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内,有咨客在咨詢,教授在講解,衆人在聽。
一位母親說:很快就要中考了,孩子壓力很大,我們也很為孩子着急,作為父母親,我們能為孩子做點兒什麼呢?
教授說:中考,人生的第一個重要關口,對很多初三學生來說,也許是第一次重大轉折。
因為,要第一次面臨抉擇,所以說,太關鍵了。
但是,初三的學生,畢竟還是孩子,需要父母親幫助、指導。
作為父母,如果您認為:我一直在幫助、指導着孩子,就是他不聽,或者是他太苯,所以,效果不好。
那麼,在這緊要關頭,父母親,為了孩子,為了自己,為了家庭,不僅要指導,要助靠,更要與孩子進入同一戰壕,共同進行中考。
因為,中考,不僅是在考學生,同時,也是在考家長。
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隻要有一方,知識不夠,應變能力不強,素質低劣,心态不良,備考不充分,臨陣、上場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潛在的力量,就有可能導緻從此失望,那後果不堪設想。
案例一、
十年前,小軍初三,面臨中考。
他本來學習很好,是整個家族看好的大學苗苗,也是老師圈定的上重點高中的指标。
但是,事不湊巧,考前一個月,小軍開始失眠,每天晚上翻來覆去睡不着,即使勉強入睡,也感覺沒睡好,第二天頭暈腦脹。
即使這樣,小軍還照樣堅持到校、上課,隻是,他把自己的痛苦和擔心跟母親訴說了。
母親,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聽到兒子痛苦和擔心的訴說,她的痛苦的擔心要比兒子還強的多。
因為,是我親生的呀!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呀!看到他這樣,我心疼。
你作為父親,你不管,我管。
你站着說話不腰疼,總是讓挺着,挺着,讓堅強點,堅強點,沒什麼、沒什麼,沒落在你身上,你當然會說便宜話了,你沒親自生過、養過、疼過,你肯定沒有心疼的體驗了。
馬上就中考了,我們能挺的起嗎?能拖的起嗎?能沒什麼嗎?你還像個當父親的嗎?你還有點父親的責任心嗎?你不管,我管,你不給看,我領着兒子去看。
第二天,母親向老師給小軍請了假,就領着兒子去看病了。
因為小軍不僅失眠,還頭暈、胸悶、不想吃飯,所以,醫生為小軍做了全面檢查,最後,開了很多治療失眠的藥和開胸順氣的、補腦安神的、開胃的藥。
因為,确實馬上就要中考了,母親想的能盡快治好兒子的病,很快調整好了,正常的複習、考試。
多好的母親呀!
但是,從此,小軍隻要吃了藥,就能睡着,有一次不吃藥,都沒法入睡。
可是,他頭一天晚上吃了催眠藥,第二天上課學習,就覺得頭腦不清醒,注意力不集中。
這樣一來,他更擔心。
與此同時,父母為兒子的事,意見不統一,幾乎天天鬧糾紛。
很快,中考開始了,小軍是勉強的參加了考試,但是,并沒有考上父母期望的,老師圈定的,同學認為應該的,自己設想的重點高中。
他由抑郁變的精神失常了,被母親強行送進了精神病院。
可這一送,小軍從此就和精神病院整整打了十年的交道。
為了給兒子看病,父母親花完了家裡所有的積蓄,為了給兒子看病,夫妻之間的矛盾、沖突、仇恨越來越深,最後,賣掉了房子,離了婚。
丈夫懷着失望的心情,真的再不想承擔這份義務和責任了,他獨自一人,到外地去打工謀生。
母親要盡養育責任,她帶着兒子,跑遍了大半個中國,訪遍了中西名醫,住遍了大小精神病院。
最後,實在沒錢了,母親也跑的很有經驗了,她找記者,求助于媒體,登報紙、上廣播、進電視,終于被一家康複醫院免費收治。
我之所以能見到他,也是從媒體上看到他們母子的悲慘遭遇,想盡一點微薄之力。
案例二、
雅欣,省級十佳少年,曾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家領導的接見,現在家裡還保存着當年的珍貴照片。
初中三年,她的學習其實也不錯,隻是沒有當年在小學那麼出色,因為,畢竟是中學,人才太多,輪到自己表現的機會就少一些。
這一點,她本來是有準備的,爸媽早就給女兒說過,再說了,我是誰,從小我就把中外名著看了個遍,我特喜歡文學,現在時髦的書,我基本上都看過,跟那些學生從來就沒有共同語言,不是我别,是和他們根本就沒話可說,說了也聽不懂,還不如不說。
她說:至于考學,當初,我的标準高了,不是清華,就是北京大學;現在看來,我覺得,應該實際一點,不一定非要考上名牌大學不可,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