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定故。
法身不爾(雲雲)
同上文雲。
唯有如如如如智。
是名法身。
前二種身是假名。
有第三身。
名為真有。
為前二身而作本故(文)(已上裡書)
法華論雲。
二者示現報佛。
菩薩十地行滿足。
得常涅槃證故。
○三者示現法佛。
菩薩謂如來藏。
性淨涅槃。
常住恒清涼不變故(文)
問。
法身是常。
化身是無常。
其相易了。
報始起雲何常耶。
答。
雖名有始。
而無有終。
又無念念生滅無常。
故說為常也。
壽量疏雲。
二報佛壽量。
有始無終故。
下文雲。
我本行菩薩道。
所成壽命。
今猶未盡。
以行因滿初證佛果。
是故有始。
一證已後。
湛然不滅。
故無有盡終(文)
裡書雲
新撰疏雲。
故無終也(文)誦便也(已上裡書)
又次上引文雲。
應化二身是假名。
有念念滅故(雲雲)報身異此。
非念念滅也(此文雲應者非内應也)玄教迹義雲。
對法身真如空邊。
故報佛十力。
十八不共等。
是有法故言有為。
非生滅有為也(雲雲)
此會通經說有為言也。
又一乘義雲。
應身始起義是無常(雲雲)(應身者報身異名也)大論四十四雲(乃至)十八不共法。
雖為無為法。
以作法故。
是為有為法(雲雲)一具文可見之。
大品經自說有為也。
問。
釋内應身常引證雲。
以法常故。
諸佛亦常者。
爾報身自性。
未是常法。
但與法性相應力。
假法性方名常欤。
答。
法身尚非自性常。
但是因緣假名為常。
況報身乎。
又報身者。
于法性上。
分取其相。
以立之。
若言由法性常者。
即是遍體常。
本由法性立報故也。
法華玄第九雲。
問。
大經金剛身品雲。
雖不常住。
非念念滅。
此是何身。
若是法身。
即應常住。
若是應身。
應念念滅。
雲何而言雖不常住非念念滅耶。
答。
以此問二身義者。
難可會通。
今所明者。
以四義通之。
一者明如來身者。
即是中道。
非念念滅。
故非無常。
亦非常住。
故非是常。
非常非無常。
即中道身也。
又非常故不同虛空。
下雲。
常法無知。
如來有知。
是故非常。
非念念滅。
不同有為故如來身非有為無為也。
又同衆生故是非常住。
異衆生故非念念滅。
故如來之身。
不可思議也。
又存不為有。
故非常住。
已不為無。
故非念念滅。
故如來之身。
非有非無也(文)
二身義者。
定說本迹二身義也。
此義各于一邊。
有一違故。
即不得通之。
今約二而不二。
即合為一身。
離二邊也。
隆海律師。
佛智常住記雲。
佛具三身。
所謂化身應身法身。
理法身佛。
無為常住。
應化身佛。
生滅無常。
二宗共诤。
本非所诤。
但于智法身。
相诤既久。
有所得宗。
執有為無常。
無所得家。
立無為常住。
今依無相宗。
祛彼生滅執焉(文)
智法身者。
亦名報身也。
問答數番。
今依要用。
略出其文義如下。
報身佛第一義故。
非常非無常。
對治門故。
亦常亦無常(雲雲)又雲。
文證甚多。
且仁王經。
明寂滅忍。
中。
下忍雲。
一轉妙覺常湛然(雲雲)又明上忍雲。
超度世谛。
第一義谛之外。
為第十一地。
薩雲。
若覺。
非有非無。
湛然清淨。
常住不變。
同真際等法性(雲雲)五忍皆說智之階級。
又雲。
薩雲若者。
是一切智梵語也。
又大佛頂經第四卷雲。
如果位中菩提涅槃。
真如佛性。
庵摩羅識空。
如來藏。
大圓鏡智。
是七種名稱。
謂雖别清淨圓滿。
體性堅凝。
如金剛王。
常住不壞(雲雲)
又涅槃經第二卷雲。
若言如來是有為者。
即是妄語。
當知是人。
死入地獄(乃至)爾時文殊。
○贊純陀言。
○汝今已作長壽因緣。
能知如來是常住法。
不變異法。
無為之法(雲雲)
又雲。
降煩惱魔。
○以是因緣。
成就具足種種無量。
真實功德。
故稱如來應正遍知。
文殊師利。
汝今不應憶想分别。
以如來法同于諸行(雲雲)準此等文。
是智法身。
非唯理法身常也。
陳如品雲。
舍無常色。
獲得常色。
受想行識。
亦複如是(雲雲)
如是誠文。
不可具引。
難文
大品第六卷雲。
十八不共法。
及一切智。
是名有為法何會。
答。
彼對法身真如空邊。
○故言有為非生滅有為(雲雲)(此玄教迹義釋也見上之)
問。
既雲何為有為法。
若法生住滅。
欲界色界無色界(乃至)十八不共法。
及一切智。
是名有為法。
釋論雲。
有為法。
略說三相。
所謂生住滅(雲雲)何雲非生滅有為耶。
答。
生住滅且據三界等法。
非據一切智說。
又一義。
生住二義有故耳。
釋論雲。
十八不共等。
雖為無為法。
以作法故。
為有為法(雲雲)從因生故。
名作法。
一證湛然。
為無為法。
問。
若雲從因生故名有為者。
雲何雲是有法故名有為耶。
答。
生者有義。
故不相違。
今私雲。
一乘義雲。
應身始起義是無常(文)此是内應。
即報身也。
教迹義雲。
但是佛果上報。
梨耶八識五根等。
始起邊名無常耳(文)可合有義即攝生義也。
無垢稱經第五雲。
有為生滅法。
○菩薩不應盡其有為(乃至)佛智六通。
善圓滿故。
不盡有為(雲雲)何會耶。
答。
利生大故。
受六道四生身故。
不盡有為也。
最勝王經雲。
如是三身。
以有義故。
說于無常(雲雲)疏雲。
或可。
如如智合名法身。
四智無常故。
總标雲或說無常(雲雲)如何通耶。
答。
此為成彼本宗義。
而作此釋。
非經正意。
經正意雲。
初說雲以有義故。
而說于常。
此通三身說無常。
不通法身。
下文雲。
二身假名不實。
念念生滅。
不定住故。
數數出現。
以不定故。
法身不爾(雲雲)又雲。
是法如如。
是惠如如。
是二種如如。
如如智。
不一不異。
是故法身。
具足清淨(雲雲)私雲。
準大乘玄。
報身者。
本無今有。
已有不無之無常也。
如如智者。
是報身。
今經意。
此與如如法合為法身。
約此義邊。
說為無常也。
裡書雲
七卷金光明。
三身品雲。
如是三身。
以有義故。
而說于常。
以有義故。
說于無常。
化身者。
恒轉法輪。
處處如如。
方便相續不斷故。
是故說常。
非是本故。
一切諸用。
不具足現。
故說無常。
應身者。
從無始。
生死相續不斷。
一切諸佛。
不共之法。
能攝持故。
衆生未盡用。
亦不盡故。
是故說常。
非是本故。
以具足用不顯現故。
故說無常。
法身者。
非是行法無有異。
異是自本。
故猶如虛空。
是故說常(文)
今考此文。
無法身無常義也。
最勝王經亦同之(已上裡書)
勝鬘經雲。
道谛無常。
滅谛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