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昙藏。
乃引偈雲。
随宜覆身。
随宜住處随宜滿腹。
疾斷煩惱。
有三衣覆身佛亦許。
無三衣覆身佛亦許。
故言随宜覆身。
是伽藍處住佛亦許。
非伽藍處住佛亦許。
故言随宜住處。
是時食佛亦許。
非時食佛亦許。
故言随宜滿腹。
律中制三衣等佛自撥此事。
故知律非真實說。
佛正令依正理勤修學斷煩惱耳。
故言疾斷煩惱也。
又一偈雲。
出家為說法聰敏必憍慢。
須舍為說法正理正修行。
若欲得講說故出家者。
此人出家後聽法竟為人講說。
既解法相神情聰敏。
必生憍慢不得解脫。
故須舍離。
應修正理斷煩惱也。
經是佛說不許為他說法。
即是撥經。
故知經非佛真實說。
唯令依正理即是實義。
阿毗昙解諸義趣。
故知毗昙即是佛真說。
故此部多精進。
修道坐禅之時立誓。
甯使此身破壞如塵。
若不得道修不起定也。
今雲世間法從颠倒生業等者。
疑于生業之間脫颠倒生煩惱煩惱生之八字乎。
至二百年中。
從大衆部内又出一部。
名多聞部。
大衆部唯弘淺義棄于深義。
佛在世時有仙人。
值佛得羅漢。
恒随佛往他方及天上聽法。
佛涅槃時其人不見。
在雪山坐禅。
至佛滅度後二百年中。
從雪山出覓諸同行。
見大衆部唯弘淺義不知深法。
其人具足誦淺深義。
深義中有大乘義。
成實論即從此部出。
時人有信其所說者。
故别成一部。
名多聞部。
部執異論曰。
于此第二百年中。
從大衆部又出一部。
名得多聞部。
疏雲。
佛在世時有一阿羅漢。
名祠皮衣。
昔作仙人被樹皮衣以祠天故。
後出家已随佛說法皆能誦持。
佛未涅槃遂住雪山。
坐禅不覺佛滅度。
至佛滅後二百年中。
方從雪山出至央崛多羅國尋覓同行人。
見大衆部所弘三藏。
唯弘淺義不能弘深義。
心甚驚怪。
謂大衆部于佛所說甚深之義不能通達。
悉皆棄置不複弘通。
所弘之者唯弘淺義。
其羅漢便于大衆部具足誦出淺義及以深義。
深義中有大乘義也。
其中有不信者。
有信者。
其有信者誦持大衆部。
有弘其所說。
有不弘其所說。
若弘其所說者别成一部。
名多聞部。
以所聞過先所習故曰也。
成實論即從此部出。
故參涉大乘意也。
于二百年中。
從大衆部更出一部。
名多聞分别部。
佛在世時大迦旃延造論解佛阿含經。
至二百年。
大迦旃延從阿耨達池出更分别前多聞部中義。
時人有信其所說者。
故雲多聞分别部。
部執異論雲。
于此第二百年中。
從大衆部又出一部。
名分别名分别說部。
疏雲。
大迦旃延佛在世作論分别解說。
佛滅二百年中。
大迦旃延從阿耨達池至摩诃陀國來至大衆部中。
分别三藏聖教明此是佛假名。
說此是佛。
真實說此是真谛此是俗谛此是因果。
大衆部中有信受迦旃延所說者。
分成一部。
名分别說部。
分别說部即大迦旃延弟子。
前多聞部者。
以所聞過先所聞故稱多聞部。
今分别部者還分别先所聞。
非更廣聞。
于二百年滿有一外道。
名大天。
爾時摩伽陀國有優婆塞。
大弘佛法。
諸外道為利養故皆剃頭出家。
便有賊住比丘。
大天為賊住主。
大天身自出家。
所度弟子依大天衆出家受戒。
爾時衆人共诤斯事。
上座部雲。
和上無戒及破戒。
阇梨有戒。
大衆亦有戒。
受戒則得。
戒從大衆得。
大衆知和上無戒而與共受戒者。
大衆得突吉羅罪。
問。
戒既不從和上得。
何故稱和上名。
答。
欲令受戒後和上攝錄教誨弟子耳。
薩婆多用此解。
餘部言。
和上無戒及破戒。
大衆有戒則不得戒。
戒從和上得故。
因此诤論遂不容大天。
徒衆因爾别住山間。
于此山間執義又異。
故有支提山部及北山部。
佛得道及轉法輪處。
大衆處名支提。
此處有山。
名支提山。
于彼山北别有山。
名北山部也。
部執異論雲。
此第二百年滿有一外道。
名曰大天。
于大衆部中出家。
獨處山間宣說大衆部。
五種執異自分成兩部。
一支提山部。
二北山部。
疏雲。
大天于大衆部中自剃發。
賊住山家也。
獨處山間。
時敬信三寶。
國中多有羅漢。
衆人盛供養。
佛法大盛。
諸外道等無悉複用。
既失利養名聞。
皆自剃發入佛法中出家。
有聰明者善達三藏。
說法教化度人出家自在徒衆。
真僞相雜不複不辨。
王既知此事。
即集大衆檢問真僞。
愚癡賊住皆為利養剃發驅出外國。
聰明之者猶有三百人。
問其來由。
佛法皆能通達竟不受屈。
王令别置一處。
不令與清淨衆雜。
王問三藏中義并能通釋。
王不能複治。
于是諸部自起鬥诤。
或言師雖破戒弟子得戒。
或言不得戒。
或言無和上弟子亦得戒。
或言不得。
如是各别諸部诤論紛纭。
王為諸部鬥诤令賊住衆别住一處。
大天比丘是賊住衆主。
大衆部不容故獨處山間。
又雲。
王聞遂遣聰慧比丘沙汰幾盡。
猶餘數百。
王複令人再三推問。
彼有弟子依衆出家。
推問其師即賊住。
因此诤論。
或言師若破戒無戒餘僧清淨自然得戒。
薩婆多等悉同此解。
或言師若破戒無戒弟子亦無戒。
大衆部用此義也。
大天即是賊住之首。
不與衆诤。
因而分部。
和上者即親教師受戒和上也。
阿阇梨者即軌範師。
授戒·羯磨·威儀·教授·受業等師也。
突吉羅。
此雲應當學也。
大衆部合别數或五或七或八。
言五部者。
初一說部。
二出世說部。
三灰山住部。
此初破成三也。
次多聞部。
次多聞分别部。
故成五部。
言七部者。
因外道分成二部。
謂支提山部及北山部。
前五因内執起。
後二因外道起。
故成七部。
言八部者。
則數根本大衆部也。
結大衆部。
其義易知。
次上座弟子部者。
佛滅度後迦葉以三藏付三師。
以修多羅付阿難。
以毗昙付富樓那。
以律付優婆離。
阿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