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複何言哉。
什肇之言。
蓋憑信乎。
問。
伯陽之道。
道曰大虛。
牟尼之道。
道稱無相。
理原既一。
萬流并同。
什肇抑揚。
乃谄于佛。
答。
伯陽之道。
道為虛無。
牟尼之道道超四句。
淺深既懸。
趣何由一。
蓋是子。
佞乎道。
非餘谄佛。
問。
牟尼之道。
道為真谛。
體絕百非。
伯陽之道。
道曰杳冥。
理超四句。
彌驗體一。
爰有深淺。
答。
九流統攝。
七略該含。
唯辨有無。
未明絕四。
若言老教亦辨雙非。
蓋以金揉砂。
同盜牛之論。
是故周弘正張玑并斥老有雙非之義。
問。
佛名大覺。
老曰天尊。
人同上聖。
法俱妙極。
苟欲存異。
将非杜不二之玄門。
傷得一之淵府哉。
答。
悉達處宮。
方紹金輪聖帝。
能仁出俗。
遂為三界法王。
老為周朝之柱史。
清虛是九流之派子欲令人一法同。
何異埠阜共安明等高。
熒燭與日月齊照乎。
問。
同人者之五情。
異人者之神明。
迹為柱史本實天尊。
據實而談。
齊之一貫。
答。
漢書亦顯品類。
以伯陽為賢。
何晏王弼。
稱老未及聖。
設令孔是儒童。
老為迦葉雖同聖迹。
聖迹不同。
若圓應十方八相成佛。
人稱大覺。
法名出世。
小利則生人天福善。
人益則存三乘賢聖。
如斯之流。
為上迹。
至如孔稱素王。
說有名儒。
老居柱史。
談無曰道。
辨益則無人得聖。
明利則止在世間。
如此之類。
為次迹也(上來破外道。
問者三/論家。
答者佛法宗。
)問。
毗昙有何失。
三論勤勤破。
答。
其失甚多。
略有三失謂乖至道失。
守小筌失。
喪圓旨失。
問。
三失若為。
答。
其宗以有而為道矣。
論主破曰。
夫為至道也。
體絕百非。
理超四句。
言之者失其真。
知之者反其愚。
有之者乖其性。
無之者傷其體。
故七辨辍音。
五目冥照。
所以釋迦掩室。
淨名杜言焉。
豈可以有而為道哉。
言小筌者。
夫為未識源者。
示之以流。
令尋流以得源。
未見月者。
示指令因指以得月。
窮流則唯是一源。
忘指則是但一月。
蓋是如來說小之意矣。
數人之徒。
固執小宗。
不趣大道。
守筌忘魚。
是故論主破之。
言喪圓旨者。
涅槃經曰。
欲令衆生深識真谛故。
說世谛。
數人之流。
雖知世谛。
不悟真谛。
既惑真空。
亦迷俗有。
是故真俗二俱喪之。
故喪圓旨(上來破斥/數人之宗)問。
三論廣破成實論宗。
未詳成論。
為大為小。
為是大小。
答。
有人言大乘。
有人言小乘。
有人言探大乘意。
以釋小乘。
具含大小。
今謂。
夫珉玉精粗。
蓋是耳目所觀。
尚有昏明珠鏡。
況乎妙道言亡慮絕。
孰易分真僞哉。
今以三義證是小非大。
一舊序證。
二依論驗。
三無大文。
問。
三證若為。
答。
羅什入室。
僧睿法師。
制成論序雲。
成實論者。
罽賓小乘學者之匠。
鸠摩羅陀上足弟子。
呵梨跋摩之所造也。
其論雲。
色香味觸實也。
地水火風假也。
精巧有餘。
明實未足。
推而究之。
小乘内之實耳。
比于大乘經。
複龍燭之于螢耀。
未足喻。
其懸矣。
或有人言。
此論明滅谛。
與大乘均緻。
羅什聞而歎曰。
秦人之無深識。
何乃至于此乎。
吾每疑其普信大乘者。
當知。
悟不由中而迷可識矣。
依二舊師。
明知小乘。
成論是羅什之翻。
僧睿為講論之始。
後學不應負前匠。
言依論征者。
成實論雲。
故我欲正論三藏中實義。
跋摩自雲正論三藏。
明知小乘。
若言大乘。
過在門人。
非跋摩咎。
依論驗之。
非大乘矣。
言無大文者二百二品。
并探四含十六卷文。
竟無方等。
以此詳之。
斷可知矣。
問。
若以三義證。
小乘者。
何故彼論。
說二空耶。
若辨二空。
猶稱小者。
三論二空。
亦應小乘。
等辨二空。
抑一揚一。
斯若為乎。
答。
同辨二空。
二空不同。
略有四種。
一小乘折法空。
大乘本性空。
二小乘但明三界之内人法二空。
空義則短。
大乘通明三界内外人法二空。
空義乃長。
三彼小乘人。
但說于空。
未說不空。
大乘明空。
亦說不空。
四小乘但空。
但住空故。
大乘名為不可得空。
空亦空故。
故知成實。
辨于二空。
而空義别。
故分大小。
問。
何以為得知小乘空狹。
大乘空廣。
答。
智度論雲。
小乘之空。
如毛孔空。
大乘之空。
如十方空。
成實所明。
是小乘空。
故是空義。
有其寬狹。
問。
成實論宗。
既是所破。
何以成論。
屬三論宗。
若言所破屬三論者。
毗昙亦爾。
何俱舍宗屬唯識宗。
而不攝屬三論家耶。
答。
成實論屬三論。
略有四義。
一二谛義。
三論相似。
成論師雲。
俗有真空。
三論亦爾(言同意異故/成所破)二性空義。
三論相似。
成實宗雲。
于真谛理。
依他性空。
三論亦爾(但成實宗。
表彰之空。
亦是但空。
三論所/立。
遮止之空。
亦名之曰不可得空)三成佛義。
三論相似。
傳成論師。
立五時雲。
于第四時。
同歸一乘。
五乘之善。
皆歸作佛。
有識含靈。
皆當成佛。
三論亦爾(但破五/時不破成/佛)四常住義。
三論相似。
傳成論師。
于第五時。
說智法身常住不變。
三論亦爾(此五破時/不破常義)成實宗義。
與法相宗。
全不相似。
亦有四種。
一二谛義。
不似法相。
成論師雲。
俗有真空。
法相宗雲。
四重俗谛。
通空及有。
四重真谛。
唯有非空。
二性空義不似法相。
成論師雲。
依他之法。
于真谛空。
法相宗雲。
依他起性。
勝義不空。
三成佛義。
不似法相。
成論師雲。
一切皆成。
法相宗雲。
有成不成。
四常住義。
不似法相。
成論師雲。
報佛常住。
法相宗雲。
報佛無常。
由是義故。
成實論宗。
但屬三論。
不屬法相。
俱舍論宗。
不屬三論。
亦有五義。
一二谛異。
三論雲。
有俗無真。
毗昙宗明。
空名俗谛。
有稱真谛。
法相宗。
立四重二谛之中。
初重全同毗昙。
二法門異。
三論宗。
說無生觀門毗昙毗昙宗明法數法門。
法相所立法數亦同(但大小乘/其意異耳)三成佛異。
三論家雲。
一切皆成。
毗昙宗。
立五種性義。
有成不成。
法相亦爾(但所建立五種性義/大小乘異而無性定性不成佛全/同法相)四無性異。
三論家雲。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毗昙宗雲。
有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