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論玄義檢幽集第六

首頁
    少者以經義足之。

    故分異部也。

     慈恩疏曰。

    法上者律主名。

    有法可上。

    名為法上。

    或有法出在衆人之上。

    名為法上。

    賢胄者。

    賢者部主之名。

    胄者苗裔之義。

    是則阿羅漢之苗裔。

    故言賢胄。

    從所襲部主為名也。

    正量部者。

    權衡刊定名之為量。

    量無邪謬故言正也。

    此部所立甚深法義。

    刊定無邪。

    因稱正量。

    從所立法以彰部名。

    密林山者。

    近山林木蓊郁繁密。

    部主居此名密林山。

    從所居為名也。

    文殊問經名以^7□山部。

    此共皤雌執義不同。

    遂分别部。

    或有解言。

    此等四部。

    釋舍利弗阿毗達磨。

    義有少者以義足之。

    後各造論取經義深者。

    既乖本旨。

    遂即部分也。

     裡書雲 中論疏記第二(末)雲。

    所言尚者。

    借音耳(文) 中論疏第八雲。

    正量本是律學。

    佛滅後三百年中從犢子部出(文)同疏記雲。

    慈恩部執論疏雲。

    正量部者。

    權衡刊定名之為量。

    量無邪謬故言正也。

    此部所立甚深法義。

    刊定無邪。

    自稱正量。

    從所立以彰部名也(文)(已上裡書) 玄。

    三百年從薩婆多部複出一部名正地部者。

    部執論曰。

    于此三百中。

    從說一切有部又出一部。

    名正地部。

    宗輪論曰。

    次後于此第三百年。

    從說一切有部複出一部。

    名化地部。

     十八部論曰。

    即此三百年中。

    薩婆多中更生異部。

    名彌沙部。

    文殊問經曰。

    于百歲内。

    從^7□山出一部。

    名大不可棄(律主)初生母棄之于井。

    父追尋之。

    雖墜不死。

    故雲不可棄也。

    亦名純射。

     抄批曰。

    次後于此第三百年。

    從說一切有部複出一部。

    名化地部。

    部主昔日曾作國王。

    化佛露地上後舍出家。

    從本為名。

    部執雲正地部。

    真谛雲。

    有婆羅門名正地。

    解四韋陀論及外道諸義為國之師。

    後厭世出家得羅漢果。

    讀佛經有缺阙處。

    皆将韋陀論毗伽羅論莊嚴之。

    如佛口說義皆具足。

    其諸弟子有信受其所說者别為一部。

    依此羅漢立名故稱正地部。

    在俗為國師匡正土境故名正地也。

    又佛法如地。

    入佛法中又匡正佛法。

    道俗皆有正地義。

    故名正地部。

    慈恩疏曰。

    此之部主本是國王。

    出家弘宣佛法。

    從本為名名化地部。

    真谛法師雲。

    正地部本是正師。

    匡正土境。

    舍而弘法。

    故言正地。

    亦稍相近。

    文殊問經言大不可棄非也。

     裡書雲 玄雲。

    有婆羅門是國師。

    名正地部(文)部字不審也(已上裡書) 玄。

    善解四韋陀者。

    亦雲四毗陀。

    一億力韋陀明事大忏悔法。

    二耶受韋陀明布施祀祠法。

    三阿他韋陀明一切鬥戰法。

    四三魔韋陀明知異國鬥戰法。

     裡書雲 韋陀此雲智論。

    知此生智。

    故雲智論(文) 玄。

    三百年中從正地部又出一部名法護部者。

    部執論曰。

    于此第三百年中。

    從正地部又出一部。

    名法護部。

    宗輪論曰。

    次複于此第三百年。

    從化地部流出一部。

    名法藏部。

     十八部論曰。

    三百年中。

    彌沙部中複生異部。

    名曰昙無德部。

     文殊問曰。

    于百歲内。

    從大不可棄出一部。

    名法護(律主名也) 抄批曰。

    次後于此第三百年。

    從化地部流出一部。

    名為法藏部。

    或名法密部。

    基雲。

    是部主名者非也。

    前大集經以隐密法故。

    是法名也。

    經中名法護部。

    注雲。

    律主名也。

    真谛雲。

    法護是人名。

    此羅漢是目連弟子。

    恒随目連往天上人中。

    六欲天子見目連。

    必共談說佛法。

    我曾說如此咒供養如來。

    或言。

    如來如是說菩薩修行法門。

    法護既随師遊行。

    随所聞者無不誦持。

    目連滅後。

    法護習為五藏。

    一經藏。

    二律藏。

    三論藏。

    四咒藏。

    五菩薩本因。

    即名菩薩藏也。

    化地部未遂自制立。

    于化地中複有同其所立五藏者。

    故别為一部。

    名法護部。

    為法所護也。

    此部自說。

