾的無賴!裝病回建業,騙得我解除了後顧之憂,把後方的大部分兵力調往襄樊,你卻率兵潛上,白衣過江,用詭計奪取了我荊州重鎮,怎不令我恨得咬牙切齒!平兒,給我射!” 關平射了五、六箭,又箭箭俱中。

     關羽豎起大姆指說:“平兒,好箭法!陸遜,陸伯言,你這兩面派的小人!到陸口上任後,假意敬我、懼我、巴結我,使我放松了警惕,壞了大事。

    平兒,給我射!” 關平連射五、六箭,還是箭箭俱中。

     關羽誇獎說:“好箭法!不愧是我将門虎子!糜芳、士仁,你們這兩個叛徒、敗類!我還沒來得及懲辦你們,你們卻在關鍵時刻投降了吳狗,獻上我荊州重鎮!我就是吃爾之肉,喝爾之血,也難解心中之恨啊!平兒,給我射!” 關平各射數箭,仍然是箭不虛發。

     關羽連聲叫道:“射得好!射得好!” 他還不解氣,從關平手中拿過箭來,自己射了數箭,兩個偶人相繼倒地,關羽狂笑說:“哈哈哈!自取其咎也!”然後狂飲着。

     這時趙累拽着一個老人走了進來,老人頭戴鬥笠,須發皆白,邊走邊說:“這位兄弟,你不要拽我,我又沒幹什麼壞事!” 關羽問道:“怎麼回事?” 趙累說:“一群兒童圍着大帳唱童謠,他也在其中,一定是教唱童謠的奸細!君侯,您就審問吧,聽說軍營中出了什麼事,我過去看看。

    ” 趙累匆匆地走了出去。

     關羽仔細地打量着來人,問道:“你是什麼人?” “老夫也是士大夫出身,看破了仕途,隐居在這沮水之上,打魚耕田自給,人稱沮上翁。

    ” “你為何教唱童謠,擾亂軍心?” “這可是天大的冤枉!今日老夫路過此地,見一群兒童唱童謠,便伫立觀看,何嘗是老夫教唱的?老夫也不是什麼奸細。

    ” “那麼你說,這童謠出自何處?” “老夫今年80多歲,在這幾十年中,世事變化無常,童謠也總是随生随滅。

    童謠多為民謠,不過是由兒童傳唱罷了。

    它是百姓的心聲,反映了時局的走勢和輿論的趨向。

    說不上是何人所作,也找不到源頭之所在,就算是約定俗成,大衆創作的吧。

    ” “方才兒童們唱的是什麼内容?” “老夫年邁健忘,不過隻記得其中的幾句。

    ” “那就說給我聽。

    ” “将軍可不要生氣呀。

    ” “不妨事,隻管道來!” “那童謠中唱道:‘關公關公,無比英勇。

    全憑英勇,難守荊城。

    失意沔上,敗走麥城。

    一世英名,終成笑柄。

    ’” 關羽聞言大怒,馬上變了臉,喝道: “大膽!分明是在嘲弄我,應該把你推出去正法!” 沮上翁卻毫無懼色,哈哈大笑說:“我久聞将軍的大名,過去卻無緣見上一面,今日幸得拜會尊顔,方知将軍空有英名,實則心胸狹窄,不能容物,乃凡夫俗子耳!春秋時期,有人說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其将軍之謂乎!” 關羽見老人引用了《春秋左傳》的典故,态度馬上緩和下來,抱歉地說:“看來老先生對《春秋左傳》頗有心得,失敬失敬!是的,關某适才對待老先生的态度,可稱得起是‘剛而無禮’,現在就向您道歉!平兒來,給老先生看坐!” 關平搬來坐位,讓沮上翁坐下。

     關羽仍然用抱歉的口吻說:“近來因為戰事失利,心緒不佳,所以冒犯了老先生。

    想關某熟讀《春秋左傳》,又頗好浏覽兵書戰策,雖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也不是那些不學無術之輩。

    今日竟遭此慘敗,無乃天意乎!” 沮上翁绺了一下雪白的胡須,嚴肅地說:“恕我直言,熟讀《春秋左傳》,好浏覽兵書戰策,不一定就精通從政和用兵之道,也不一定深知做人之真谛。

    讀書不在于背誦,在于能否應用耳。

    ” “多謝老先生賜教!那麼,請問老先生,關某此次出兵襄、樊,究竟錯在哪裡?就以《春秋左傳》之戰例言之:晉楚之戰以前,晉師救鄭,晉大夫随武子說:‘觀釁而動。

    ’關某此次出兵襄、樊,正是曹魏内部矛盾重重,義兵興起之時,難道不算是‘觀釁而動’嗎?” “但随武子在下面又說:‘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将軍作到了嗎?” “知難而退?可我原先并不知道難在哪裡。

    ” “是的,人在志滿意得之時,總是不知道難在哪裡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是将軍武功的鼎盛之時,根據《周易》亢龍有悔,盛極而衰的道理,将軍此時就要戒驕戒躁,沉着清醒,時時刻刻注意着形勢的變化。

    因為這時正是曹操與孫權膽戰心驚的時刻,同時也就是他們最有可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你的最危險的時刻,難就在其中了。

    如果将軍此時能真正領悟‘知難而退’的道理,就應該早日回去把後方鞏固起來,那就不至于失去荊州,有今日的慘敗了。

    ” 關羽服氣地說:“唉呀,難道老先生是神靈下界嗎?說得太對了!使關某茅塞頓開!可惜聆聽這樣的高論,現在有些晚了。

    噢,還要請教老先生,這麥城的地理,交通情況如何?” “坐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