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名教抄第十一

首頁
    集經。

    四谛三空四念處等治四魔(文)涅槃疏五雲。

    如來有二種戰。

    一者智惠與煩惱戰。

    二者神通與天魔戰(雲雲)戰者鬥戰也同十五雲。

    八魔者。

    謂四魔苦空無常無我。

    此八魔是菩薩怨○于佛地作苦無常等解并是魔。

    數論人言無常○知小乘人即是魔。

    寶窟中雲。

    魔名殺者。

    波旬此雲極惡。

    智度論說。

    惡有三種。

    一名惡。

    所謂有惡而加報也。

    二名大惡。

    無事橫加。

    三惡中之惡。

    所謂于有恩處反加毀損。

    今波旬者前世于三寶中。

    殖因得此天報。

    不念報恩。

    反欲加損。

    故名極惡。

    然佛出世都有一百二十部邪正。

    互相影向方得弘道利人。

    經雲。

    住不思議解脫菩薩。

    多作魔王。

    即百二十部中之一部也。

    既言多有。

    必有非菩薩者(文)問。

    但雲菩薩多作魔。

    不雲魔王多有菩薩。

    而何今雲必有非菩薩者耶。

    答。

    不思議解脫菩薩是第十地人。

    多作第四禅王。

    又可化事多。

    何但于魔天多現在(雲雲)故知今言多作者。

    唯于魔王中。

    菩薩作者是多耳。

    寶窟次文雲。

    林公雲。

    外國法佛在世及滅後。

    共魔語皆悉喚之。

    為彼早面此雲惡者。

    亦雲惡物。

    此天有六種勝。

    一色勝色中有二。

    一資皂等色。

    彼雲。

    條泥二青黃等色。

    彼雲。

    留烏此雲[艹/欺]。

    此方色字翻彼二色。

    三力勝。

    四眷屬勝。

    五衆具勝。

    六自在勝。

    應有壽命勝。

    人中千六百年是彼天一日一夜○(一歲有)于人中五十七萬六千年彼天壽命萬六千年。

    于人中即有九百二十居緻○(居緻者千萬也)王民皆爾。

    多滅少出○此魔居在第六天上鄰近他化。

    亦領于他化。

    而勝他化(雲雲)(經雲。

    譬如惡魔波旬。

    于他化自在天。

    色力壽命眷屬衆具自在殊勝雲雲窟亦牒釋色力壽者。

    正報勝也雲雲然上文阙壽命。

    唯以義加之者。

    應雲經本不同欤。

    言此雲[艹/欺]者。

    此三字在此不審也。

    又[艹/欺]未考得之。

    [艹/欺]音。

    同水中草。

    其花可食也。

    [艹/欺]布火反揚也。

    此等字依相過住之。

    而不葉此文) 彌勒經遊意雲。

    魔天宮在欲色二天中間住也。

    魔者譬如石魔。

    魔破壞佛弟子功德也(雲雲) 法花授記品疏雲。

    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者。

    大明上有三。

    一者穢土。

    一向有魔作于留難。

    二純淨土。

    一向無魔。

    三中容之土。

    亦有魔亦無魔。

    順同餘方示現為魔。

    是故言有皆護佛法。

    所以言無然。

    魔佛法難識。

    了悟即魔為佛。

    不悟别佛為魔(文)釋身子領雲○魔之為性有而言無。

    無而言有。

    一而言三。

    三而言一故似魔之妄談也(雲雲) 安樂行品統略雲。

    邪正二形。

    邪正兩教。

    菩薩見聞不應驚動。

    設見普賢亦須安心。

    魔尚作佛。

    況普賢耶。

     八苦義 八苦者。

    是生老病死。

    愛别離苦。

    怨僧會苦。

    求不得苦。

    五盛陰苦。

    觀苦品疏雲。

    八苦教者。

    十月處于胎獄。

    備受暑燒。

    初生之時冷風觸身。

    與地獄無異。

    名為生苦。

    法花經雲。

    發白而面皺。

    齒疏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名為老苦。

    一大不調百一病惱。

    四大乖反四百四病。

    稱為病苦。

    夫死者天下之極悲也。

    刀風解形。

    身離神逝名為死苦。

    父東子西。

    兄南弟北。

    名愛别離苦。

    涅槃疏十一雲。

    一切所欲而強來者。

    皆是怨憎會。

    所不愛者而苦會名怨憎會苦。

    所覓之事而不遂心名求不得苦。

    有斯五陰衆苦熾盛名五盛陰苦。

    又此五陰盛貯衆苦名五盛陰苦。

    問。

    八苦雲何攝三苦。

    答。

    涅槃雲。

    生具五種。

    即生中具含三苦(疏記引彼第十二卷釋雲。

    具五種。

    一者出生。

    二者至終。

    從識至名色。

    三增長具六入時。

    四出胎。

    五種類生。

    是不相應中一也)老病細論具三苦。

    粗判有行懷二苦。

    死與愛别離是壞苦。

    怨憎是苦苦。

    求不得有二。

    一求善法不得。

    是壞苦。

    二惡法未離。

    是苦苦。

    此招提釋也。

    若以俱舍論三苦釋雲。

    即可知。

    此八苦中以有苦受必具三苦。

    即知八苦皆具三苦(文)問。

    其三苦者何。

    答。

    論疏雲。

    今依俱舍論。

    三藏所說言。

    苦受生時。

    苦住時。

    苦滅時。

    樂以苦受生住二時皆苦故立苦。

    苦之名樂受生時樂住樂。

    唯果報壞時苦。

    是故樂受名為壞苦。

    舍受生住壞三時苦義并皆不彰。

    但為無常所遷。

    是故舍受稱為行苦(文)三藏所說者。

    應是真谛三藏所說也。

    問。

    俱舍意雲。

    苦受滅時樂應非壞苦。

    上何雲苦受故具三苦耶。

    答。

    既滅時苦故。

    滅已應還苦也。

    又壞即苦也。

    然言壞時樂者。

    且對生住為言。

    實是三時并苦而已。

    問。

    上界有苦苦耶。

    答。

    論疏雲。

    成論師雲○随義判者。

    一一地具三苦。

    但上界三苦輕。

    下界苦重耳。

    智度論雲。

    上界死苦甚于人間。

    故知上界亦有苦受。

    不同數人。

    上界并無苦受(文)又三(解苦義數人。

    論人不同也)數人言。

    色心等三聚皆苦。

    有為之法皆欲樂住。

    今為無常切之。

    是故皆苦。

    成論雲。

    唯心是苦。

    餘二聚無。

    數人雖雲色心皆苦。

    然有漏法。

    為無常切之故苦。

    以無漏不為無常。

    切即順于涅槃故不苦也。

    成論明有漏無漏皆苦也(略抄) 涅槃疏十一雲。

    五盛陰苦無别有苦。

    還總七苦為五盛陰苦也(文)法花譬喻品疏雲(說九種苦)三世中一一皆有三苦。

    現世三苦者。

    一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此通是内身之苦故。

    經文結為一苦。

    問。

    憂悲苦惱屬何苦耶。

     答。

    并屬死苦所攝。

    十地經言。

    死别離時盡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