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三論大義鈔卷第三

首頁
    俗有。

    然則談真則逆俗。

    順俗則違真。

    靜思服緻。

    何以言哉。

    故假有無。

    以興詞。

    寄真俗而啟量。

    病除藥弭。

    草死雹消。

    幸不舍有而因無。

    滞教而成疾。

    真性如是。

    于能遣量。

    有為空者。

    是立宗言。

    有為有法。

    空是其法。

    法與有法。

    不離名宗。

    如幻同喻緣生故者。

    是立因也。

    言就真性。

    辨有為空。

    非就世俗。

    若就世俗。

    說有為空。

    則與自教自言現量世間等違故雲真性有為空等。

    無為無有實者。

    此是立宗。

    無為有法。

    無有實法。

    法與有法。

    不離名宗。

    言不起者。

    此是立因。

    似空花者。

    是同法喻。

    言就真性。

    辨無為空。

    非約世俗。

    若就世俗。

    說無為空。

    則違自教自言等四。

    故雲無為無有實等。

    二量能别。

    唯遮非表。

    聞空之言。

    勿生空解(上來略釋/量意如是)問。

    論所陳量。

    其意如向。

    未詳真似。

    為是何量。

    答。

    宗義圓成因緣喻。

    具正顯以悟他。

    是真比量。

    異焦慧徒。

    于其初量。

    邪設僞過。

    謬謗真量。

    唐界諸師。

    競捧土塊。

    本朝學徒。

    争狎妄談。

    所設僞過。

    備列于右。

    别通于左。

    基法師雲。

    有法一分違自宗過。

    違自教失能立不成。

    所立不成。

    俱不成也廓法師雲。

    随一不成。

    相違決定。

    沼法師雲有法不成。

    自他随一。

    法自相過。

    測法師雲。

    違教。

    相符。

    能立不成。

    周法師雲。

    我例之失也。

    向者。

    群匠所設。

    僞難如是。

    似過自惠。

    輕微之失。

    彌敞他智深遠之德。

    清辨門人。

    垂哀于勝意。

    而今免僞謗之失。

    彰德于喜根。

    以使徇真宗之得。

    安問答辭。

    以為通破。

    問。

    慈恩法師。

    唯識疏雲。

    謂約我宗。

    真性有為無為。

    非空不空。

    有法一分不極過(已上)此過何免。

    答。

    法師所言。

    未詳過意。

    回粹為釋。

     問。

    案法師疏。

    唐蕃本州衆師。

    各異義。

    濱法師。

    述基意雲。

    真性。

    有為。

    皆為有法。

    智周師雲。

    真性有為。

    既是有法。

    詳居士雲。

    掌珍論意。

    以其性。

    而為有法。

    故基師雲。

    有法一分。

    若唯三師。

    成基師意。

    于其有法。

    凡有二分。

    真性一分。

    有為一分。

    一分有為。

    自他共許。

    真性一分。

    于自于他。

    互不成過。

    故基疏雲。

    有法一分。

    不極成過。

    惠沼師雲。

    不取真性為有法也。

    邁師賢師。

    眩法師等。

    亦同沼師。

    唐國衆師。

    異說如是。

    日本諸匠。

    亦有二傳。

    如向兩類。

    答。

    是過可笑。

    不讀論故。

    迷有法故。

    掌珍論雲。

    故以真性。

    簡别立宗。

    又雲。

    就勝義谛。

    立有為空。

    不熟讀論。

    何妄談耶。

    含有因法故。

    名有法。

    真性不含。

    豈名有法。

    何闇有法。

    妄取真性。

    如是僞過。

    不足通破。

    若謂非含有因法故。

    名為有法。

    此是有為有法具故。

    名為有法。

    此亦不爾。

    雲何真性。

    而為有法具耶。

    若言真性即是有為有法所依。

    名有法具。

    此亦不爾。

    簡别真性。

    不相離依。

    非是有法之所依。

    故真性有法。

    其妨如是。

    然其真性。

    既非有法。

    本量有法。

    但是有為。

    一分之過。

    有何所在。

    問。

    不取真性以為有法。

    而作有法一分之過。

    本國先匠。

    異說不同。

    或雲。

    真性之言。

    雖是簡别。

    而其體空。

    敵論不許空真性故。

    有法一分。

    或雲。

    有為有法。

    凡有二分。

    空分。

    有分。

    敵者不許空之一分。

    是故疏雲。

    有法一分。

    或雲。

    簡别真性。

    不極成故。

    有為有法。

    亦非極成。

    故名有法一分不成。

    答。

    初過不爾。

    若言不許空真性故。

    名不成者。

    應言簡别不極成過。

    不可得言有法一分。

    其真性言。

    非有法故。

    若謂有為有法之下。

    一分空義。

    取為簡别。

    簡别即是有法之一。

    一分空義。

    是故不許簡别真性。

    名為有法一分不成。

    此亦不爾。

    因明能破。

    未見此軌。

    若有作法。

    請應示之。

    又有為下之空義者。

    敵論未了。

    此是能别。

    不取此空。

    而為簡别。

    簡别真性。

    非空非有。

    心言絕故。

    若以此過為真能破。

    唯識比量。

    亦有此過。

    有法之下一分。

    不離眼識之義。

    即是大乘殊勝之義。

    對小乘敵。

    舉真故。

    時亦應有過。

    此既不然。

    彼何爾耶。

    又言。

    不許空真性者。

    此義不爾。

    掌珍論文。

    釋真性雲。

    絕諸戲論。

    寂靜安樂。

    勝義谛理。

    又雲。

    真義自體。

    說名真性。

    非空非有。

    心言俱絕。

    能所并寂。

    名為真性。

    如是真性。

    立為簡别。

    何以妄言空真性耶。

    次過不爾。

    有法之下。

    性空之義。

    即是能别。

    今正所譯。

    因明之家。

    此門不咎。

    若此義而為過者。

    聲無常宗。

    是亦應有有法一分。

    聲有法下。

    一分無常。

    敵不許故。

    若許爾者。

    一切立宗。

    皆有此過。

    何有真比。

    後過亦妄佛說真性以為簡别。

    立之與敵共言真性能诠共許。

    彼此共許。

    非有非無。

    絕諸戲論。

    所诠共許。

    能诠所诠。

    立敵共許。

    雲何得言不極成真。

    若謂清辨所立真性。

    體空離言。

    護法真性。

    體有離言。

    離言雖同。

    空之與有。

    其體各異。

    名不極成。

    破雲。

    既言體空。

    亦言體有。

    體既空有。

    何言離言。

    空有之體。

    是心智境。

    空有之名。

    是言談路。

    心言未絕何雲離言。

    清辨護法。

    所悟真性。

    非如彼說。

    彼師所明體有體空。

    但基師真菩薩真性。

    非關彼真。

    是故真性。

    立敵共許。

    雲何妄言非極成耶。

    又掌珍論雲。

    衆緣合成。

    有所造作。

    故名有為(已上)有法如是。

    能诠所诠。

    彼此共許。

    雲何得言有法不成。

    問。

    二菩薩。

    真能诠所诠。

    皆是共許。

    有何文證。

    答。

    掌珍論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