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所來徑,
一切美好的都在煙雲間。
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常常是自孩童時起便與讀者見面的。
這似乎是金庸的專利,三劍俠中,梁羽生和古龍都沒有這種習慣。
梁羽生的主人公多為英姿勃發的青少年,一出場無論是武功和氣派,都是傲視朋侪的,如張丹楓,如段克邪,如淩未風,如金世遺……
古龍的主人公更是“泰山頂上一棵松”,我們隻知道他們高高在上,卻不知道他們的年齡大小,家居何方,師承何人。
反正他們一出現就已名震江湖,萬衆矚目,隻有小魚兒是個例外。
但讀金庸的小說,我們卻得以參與書中主人公的成長過程,常常在褪褓時期我們就已結識了他們。
從十歲八歲到十七八歲階段,金庸為他們花費的筆墨最多。
這群金庸筆下的寵兒,細數起來,當有郭靖、楊過、張無忌、胡斐、韋小寶、郭襄、張君寶、周芷若、殷離等等。
郭靖根本就是從一生下來就跟我們見面的。
他的母親李萍在戰場上生下了他,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在大漠中熬了下來。
在水草旁用樹枝搭了一所茅屋,畜養牲口,又将羊毛紡條織氈,與牧人交換糧食。
忽忽數年,他已經六歲了。
他母親依着丈夫的遺言,給他取了郭靖這個名字。
他學話甚慢,有點兒呆頭呆腦,直到四歲時才會說話,好在筋骨強壯,已能在草原上放牧牛羊。
母子兩人相依為命,勤勤懇懇,牲口漸繁,生計也過得好些了,又都學會了蒙古話。
隻是李萍看着兒子憨鈍的樣子,常常黯然神傷。
但這郭靖卻是憨人有憨福,其種種遭遇,可以說是因拙而得福,因樸而得福,簡直就是中國版本的“阿甘正傳”。
江南七怪遠赴大漠尋找他,并傾盡心力合力傳授他武藝的緣分不消說了,他最大的福分,是認識了黃蓉。
别看黃蓉出場時也僅是個初及笄的丫頭,但她在書中的重要性,卻是誰也比不上的。
除了她的聰明機智,更主要的,是作品裡的一些“大人物”,都與她有很深的關系,正是由于有她在,才有了這部小說的多姿多彩,熱鬧非凡。
東邪黃藥師是她的父親,南帝一燈大師段智興是他的救命恩人,北丐洪七公是她的師父,西毒歐陽鋒屬意她當兒媳婦。
除了中神通王重陽因在作品開始時就逝去多年,她無緣結識外,書中的其他重要人物,多少都與她有交情。
這麼一個小女娃娃,對郭靖的幫助可就太大了。
郭靖随洪七公學習陽剛威猛的降龍十八掌,一方面固然他的天份恰恰隻能練這種簡單而剛猛的武功,可謂是天生有緣而相得益彰,但若沒有黃蓉的牽線,則郭靖又哪來這種緣份?
在第十二回《亢龍有悔》裡,鬼靈精的黃蓉為郭靖演了一場好戲。
洪七公好吃,而黃蓉是此道高手,這一老一少在姜廟鎮邂逅,黃蓉就憑一道名為“玉笛誰家聽落花”的炙牛肉條,和一碗碧綠的清湯中浮着十數顆殷紅的櫻桃,又飄着七八片粉紅色的花瓣,底下襯着嫩筍丁子,泛出荷葉清香的“好逑湯”,誘得洪七公教會了郭靖“降龍十八掌”。
三人從此訂交,終演成師徒。
金庸很注意描寫孩提時代的啟蒙,那一段童稚無邪的階段,無論在思想上,體能上皆是最可塑之時,渾如璞玉,純淨無式,可任人雕琢而成理想之模式。
可以說,那是關鍵時刻,向好向惡,往往系之于此。
與郭靖的向好相似,楊康的向惡也是從小開始的,外在環境的影響人之一生,楊康的例子可作說明。
除童心外,金庸還擅寫赤子之心。
周伯通之成為“老頑童”,鶴發童顔,行事不知所謂,武功卻登峰造極,一一都是拜赤子之心所賜。
由童心與赤子之心所引發出的故事,在金庸的筆下真是色彩紛呈,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