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橋上走走嗎?”他問。
沒有回答,她跟著他走上了橋,倚著欄杆,橋下有雙影并立。
轉過頭來,她望著他,四目相接,都默默無言。
她又微笑了;他們雖并立在橋上,事實上卻被隔在橋的兩端,被橋所溝通的,是幻夢,被橋所隔斷的,是真實。
“想什麼?”他問。
“什麼都不想。
”“可能嗎?我從不相信人的思想會停頓。
” “有時也會停頓。
”“什麼時候?”“當你不能再想的時候。
” 他笑了,凝視她。
“好答案,相信你求學的時候,是個頑皮的學生!” 她也笑了。
他注視了她許久,斂住了笑,握住她的手,向前面緩緩走去。
“和你在一起,彷佛吃酸梅。
”他說。
“怎麼?”“又甜又酸!”走過了一根根的橋柱,越過了一盞盞的燈影,橋的那一頭漸漸清晰,繼續走下去,終于走過了最後的一根橋柱,她擡起頭來,望著他,幽幽一歎,不勝惋惜似的說: “我以為這橋很長,沒料到卻這麼短!” “再走回去?”“好。
”掉回頭,再向橋的那一端走去。
“希望永遠在這橋上走來走去,”她微笑著說:“橋的兩端是現實,橋上不是。
走過了橋,就必須有落定的地方,在橋上,卻可以永不落定。
”“但是,你一定要通過橋,你不能在橋上停留。
” 她歎息,又習慣性的對自己微笑。
“我發現了,當你無可奈何的時候,你就微笑。
” “你已經發現得太多,”她望著黑黝黝的水面:“你三天中所發現的,比和我生活了一生的人更多。
” 他的手攬住了她的腰,倚著欄杆,他們站住了,凝視著河水。
他用手指卷起了她的一綹頭發。
“我喜歡長頭發,不要有那麼多波浪。
” “我為你留起來,”她笑著:“等我的頭發留長的時候,你在何方?恐怕你永遠看不到長頭發的我,但是,我仍然要為你留起來。
”他靜靜的望著她,夜色裡,他眼中的火焰在跳動,這使她的心髒收縮,絞緊。
月色淡淡的塗在河面,塗在橋欄杆上,塗在他和她的身上。
河水輕緩的流著,淙淙的水聲流走了夜,流走了時間。
風越來越大,鑽進她的衣服,那件寬寬的大衣被風鼓動得像鳥類的雙翼。
鳥類的雙翼,假若真能變成鳥類,高興飛到那裡就到那裡,高興停下就停下,那又有多好! 夜深了,月亮偏西,她挽住他。
“走吧!”一會兒,“橋”就被拋在身後了。
“重回到人的世界。
”她說,望著街燈聳立的街頭,寒風在徘徊著,霓虹燈都已熄滅。
“明天,你將不再知道我,我也不知道你。
”她看了他一眼,靠緊著他,輕聲念:“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染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她又笑了。
“燈火已黃昏!豈止是燈火黃昏,現在已經是燈火闌珊了!”确實已經是燈火闌珊了,街上已沒有行人,夜風正在加強著威力。
他們相對凝視,他的臉那麼模糊,在她的淚霧中蕩漾。
他的手緊握了她,低低的說: “是三天,也是永恒!” 是三天,也是永恒?不,三天僅僅是三天,不會變成永恒!當她又獨自來到這橋頭時,她就更能肯定這一點。
二天內擁有的是“情”,永恒的隻是“懷念”。
三天的甜蜜,永恒的苦楚,這之中有太大的差異,她甯願要那三天,卻不願要這永恒!走過了堤,跨上了橋,她緩緩的走去,身邊少了一個人影,整個橋都如此空蕩!倚著橋欄,她不敢看橋下孤獨的影子。
寒風蕭瑟,夜露侵衣,她拂著頭發,是的,頭發已留長了,他在何方?他在何方?他在何方?她知道。
總之,他在這個城市裡,一棟小巧精緻的房子中。
當她凝視著河水,她幾乎可以在河面的波紋裡,看出他目前的情況:小小的房間,挂滿牆頭的書畫,拉得很嚴密的紫紅色的窗簾,四壁的書櫥……還有,一盆燒得旺旺的爐火,他,就坐在火邊,捧著一本愛看的書。
爐火照紅了他的臉,也照紅了環繞在他身邊的、他的妻子和孩子的臉。
她收回了眼光,不想再看。
寒風撲面吹來,她打了一個寒噤,真冷!爐火,書房,他,都距離她太遠太遠了,她擁有的,隻是橋上的夜風,和永恒的思念! 離開了橋欄杆,她試著向橋的那一端走去。
朦朧中,她記起一闋詞:
她的手在大衣口袋中碰到一樣堅硬的小東西,拿出來,是那粒小小的貝殼,小小的貝殼,盛著一個小小的夢!她擁緊了貝殼,怕那個可憐的“小夢”會飛走了。
橋,那麼長,她不相信自己能走到那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