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論玄義誘蒙卷上

首頁
    天。

    故雲自在。

    天若瞋四生皆苦。

    自在若喜則六道鹹樂。

    然天非物因。

    物非天果。

    蓋是邪心所畫故名邪因邪果(自在既爾七計例然)中論舉八計邪因。

    大自在天能生萬物。

    其第一也。

    彼論一雲。

    有人言。

    萬物從自在天生。

    有言。

    從韋紐天生。

    有言。

    從和合生。

    有言。

    從時生。

    有言。

    從世性生。

    有言。

    從變化生。

    有言。

    從自然生。

    有言。

    從微塵生。

    有如是等謬故。

    堕于無因邪因斷常等邪見。

    種種說我我所。

    不知正法。

     難曰。

    夫善招樂報。

    惡感苦果。

    蓋是交謝之宅。

    報應之場。

    以不達義理故生斯謬。

    又夫人類生人。

    物類生物。

    人類生人則人還似人。

    物類生物物還似物。

    蓋是相生之道也。

    而謂一天之因産萬類之報。

    豈不謬哉。

    初以正因正果破邪因邪果。

    謂三界依正生死交謝。

    苦樂報應之宅場。

    何雲自在天生萬物。

    邪物不遷論雲。

    生死交謝。

    寒暑疊遷。

    維摩經佛國品注ニ肇雲。

    衆生心識相傳美惡由起。

    報應之道連環相襲。

    其猶聲和響順形直影端。

    此自然之理。

    無差毫分複何假常我而生トセンヤ之哉。

    又夫人類已下。

    引現見法破一因生也。

     問。

    雲何名為無因有果。

    答。

    複有外道窮推萬物。

    無所由籍故謂無因。

    而現睹諸法。

    當知有果。

    例如莊周魍魉問影影由形有。

    形因造化。

    造化則無所由。

    本既自有。

    即末不因他。

    是故無因而有果也。

    史記雲。

    莊子者蒙人也。

    名周。

    周嘗為蒙漆園吏。

    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也。

    其學無所不窺。

    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書十餘萬言。

    大▲ミナ△抵率寓言也等。

    齊物論雲。

    罔兩問景曰。

    曩子行今子止。

    曩子坐今子起。

    何其無特操欤。

    景曰。

    吾有待而然者ナランヤ邪。

    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ナランヤ邪。

    吾待蛇蚹蜩翼邪。

    惡識所以然。

    惡識所以不然。

    郭象雲。

    罔兩景外之微陰也。

    大宗師雲。

    今一以天地為大爐。

    以造化為大冶。

    惡乎往而不可哉。

     問。

    無因ト自然ト此有何異。

    答。

    無因據其因無。

    自然明乎果有。

    約義不同猶是一執。

    難曰。

    夫因果相生猶長短相形。

    既其有果。

    何得無因。

    如其無因。

    何獨有果。

    若必無因而有果者。

    則善招地獄。

    惡感天堂。

    問曰。

    有人言。

    自然有因。

    自然無因。

    萬化不同皆自然有。

    故無同前過。

    答曰。

    蓋未審察之。

    故生斯謬。

    如其精究理必不然。

    夫論自者。

    謂非他為義。

    必是因他則非自矣。

    故自則不因。

    因則不自。

    遂言因而複自。

    則義成鉾楯。

    字林曰。

    鉾古矛字。

    韓非子曰。

    楚人有鬻楯與矛者。

    譽之曰。

    吾楯之堅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

    其人不能應也。

     問。

    雲何名為有因無果。

    答。

    斷見之流ヲハ唯有現在更無ト(雲)後世。

    類如草木盡在一期。

    難曰。

    夫神道幽玄。

    惑人多昧。

    義經丘而未曉。

    理涉旦而猶昏。

    唯有佛宗乃盡其緻。

    經雲。

    如雀在瓶中羅縠覆其口。

    縠穿雀飛去。

    形壞而神走。

    匡山慧遠釋曰。

    火之傳于薪。

    猶神之傳于形。

    火之傳異薪。

    猶神之傳異形。

    前薪非後薪。

    則知指窮之術妙。

    前形非後形。

    則悟情數之感深。

    不得見形朽于一生。

    便謂識神俱喪。

    火窮于一木。

    乃曰終期都盡矣。

    涅槃無名論雲。

    經稱有餘無餘涅槃者。

    蓋是返本之真名。

    神道之妙稱。

    又雲。

    聖旨幽玄ナレハ殊文同辨。

    丘孔丘也。

    旦周公旦也。

    按七女經。

    七女相從而到冢間。

    即見死屍之多。

    各述一偈。

    其第二女說偈雲。

    雀在瓶中。

    覆蓋其口。

    不能出飛。

    今瓶已破。

    雀飛而雲。

    匡山即廬山也。

    按廬山記。

    殷周之際。

    匡裕先生結廬隐居于此。

    故名廬山。

    亦名匡山。

    慧遠道迹詳于梁高僧傳。

    遠師着不敬王者論五篇。

    今所引者。

    第五神不滅論文也。

    矣論作耳。

    情數感深神不滅論雲。

    神ハ也者圓應無主。

    妙盡無名。

    感物而動。

    假數而行。

    感物而非物。

    故物化而不滅。

    假數而非數。

    故數盡而不窮。

    有情則可以物感。

    有識則可以數求。

    數有精粗故其性各異。

    智有明暗故其照不同。

    推此而論則知。

    化以情感。

    神以化傳。

    情為化之母。

    神為情之根。

    情有會物之道。

    神有冥移之功。

    但悟徹者反本。

    惑理者逐物耳。

    指窮莊子養生主雲。

    指窮▲ススム△于為薪。

    火傳レハ也不知其盡也。

    郭象雲。

    窮盡也。

    為薪猶前薪也。

    前薪以指。

    指盡前薪之理。

    故火傳而不滅。

    心得納養之中。

    故命續而不絕。

    明夫養生乃生之所以生也。

    夫時不再來。

    今不一停。

    故人之生也。

    一息一得耳。

    向息非今息。

    故納養而命續。

    前火非後火。

    故前薪而火傳。

    火傳而命續。

    由夫養得其極也。

    世豈知其盡更生哉。

     問曰。

    後學稱黃帝之言曰。

    形雖糜而神不化。

    乘化至變無窮。

    雖未彰言三世。

    意已明未來不斷。

    問曰二字蓋衍文也。

    史記雲。

    黃帝者少典之子。

    姓公孫。

    名曰軒轅。

    生ナカラニノ▲モノイフ△而神靈。

    弱而能言等。

    不敬王者。

    論第五篇雲。

    文子稱黃帝之言曰。

    形有靡而神不化。

    以不化乘化其變無窮。

     雲何名為無因無果。

    答。

    既撥無後世受果。

    亦無現在之因故。

    六師雲。

    無有黑業。

    無有黑業報。

    無有白業。

    無有白業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