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玄義。
上二字是所釋。
下二字即能釋也。
攝所歸能并屬玄題。
三論謂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也。
離諸戲論。
謂之玄。
或玄通也。
離文通釋。
非随文判釋也。
義宜也。
裁制事物使合宜也。
慧日道場沙門吉藏奉命撰。
慧日道場在揚州。
隋炀帝之所建也。
師俗姓安。
本安息人也。
年在孩童。
父引之見于真谛。
仍乞詺之。
谛問其所懷。
可名吉藏。
遂名也。
年氣漸衰屬增疾苦。
敕賜良藥。
一日至于清旦。
索湯沐浴。
着新淨衣。
侍者燒香令稱佛号。
藏跏坐俨思。
如有喜色。
齋時将及。
奄然而化。
春秋七十有五。
即武德六年五月也。
遺命露骸。
而色愈鮮白。
乃送于南山至相寺。
時屬炎熱。
坐于繩床屍不摧臭。
跏趺不散。
弟子慧朗樹續風聲。
收其餘骨。
鑿石瘗于北岩。
就而碑德。
講三論一百餘遍。
法華三十餘遍。
大品智論·華嚴維摩等各數十遍。
并着玄疏盛流于世。
及将終日制死不怖論。
落筆而卒。
種種德行詳于續高僧傳也。
總序宗要開為二門。
一通序大歸。
二别釋衆品。
初門有二。
一破邪。
二顯正。
初門有二下至觀論亦然類前可知。
通序大歸。
次明經論相資下。
别釋衆品也。
或通序大歸總指玄義。
别釋衆品是指三論疏耳。
夫适化無方陶誘非一。
考聖心以息患為主。
統教意以通理為宗。
按中論疏。
此一節是興皇寺法朗大師語也。
發端須此語者。
蓋表法有師承也。
無方無有方所也。
易系辭雲。
神無方而易無體。
涅槃無名論雲。
應化無方未嘗有為。
陶誘陶冶誘引也。
又陶正也化也。
但九十六術栖火宅為淨道。
五百異部萦見網為泥洹。
遂使鹿苑丘墟鹫山荊棘。
華嚴十八雲。
九十六種諸邪見幢·五百異部。
出于智論六十三。
其文在下。
華嚴二十四雲。
入大邪見網。
堕于世籠檻。
丘墟荊棘皆謂其荒蕪也。
曹大家東征賦雲。
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荊棘之榛榛。
梁高僧僧導傳雲。
導登高座曰。
昔王宮托生。
雙樹現滅。
自爾已來歲逾千載淳源永謝。
澆風不追。
給苑丘墟。
鹿園蕪穢。
九十五種。
以趣下為升高。
三界群生。
以火宅為淨國。
豈知上聖流涕。
大士恓惶者哉。
因潸然泫淚。
四衆為之改容。
善逝以之流恸。
薩埵所以大悲。
四依為此而興。
三論由斯而作。
涅槃六雲。
有四種人。
能護正法。
建立正法。
憶念正法。
能多利益憐愍世間。
為世間依。
安樂人天等。
中論序疏雲。
且依一判。
如小乘見道前具煩惱人是一依。
須陀洹斯陀含是二依。
阿那含是三依。
羅漢第四依。
約大乘。
望十回向是一依。
初地至七地。
是二依。
八九地是三依。
十地是第四依等。
但論雖有三。
義唯二轍。
一曰顯正。
二曰破邪。
破邪則下拯沉淪。
顯正則上弘大法。
故振領提綱理唯斯二也。
但邪謬紛綸難可備序。
三論所斥略辨四宗。
一摧外道。
二折毗昙。
三排成實。
四呵大執。
衣之領網之綱皆其要者也。
書經盤庚雲。
若網在綱。
有條而不紊。
禮記檀弓雲。
是全要領。
班孟豎東都賦雲。
紛綸後辟。
注良曰。
紛綸衆也。
問。
以何義故遍斥衆師。
答。
論主究其原盡其理也。
一源不究則戲論不滅。
毫理不盡則至道不彰。
以無源不究群異乃息。
無理不盡玄道始通。
是以斯文遍排衆計。
禮記學記雲。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
莊子在宥雲。
我聞吾子達于至道。
敢問至道之精。
涅槃無名論雲。
玄道在乎妙悟。
又雲。
玄道獨存。
問。
既無法不究。
無言不盡。
應遍排群異。
何故但斥四宗耶。
答。
初一為外。
後三為内。
内外并收。
毗昙明有。
成實辨空。
空有俱攝。
斯二為小。
方等稱大。
大小該羅。
略洗四迷則紛累都盡耳。
無量壽經雲。
于佛教法該羅無外。
涅槃無名論雲。
萬累都盡而靈覺獨存。
問。
此之四執優降雲何。
答。
外道不達二空。
橫存人法。
毗昙已得無我。
而執法有性。
跋摩具辨二空。
而照猶未盡。
大乘乃言究竟ナレトモ但封執成迷。
自淺至深。
四宗階級。
問。
外道邪言可得稱破。
餘為内教。
何得亦破。
答。
總談破顯凡有四門。
一破不收。
二收不破。
三亦破亦收。
四不破不收。
言不會道破而不收。
說必契理收而不破。
學教起迷亦破亦收。
破其能迷之情。
收取所惑之教。
諸法實相言忘慮絕。
實無可破。
亦無可收。
泯上三門歸乎一相。
照斯四句破立皎然(自此以來總明申破。
從此已去别斥四宗)梁高僧傳明律論雲。
綱目不無優降。
齊朝玄暢法師撰诃梨跋摩傳雲。
诃梨跋摩宋雲師子铠。
佛泥洹後九百年出。
中天竺國婆羅門子。
初依薩婆多部出家。
學阿毗昙。
後乃背彼師宗。
造成實論。
具辨二空。
在彼論身見品也。
階級猶次第也。
所言摧外道者。
夫至妙虛通目之為道。
心遊道外故名外道。
外道多端。
略陳其二。
一天竺異執。
二震旦衆師。
總論西域九十六術。
别序宗要則四執盛行。
一計邪因邪果。
二執無因有果。
三立有因無果。
四辨無因無果。
問。
雲何名為邪因邪果。
答。
有外道雲。
大自在天能生萬物。
萬物若滅還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