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學典論序

首頁
    又何憚焉。

    雖然。

    金龍卒其篇則曰。

    物氏今一時之良也。

    此其意以謂。

    若夫茂卿天假之年。

    其必趁時改行。

    而彼殁久矣。

    惜哉。

    金龍以度生自任。

    宜其惜矣。

    餘益讀至道教釋教華梵文學等篇。

    蓋春華秋實。

    郁郁乎文哉。

    且其論釋教也。

    辭詳理叢。

    采之足以備藏。

    資之足以弘識。

    于是乎餘擊節而歎曰。

    夫論斯備矣。

    未或若是能盡者也。

    而諸篇各據典故。

    而其尤着。

    華梵獨為第一。

    夫其言曰。

    蓋以中國之人才。

    而于中國之典籍也。

    若或至于世移書易。

    猶且不能曙之。

    矧于西方大聖人之書乎。

    其書則梵文。

    其言則梵語。

    其音則梵聲。

    不有亞聖開士。

    其誰能曉之乎。

    故曰。

    未能華文。

    則不得通梵文。

    未通梵文。

    無由達佛意。

    此理之固然也。

    元皓曰。

    昔在寶公方奘師之譯婆沙也。

    有議有頂見惑。

    遂俾奘師質一十六字矣。

    夫譯經大役也。

    證語潤文豈容易乎。

    若寶公者固亦資于其師者欤。

    餘于是知譯之益難矣。

    餘重讀文學篇則知。

    凡其所援。

    上自六經而下至于諸子百史。

    遍舉詳論。

    使我學者刻意古範鑄形宿模。

    要唯在其由文字性空之理。

    而達諸無言大道焉爾耳。

    不爾而徒龌龊工紙上言者。

    則其何以緣飾乎吾道。

    故曰。

    至若吾梵教之來東也。

    易貝葉而成竹帛。

    今唯倚賴之而讨論潤色矣。

    以至雲雲。

    嗟乎。

    金龍誠能盡其本者乎。

    元皓曰。

    釋氏無稱大藏乃已。

    釋氏而稱大藏具在。

    然以吾不立字家視之。

    則一代時教。

    猶一枝波羅華耳。

    而一枝所蘊。

    一代時教亦何盡也。

    故佛世尊言。

    始自鹿野苑終至跋提河。

    四十九年未曾說一字矣。

    若夫詩偈篇。

    則引拾得子之詩曰。

    我詩也是詩。

    有人喚作偈。

    詩偈總一般。

    讀時須子細。

    夫詩與偈。

    異而不異。

    不異而異。

    宜當守其法度以協格調可也。

    元皓曰。

    古者有言曰。

    詩有别趣。

    非關理也。

    詩有别才。

    非關書也。

    由是觀之。

    則若彼重頌諷誦。

    亦豈不有别趣者哉。

    蓋道人之偈。

    固亦言其志之所之者矣。

    夫以言其志也。

    豈與詩人之撰又何齊焉。

    是所以詩與偈别也。

    雖然。

    詩與偈。

    又何岐而兩之也。

    曰。

    禹稷顔子易地則皆然。

    然而詩人之偈。

    偈而詩也。

    道人之詩。

    詩而偈也。

    若然者。

    詩與偈不可不岐而兩之者也。

    又其言曰。

    雪窦天童頌古。

    其偈之神乎。

    祖英之集。

    其偈之聖乎。

    元皓曰。

    神乎聖乎。

    豈曰與詩人之詩不異乎。

    嗟若金龍者。

    曰詩曰偈。

    可謂使夫學者準之而簡練取舍。

    而能達其意者矣。

    與必盡合于古所謂發乎情止禮義。

    興觀群怨之用備。

    而後謂之詩者。

    今豈盭乎。

    正拾得子所謂詩偈總一般者。

    亦唯在其人為讀之如之何也已。

    後之學者乃茲篇以論詩偈。

    而詩偈盡于此。

    不佞元皓。

    乃起。

    又重揚言曰。

    金龍之道盛。

    而啟心學之門。

    著述一十五篇(道費曰。

    茲論十七篇。

    外魔總序二篇請序文之後作焉。

    故曰十五篇)合而名之曰典論。

    将以傳後世迪學者。

    蓋非效世之言文而啖名譽者。

    且其以教外之宗。

    而大吹少林無孔笛。

    則四海龍象手舞足蹈。

    固毋論。

    往往又以季世光明幢競趨。

    而其所在能得與古明教覺範諸老旦暮相遇者。

    則彼其所傷時勸谕。

    豈出镡津甘露下哉。

    拈華之瑞英。

    發之于筆翰。

    而緒餘及典論無窮也。

    然此特餘所竊見者爾。

    不敢不為越宗告。

    于是乎題之首。

    時 寬延改元戊辰冬十月 西肥甘露元皓和南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