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的關系搞成掌與珠的關系——掌視珠為貴,托之護之,久負而不覺重,百怨而不敢怒;珠卻不視掌為尊,反以為賤,履之蹈之,得百依百順而不滿足,視百般嬌寵而為應該。
母親說:現在的很多孩子就是這樣的,不知大人的死活,不顧父母的辛苦。
教授說:上一代以下一代為終極目的,下一代則以上一代為自身享樂的手段——父母備嘗艱辛;而兒女享盡安樂,最多隻是把父母的奉獻精神作為美德讴歌,而自己卻不願去奉獻,到頭來難以自我解脫。
父親說:就是呀!到頭來什麼也經不起,隻能是受罪。
教授說:身為父母應該懂得,我們不僅要帶給孩子一個嶄新的世界,還必須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營養道德,讓自己的孩子從小便懂得禮讓的美德。
孩子在學會禮讓之後,意味着減少了與父母心靈之間的隔閡;意味着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意味着他長大以後,能夠學會寬容待人。
母親說: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懂的禮讓的,更難以寬容待人。
老師說:對于孩子來說,隐性的、精神方面的因素任何時候都比物質方面的内容重要的多。
父親說:可現在的家長,給予孩子心理的、精神方面的東西幾乎沒有,反而金錢、物質方面的非常充足。
教授說:要給孩子一個真正的溫馨的家的感覺。
父親說:家倒是有,是否溫馨就很難說了,大多時候很可能是冰冷的感覺吧!(大家笑)
母親說:怎麼才算是給了孩子一個溫馨的家的感覺呢?
教授說:首先,要讓孩子有公正無私的愛的體驗。
父母要有正直的人格,有清晰的是非曲直觀念。
老師說:不偏袒、不循私地愛自己的孩子,是形成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基石。
母親說:現在就一個孩子偏袒誰呢?
老師說:無論是一個孩子,還是幾個孩子,道理是一樣的,不要以自己的好惡來判斷是非,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寬容與大愛。
教授說:其次,要有民主的家庭氣氛。
這對孩子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會有很大的促進。
父親說:就是地位平等,讓孩子也有發言權呗!
老師說: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甚至有決定權。
教授說:再次,要建立學習型的家庭環境。
建立交互式學習模式家庭,樹立知識面前親子平等,互助互學的觀念,是現代型父母的明智之舉。
父親說:就是,不能讓孩子學習辛苦,要求無度,而父母卻不學無術。
(大家笑)
母親說:就是,不能讓孩子在那裡做不完的作業,父母在一邊毫無顧忌的看電視、打麻将、有說有笑的聊天。
父親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成龍、成鳳,可就是不得要領。
老師說:在希望孩子“成才、成龍、成鳳”之前,最好還是先讓孩子踏踏實實真正做個正直、合格的社會人。
母親說:就是,先做人,後成功,再成神,做人還是最要緊的。
父親說:做不好人,什麼都是空想。
母親說:那麼,怎麼才能真正做好人呢?
父親說:現在做人都成了大問題。
教授說:父母對生活的積極态度,對人際關系處理時的友善、寬容大度,對哪怕是再簡單的工作的勤勉與執着,對學習知識時锲而不舍的奮進,是一盞永遠指引孩子前進的明燈。
母親說:身教重于言教啊!
父親說:潛移默化。
老師說:做父母不一定處處比孩子強,但一個具有人格魅力、善于指導教育孩子的現代父母則是值得孩子學習的榜樣。
這個榜樣可以給孩子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