    勿伽羅是我大師。

    恐餘部有不信其所立五藏者。

    故引師為證。

    故言勿伽羅是我大師。

    勿伽羅此間經中名目犍連是也。

    勿伽翻為胡豆。

    即綠豆也。

    羅翻為受。

    依此方語應言受胡豆。

    此是其姓。

    上古有仙名勿伽羅。

    不食餘物唯食胡豆。

    故名受胡豆。

    目連即此仙人種也。

     慈恩疏曰。

    法藏者部主名。

    密之與藏義意大同。

    法藏法密二義皆得。

    此師含容正法如藏密。

    故言法密。

    從人以立論名。

    此部師說總有五藏。

    一經。

    二律。

    三阿毗達磨。

    四咒。

    即明諸咒等。

    五菩薩。

    即明大菩薩行事等。

    既乖化地本旨。

    遂乃部分。

    他不信之。

    遂引目連為證。

    菽者豆也。

    上古有仙人嗜綠豆子。

    采以為食。

    遂得成仙。

    目連是彼仙種。

    故言采菽氏也。

    或言仙人食豆。

    此是彼種。

    氏謂族類。

    此部引目連說有五藏證也。

     裡書雲 中論疏記。

    大乘玄雲。

    彌沙塞部者。

    從梵本立名也。

    此雲化地也(文)又雲。

    大乘玄雲。

    昙無德部者梵語存略。

    若具足應言昙磨屈多迦部。

    此雲法藏。

    故玄恽師雲。

    昙無德秦言法藏。

    此是人名。

    即四分律主也(文)(已上裡書) 玄。

    三百年中從薩婆多部又出一部名善藏部者。

    部執論曰。

    于此第三百年中。

    從說一切有部。

    又出一部名善歲部。

    亦名飲光弟子部。

     宗輪論曰。

    至三百年末。

    從說一切有部複出一部。

    名飲光部。

    亦名善歲部。

     十八部論曰。

    即此三百年中。

    薩婆多部中更生異部。

    名優梨沙。

    亦名迦葉惟。

    文殊問經曰。

    于百歲内。

    從法護出一部。

    名迦葉比(律主姓也) 抄批曰。

    至三百年末。

    從說一切有部出一部。

    名飲光部。

    亦名善歲部。

    梵音迦葉波。

    此翻飲光。

    迦葉翻為光。

    波翻為飲。

    謂光飲也。

    此間言倒。

    故言飲光。

    迦葉波是姓。

    上古有仙人。

    身光極盛。

    蔭蔽餘光令不複現。

    此羅漢是蔭光仙人種。

    故以為姓。

    用姓立名也。

    又此部主身亦有光。

    能飲餘光也。

    以身作金色常有光明。

    以閻浮檀金為人。

    并此迦葉。

    迦葉身光蔭金人光不複現故。

    故名蔭光。

    言閻浮檀金者。

    此是樹名。

    此樹半臨陸地。

    半臨江水。

    此水底有金。

    其水極深。

    而金色徹出水上。

    轉輪王出世。

    夜叉鬼神取此金。

    将來人間博易。

    故人間有此金。

    以此金若置暗中。

    暗色即滅。

    猶不及此迦葉身光也。

    又名善歲者。

    幼有賢德美。

    其年少而有賢德。

    故雲善歲也。

     慈恩疏曰。

    飲光者波羅門姓也。

    上古有仙。

    身有金色飲蔽餘光。

    故言飲光。

    此部教主是彼苗族。

    故言飲光及此部主身有金光能飲餘光。

    故言飲光。

    此師少歲性賢有德。

    因以立名。

    故言善歲。

    嘉其少有賢行故也。

    從其姓雲飲光。

    從其名雲善歲。

    或雲。

    此是佛在之日迦留陀夷兒。

    姓飲光也。

    少即随佛出家受道。

    故名善歲。

    何故三百年末此人猶有也(已上)私雲。

    勘諸說皆言善歲。

    而今玄文言善藏者。

    恐文字誤欤。

    就中今玄據部執論說。

    彼同雲善歲。

    此獨何乖本乎。

     裡書雲 中論疏記第二(末)雲。

    善藏部者。

    梵語蘇波利師部。

    此雲善歲。

    今雲善藏同意。

    謂此師少歲性賢藏德。

    嘉其少藏賢得。

    故以立名(文)(已上裡書) 玄。

    三百年中從薩婆多又出一部名說度部者。

    部執論曰。

    至第四百年中。

    從說一切有部又出一部。

    名說度部。

    亦名說經部。

    如是上座部合成十一部。

    一說一切有部。

    二雪山部。

    三可住子弟子部。

    四法上部。

    五賢乘部。

    六正量弟子部。

    七密林住部。

    八正地部。

    九法護部。

    十善歲部。

    十一說度部。

     宗輪論曰。

    至第四百年初。

    從一切有部複出一部。

    名經量部。

    亦名說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