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相耶。
答。
心之與想實是同時也。
然以心識為本。
然後起想。
此中先起想。
謂于心上常樂等相現。
次于此境相分别心起。
謂是常樂等後。
起決定心方名為見。
故雲想心見矣。
四倒各三成十二也。
颠倒品疏雲。
次明十二倒上座部及毗婆阇提明四緣。
一一倒中具想心見。
故名十二。
八是見谛斷。
四修道斷。
八是見道斷者。
謂無常常相倒。
無常常見倒。
餘三亦爾。
故此八屬見斷。
四屬修斷者。
四種心倒也。
至苦法忍時斷八倒盡也。
至金剛心斷四盡。
俱舍論更出一師雲。
十二種中四種見倒屬見谛斷。
八屬修道斷。
數人雲。
但見是倒。
唯有四無十二倒。
又但見斷非修斷。
但苦谛下惑非三谛下惑也。
問。
初二果人既無四倒。
雲何起染愛煩惱行夫婦之禮耶。
答。
婆沙二釋。
一雲。
起樂淨有二。
一于谛理起初二果人即無也。
二于事中起即有也。
次釋雲。
初二果人起染愛時。
實起不淨苦相。
但不獲已而起。
如婆羅門縱指譬。
就知指不淨。
但以苦痛故内指安口中。
彼亦爾也。
十二倒者。
毗婆阇婆提雲。
想心見倒三為本。
各起常樂我淨四成十二倒。
若依雜心。
唯見心所起名倒。
如前說也。
次正明八倒。
論疏雲。
所言八倒者。
雜心師想心見。
但起生死中常樂我淨四倒。
不起後佛地苦無常四倒。
成實師雲。
前後八倒皆是見惑。
非思惟惑。
見惑中屬三使。
我倒屬我見。
常倒屬遍見。
樂淨屬見取。
謂無常皆是有而言無屬邪見攝後有說雲。
複四倒屬無明攝。
所以然者。
二乘之人斷見思惑竟猶起後四倒。
故知屬無明所攝。
此解應論也。
問。
昔外道凡夫于生死中計常樂等四倒。
二乘之人于法身。
後起無常等四。
凡聖合論故。
有八倒者。
可得言二乘之人就今具八倒不。
答。
亦具有也。
以計佛地是無常故。
有無常等四。
後執己涅槃是于常樂。
此即是無常計常。
所以然者。
二乘涅槃實無常樂。
計為常樂。
故有常等四倒。
問。
二乘之人不計涅槃為我。
雲何有我倒耶。
答。
我有二種。
一人我。
二法我。
雖無人我執有。
執涅槃即是法我。
故有我倒。
凡夫之人具足八倒。
此易知也(文)言涅槃是于常樂者。
是于者是也。
玄涅槃義八倒門雲。
八倒者。
前倒者。
常樂我淨外道時起四倒。
謂常倒樂倒我倒淨倒。
佛破四倒故。
說無常苦無我不淨。
比丘佛果上更起苦無常無我不淨。
更起後四倒。
謂無常倒苦倒無我倒不淨倒。
前倒後倒合論故有八倒○故涅槃雲。
但生死苦無常無我不淨。
佛果是常樂我淨。
破其佛果苦無常無我不淨故有八修八倒。
若外凡夫起八倒者。
是見谛煩惱。
若學人起八倒者。
是修道煩惱。
若羅漢起八倒者。
是界外煩惱。
八倒者謂三倒也○一切心了别是心倒。
一切心想像皆是想倒。
一切心決可名見倒。
今所用也。
生死中四倒正迷生死無常苦。
傍迷佛果常樂。
果上四倒正迷佛果常樂傍迷生死無常苦○問曰。
得言解無常之解即解常。
解常即解無常不。
答。
惑性浮漫得言一惑兩迷。
解性不漫解無常。
解不解常。
解常之解不解無常。
起倒人者外凡人。
起前四倒入内凡位。
不後起之後四倒者。
入内凡位。
乃至羅漢起也(文)
前四倒入内凡位不複起者。
問。
增上忍位得見惑。
非擇滅(雲雲)(俱舍等說)何雲内凡不複起之耶。
答得谛觀智故。
不起見惑。
見惑中四倒重故。
暖等已上必不起之。
然得非擇滅者。
惑阙緣位故。
上忍方得。
言解性不漫等者。
問。
解性利故應得兼兩解如解生死法。
粗識故。
苦無常即解涅槃。
精勝故。
常樂若解涅槃。
離諸相故。
常樂者即解生死。
不離諸相故。
無常苦也。
答。
若據此義應兼兩解。
今言。
不爾者。
據解性不漫義。
言不漫者。
當相明了。
如見道四谛觀等大乘觀生死及涅槃相名同。
決定明了無濫。
若約因緣無礙之義理。
實兩解。
常相通也(悉之)言八修八倒者。
玄涅槃義又雲。
若對治八倒應辨八修。
因中苦無常無我不淨果上取常樂我淨故。
八修有人言。
六修皆是俗觀。
又言果上三修一向俗觀。
因中前二修是俗。
無我是真。
今明通皆是俗。
皆是真(文)言因中果上者。
生死為因中。
涅槃名果上也。
言六修者。
一常無常。
二苦樂。
三我無我。
相對合辨名為三修。
離說即是六修。
玄雲。
不淨觀是遠方便。
因中除不淨觀故。
果中除淨觀(文)問。
若爾何故雲八修耶。
答。
玄雲。
若具足而言應是四修。
離即八修。
謂淨不淨(文)謂廣略說故八修六修也。
通皆是俗皆是真者。
若望正法論之。
常無常等并是對治悉壇故通為俗。
大師常引涅槃經雲(第一卷)諸優婆塞除樂觀察詣對治門。
謂常無常我無我等也。
若望凡夫見聞等事瓶衣等物。
論之八修皆是真理也。
涅槃疏第三雲。
且依中論所明○空中不有常與無常。
今見常與無常并見颠倒○涅槃未曾常無常。
今計涅槃。
無常苦無我不淨既是倒者。
謂涅槃常樂我常亦是倒。
隻涅槃地具有八倒。
生死亦然。
計生死常樂我淨現是倒。
謂生死無常苦無我不淨是倒。
此則生死涅槃具有十六倒○五句皆是倒。
生死亦然。
如此則有無量倒也(文)
四魔義
四魔者。
煩惱魔。
陰魔。
死魔。
天魔也。
仁王疏下雲。
初地菩薩斷。
初地惑故離煩惱魔。
得法身故離陰魔。
得道法力故離死魔。
得不動三昧故離天魔。
若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