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甯在清朝時屬杭州府,是濱海的一個小縣,它之所以聞名于世,不僅是在這裡可以看到如萬馬奔騰般壯觀的海潮,更重要的是清朝時這裡出了一個連皇帝也挂在嘴邊的“海甯陳家”。
海甯陳家原籍渤海,宋時以勳戚隨高宗南渡,清朝陳氏一,族位極人臣,寵榮無比,家業最為興旺。
據說康熙年間,皇四子雍親王鳳幀與京師顯宦海甯陳氏關系很密。
這一回乾隆巡幸到海甯,更是聲勢浩大,蔚為壯觀。
禦舟輕蕩,這一夜,乾隆和皇後正帶著眾位妃嬪,阿哥,格格承歡在太後老佛爺膝下。
乾隆滿飲一杯,見皓月斜照,在湖中殘荷菱葉間映成片片碎影,摹地一驚,問道:“今兒是十幾?連日來忙得日子也忘啦!”
太後笑道:“今兒十七,前兒不是咱們一起過的中秋的麼?”
永熔也在一旁說:“前夜一輪皓月倒映在水中,水湖深深,有若碧玉,皇阿瑪那名詠夜月的詩,‘寒波拍岸金千頃,瀕氣涵空玉一杯’,直深入兒臣心底。
”
乾隆微一沉吟,說道:“明日大家都休息一日,連日來也疲乏了吧。
”
又轉過臉來笑對太後說:“皇額娘,不如明日讓孫女們陪你鬥鬥雀牌取樂吧,兒子還有一些國務需要料理一下。
”
“既是國務繁忙,你也用不著總是惦記來請安了,我有孫子孫女們陪著就好了。
”皇太後說到此外,意味深長地望了乾隆一眼:“你也要注意保重自己的身子呀。
”
“是,皇額娘的話兒子記下了。
”乾隆心裡暗暗一驚,嘴裡恭敬地應道。
次日一早,天朦朦亮,乾隆就吩咐近侍:“去把五阿哥找來。
”
“喳!”太監連忙跑去。
片刻之後,就聽見有腳步聲在船舷邊響起,到門口停住了。
“永琪給皇阿瑪請安!皇阿瑪吉祥!”
“是永琪嗎?你進來。
”
永琪小心推門進來,看見乾隆一身尋常讀書人打扮,馬上明白皇阿瑪又想微服出訪,永琪問道:“皇阿瑪,要不要把爾康、朗格他們叫來?”
“不必了,這事沒有危險,我隻想出去靜一靜心,想想事情,你跟著我去就行了。
”
“是!”永琪心量微微納悶著,又不敢問。
于是移船攏岸,倆人騎馬而去。
行不久,就已到海甯城的西門安戎門。
隻見城牆古舊莊嚴,市井熱鬧。
乾隆似乎無心察訪民情,徑往一處宅院馳去。
到了那宅院門口,乾隆來將馬系在宅旁的樹幹上,永琪也緊緊跟隨著,擡頭一望,忽然一呆,原來迎面新匾上“安瀾園”三個字,筆緻圓柔,認得正是乾隆禦筆新題。
乾隆回過頭來對永琪說:“這是文勤公陳世棺的祖居,今日我特來拜訪一下。
”
永琪這才有所忙悟,陳閣老與皇祖雍正情分就深厚,到乾隆年間告老還家,父皇乾隆不但賞銀賜金,還制禦詩送他,當時自己年少,依稀隻記得詩裡面有兩句“老臣歸告能無惜,皇祖朝臣有幾人。
”
如今,陳閣老者,陳老太太均已去世,想必皇阿瑪眷戀功臣之後,特來造訪吧。
正是思量間,已隨乾隆來到院府門前。
門衛見這一老一少風度翩翩,氣度不凡,不由躬身施禮詢問。
“有煩通告你家管事奶奶,就說京城有位居士寶歷前來拜訪。
”
門衛聽這話語,料想必是陳家故友,否則怎麼連陳家的主事人是女子而不是男人都知道得這麼清楚,當即飛報進去。
”
陳二小姐的奶娘劉氏雖然出身低微,卻深得陳老爺、陳太太生前恩寵,再加之她為人聰慧、做事練達精明,所以陳家上下無不佩服,尊敬她。
說是管理家事,其實也就是大事上幫忙拿拿主意,小事上詢問幾句而已。
這時,陳家子孫一個也不在家中,劉老太太正在看小丫頭們搬花盆擦窗子,忽聽到說京城居士寶歷求見,不由嚇了一跳,因為她知道這個寶歷就是當今皇上乾隆,前些日子他已派人送過書信來。
近日聽說乾隆已巡遊到了海甯,沒想到這麼快就造訪到陳府來了。
劉老太太忙吩附道:“快,開大門迎接!”
說罷正站起身來,巍顫顫地往外走出,兩個小丫頭忙上前攙扶著。
乾隆見了劉老人太,年紀雖大,卻并不耳聾肯花。
彼此見過禮,乾降就和顏悅色地問她:“陳家有多少家產?陳閣老、陳太大的墓在哪裡?”
劉老人察言觀色知道乾隆的真正用意所在,便站起身來帶他往閣老夫婦墓前去。
永琪緊緊跟隨著父皇,見陳家舊居旁邊,義蓋著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