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4講 放下擔心

首頁
    的枝杈自然被淘汰,所有的能量都集中供應了頂端生長。

    一切生物,本能地期望成功,期望被欣賞、被關注,簡單的說,就是期望好。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實現輕松。

    這也恰好符合了宇宙間一個無形的、看不見的總原則——發展、前進、向上、向好。

     孩子當前做的,一定是他感覺舒服的。

    無論是做為調劑、減壓,還是做為興趣、探索,家長都應該給予支持和肯定。

    如果當前的所為是前者,那麼,隻有得到了支持才能轉換。

    家長不讓開一點空間,卡死在一個地方,他就沒法轉,就隻能将現狀維持下去。

    如果說當前的所為是後者的話,那我們家長就更應該大力支持并真心肯定了。

    一個人的興趣,是他成功的方向和目标,假如想走人生捷徑的話,在當今社會絕大多數人一擁而上,追求考高分、上大學的畸形熱潮中,咱們孩子從現在開始,朝着自己的目标發展,這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至于上學的事,他一定有自己的計劃,隻是掃不清障礙,他沒法邁步罷了。

    反過來講,即使我們家長現在沒法看得遠、看得寬,隻認準一條——好好上學就好,那我們也必須得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任何事情隻有自己重視才能管用,自己不重視,别人誰重視都是不管用的!(因為自主是人的本質) 一個人的勤奮、守信、守時、責任心等等這些東西,都不是逼出來的,是源自于從小家長對他(她)的尊重、信任和以身作則的引導。

    家長對孩子,說穿了就是尊重和信任的事,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無論他做什麼,都覺得是對的,都說句“好”,即順其自然。

     順應(順其自然)是人生的一個公開秘訣,其實質是自主。

    自主就是走自己的路,順應所有的人和事,不與任何人對抗。

    與任何人(包括孩子)對抗,毫無疑問受傷害的首先是自己,要麼就是兩敗俱傷。

     洪水來了,最好的辦法是洩,堵是堵不住的。

    這是理解“順應”的客觀性和重要性的最直觀的例子。

     不要把兒子跟别的同齡人比較,要比就拿他跟父親比較,比較他比父親強的方面,用這樣的方法不斷增強孩子的自信。

     接下來,李全春老師讓這對夫婦談談孩子的優點,孩子的母親稍事思考後,向我們講述到: “我們大院裡有很多孩子,他們都喜歡跟我們浩天玩,其中有一個比浩天小好幾歲的小女孩,脾氣倔強,性格孤僻,跟誰也玩不到一起,但她總愛跟在浩天後面,哥哥、哥哥地叫,浩天也是不管玩什麼總帶着她,滑旱冰的時候,他都讓她拽着後衣角。

    有時候她媽媽出門去,也把她托付給浩天,他就把她帶回家來,任由着她糾纏、矯情、發脾氣,等她媽媽回來了,他再把她送回去。

    我有時也看不慣,就問浩天:‘你帶着她,不嫌麻煩嗎?’他隻輕描淡寫的說一句:‘沒辦法,沒人跟她玩嘛!’我覺得這個孩子很善良。

    ” 她停了片刻又接着說:“平時他爸爸不在家,提水或是其它一些出力氣的活,都是他主動做,從來不用我和他奶奶做。

    我覺得在這方面,他真的挺像個男子漢的。

    ”“在學校裡,同學們都稱他‘故事大王’,他的故事特别多,他愛講,講得也好,一有時間,同學們就都圍攏一大幫,來聽他講故事。

    ”講到兒子的優點,媽媽憂慮的臉上浮現出了明顯的欣慰和自豪,聲音裡也透出幾分暫時的輕松。

     接着浩天媽媽的話,李全春老師這樣分析說: 帶着外面的小姑娘玩,簡單地看是同情心、是善良,實際上他是在找一種成就感,相當于成人的“為朋友兩肋插刀”、“舍命陪君子”,是在感受别人有求于他的感覺,有用的感覺。

     主動幹提水等力氣活,是孩子責任心的體現。

    他覺得爸爸不在家,奶奶和媽媽又都是女人,隻有他是男子漢,幹體力活他責無旁貸,說明他敢于面對,敢于承擔。

     給同學講故事,講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東西,是在找一種他人的欣賞,也是在找被人利用的感覺。

    這個利用就是用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方面。

     知道孩子為什麼折騰嗎?責任感、助人為樂的感覺、希望表現自己的感覺都不能得到滿足的原因! 人的快樂都是因為幫助人找着的,誰也不用你,你沒法快樂。

    被人利用的感覺,有成就的感覺,是一個人不斷前進的動力,是支撐生命的東西。

    要想讓孩子成長,我們家長何不主動給他這種感覺?我們可以把家裡的一些事情和他談,甚至交給他做,讓他體會被信任、被尊重、有用的感覺,也以此把孩子的責任心保護了下來。

    一個男人有了責任心一定成事,責任心的具體表現就是敢于面對,而敢于面對,說白了就是承受力。

    有了承受力,成功就隻是個時間問題了。

     孩子,隻要得到支持,就會保持好奇心,而有了好奇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在孩子面前,我們一定要把自己放低,隻有家長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