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學典論卷之二

首頁
    入。

    亦複不在中間。

    既于三處求之不可得。

    其胡斷之有焉。

    如悟此理。

    于刹那際。

    無明頓盡。

    成佛已畢。

    夫然後日用之間任性逍遙。

    随緣放曠。

    猶不見有諸佛衆生菩提煩惱。

    況乎有證之者哉。

    其是之謂長養聖胎任運過時矣。

    如别起心或求禅定解脫。

    則适使道德郅隆聲動一世者。

    恐養凡胎也。

    非養聖胎也。

    夫其所養已非聖其能養者亦非養也。

    修也。

    夫修乎。

    必有間斷有得失。

    有是非。

    有彼我。

    焉在其能得長時者乎。

    是故未得妙悟。

    而日夜苦修者。

    譬諸救經而引其足。

    救溺而硾以石。

    雖欲利之然滋害之。

    與道大蹇也。

    若乃依摩诃衍以登假于道人則弗敢俞矣。

    曰。

    其悟則妙悟。

    是以同諸不悟。

    其養則妙養。

    是以同諸不養。

    不養平常也。

    不悟本有也。

    本有且平常者無疲倦焉。

    其無疲倦。

    雖欲俾之不長時得乎哉。

    然故摩诃衍人道牟難知。

    愉易平靜與物宛轉。

    泊乎其若亡所逃也曠乎其以應呼也。

    淵乎其挫其銳也。

    傑乎其不可移也。

    莫乎其德之正也。

    湛乎其道之遠也。

    如此則摩诃衍人周旋往返。

    沕穆不離妙道焉。

    又何伛偻跰??于養與不養之間者哉。

    問者曰。

    然則天皇道。

    唯除凡心。

    别無聖解。

    趙州道。

    除二時粥飯無雜用心。

    複若亮公龍山之屬。

    匿影人間仿偟山中。

    耿介磊落不可羁靮者。

    其道奚若也。

    應之曰。

    語多隐義。

    末易蔽本矣。

    其高推諸聖。

    自甘為卑賤者為凡心也。

    粥飯之外見道可修者名雜用心也。

    道人好居山耳。

    使其實厭塵埃癖煙霞。

    奚以稱遭馬駒下蹈殺者也。

    蓋案茲道乃不止也。

    其所從來遠矣。

    如雜華法界品。

    善财童子所詢知識。

    或者有處山上。

    或者有處海岸。

    或者有處城邑聚落。

    或者有處王宮處天宮處淫房處魔王殿。

    火聚刀山抱捺唼口。

    法門甚難思議。

    豈伊聖凡之所拘攣焉。

    乃皆入佛知見。

    大心衆生住海印定長養聖胎。

    身語意業周遍法界。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者矣。

    請學者毋以熒火比大陽。

    刃蹄??怪渤澥也哉。

     論定第七 昔者六祖在于曹溪。

    神秀居于荊州。

    天下學者诜诜麇至其門。

    号曰南北二宗矣。

    夫六祖說法直指痛快。

    與諸圓頓修多羅相表裡。

    且親傳以黃梅衣缽。

    天下孰加焉。

    然而當時其分妍醜也。

    匪若西施與嫫母然也。

    其别長短也。

    匪若孔丘與墨翟然也。

    于此神秀之徒驟诽謗妖言者何也。

    蓋為世知少愚多。

    其論呒然而難早定也已矣。

    從者問焉曰。

    祖道之持論若是甚難與。

    對曰何為其然也。

    夫泰山之巍峨。

    盲者不睹矣。

    驚雷之砊磕。

    聾者不聽矣。

    彼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與諸大弟子被彈呵。

    與勝意未學音聲陀羅尼。

    與祇園隔視聽靈山去糟糠。

    漸相若也。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與維摩不思議解脫。

    與喜根所示淫怒癡即實相。

    與雜華法華所演法界一乘之宗。

    頓相若也。

    然而學者固患盲聾。

    且不勖涅習。

    故緻其定猶與而決嫌疑之難者如彼矣。

    厥後又夾山會禅師下出二派。

    曰洛浦。

    曰盤龍。

    其為死活之氣象也。

    大有迳庭。

    然而當世未有人定之論焉。

    偶有木平道人者。

    問于洛浦曰。

    一漚未發已前如何辨其水。

    浦曰。

    移舟谙水勢。

    舉棹别波瀾。

    平不契。

    次到盤龍複如前問。

    龍曰。

    移舟不别水。

    舉棹即迷源。

    平于言下大悟後來有雲峰悅禅師。

    拈曰。

    木平若于洛浦言下會去。

    猶較些子。

    可惜向盤龍死水裡淹殺。

    後有問如何是木平。

    對曰。

    不勞斤斧。

    果然隻在這裡。

    夫洛浦盤龍及木平三師所得。

    至于雲峰其論始定矣。

    夫然後天下禅者。

    遂知其死之所以為死其活之所以為活而不惑焉。

    或曰。

    徑山無準評此則因緣。

    甚不取雲峰之言。

    失得焉在。

    對曰。

    古來宗師評唱率抑強扶弱。

    宛似戰國諸侯相伐相救不決雌雄也。

    而至若此話。

    則承順定論近是也。

    何以知其然也。

    曰。

    夫禅之死活與教之頓漸。

    弗貳其歸矣。

    然雲峰之言推本佛教而言之。

    為萬代不易之論也。

    無準之評不過一時為人取予。

    不可立為定則也。

    如謂弗然。

    則教家諸師所講亦非也。

    教家諸師所講非。

    則佛教亦非也。

    佛教非。

    則吾不知其可也。

    大抵宋季以來宗師。

    矯枉過直。

    焚玉貴石。

    使學者機語益下劣偏枯者。

    皆以此類也。

    嗟乎。

    夫百世之下不朽者佛教。

    不昧者智慧。

    苟志于道之士。

    賴此二者以娓娓然。

    則其今人以居古人以稽。

    以古非是定今非是。

    又焉感乎難得哉。

    然故奚仲閉門造車。

    不必與人誼嘩喤呷矣。

    蕭何入秦。

    所文籍圖書弗顧金玉矣。

    蓋古之人卓識遠見。

    有若此者。

    後世其可不法乎。

    從者唐突于前曰。

    食古人糟魄義學之所為耳。

    學禅者宜以放諸輪扁之手夫。

    餘曰。

    女知其一未知其他也。

    韓非子曰。

    客有為齊王畫者。

    王問曰。

    畫孰最難者。

    曰。

    犬馬難。

    孰易者。

    曰。

    鬼魅最易。

    夫犬馬人所知也。

    旦暮罄于前。

    不可類之。

    故難鬼神無形者。

    不罄于前。

    故易之也。

    今之禅者皆醳理地而學機關。

    夫理地人所解。

    而難蒙之。

    由畫犬馬也。

    機關無塗轍而易僞之。

    由畫鬼神也。

    以故若輩當先放于畫客。

    其放于輪扁未晚也。

     宗師第八 古之宗師以度人弘道為急務焉。

    今之宗師亦以度人弘道為急務焉而古之宗師唯道是從。

    今之宗師假道以求名之與利。

    既而獲其所求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