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首頁
    淺嘗了一口,果然醇冽非凡,為平生所初見。

    但美酒當前,卻不敢多飲,怕酒意濃了,談到正事,思考不免欠冷靜周密。

     于是略飲數杯,便即罷手,恭王也不多勸,吃了飯,延入書齋,摒退仆從,密商大計。

     “我竟小看了‘西邊’。

    ”恭王感歎着說,“差一點下不得台。

    ” 這話在曹毓瑛不算意外,也算意外。

    西太後聽政不過十幾天,已頗有能幹的名聲,但居然會讓恭王“差一點下不得台”,這不能不說是意外之事。

     “那八位對西邊的觀感如何?”恭王又問。

     曹毓瑛想了想答道:“一言以蔽之,精明二字。

    怡、鄭兩王,頗有畏憚之意。

    ” 恭王搖搖頭:“她的厲害,不在精明上面,在假裝不懂,裝傻賣呆。

    ” “噢……。

    ”曹毓瑛很注意地,“王爺這又是深一層的看法了。

    必有所本?” “是啊!”恭王一面回憶着,一面慢條斯理地說:“西邊很‘熱’,要逼我獻議垂簾,我當然不能那麼冒昧。

    西邊看看沒有辦法,說是要讓我回軍機,這是進一步逼我。

    厲害得很!” “那麼,王爺當時怎麼說呢?” “我當然辭謝了。

    ”恭王又說,“我答應兩宮,好好籌劃一條路出來。

    你有什麼高見?” 曹毓瑛握着手,思索久久,說出一句恭王想不到的話來: “其實,西邊的主意,也未嘗不可行。

    ” “怎麼呢?”恭王愕然。

     “王爺一回去,自然是樞機領袖。

    軍機制度,由來已久,大政所出,天下鹹知。

    贊襄政務的,亦不得不僭竊軍機處的名義。

    王爺一去,正好收回大權,雖不能淩駕而上之,分庭抗禮,也占着不可動搖的地步。

    ”曹毓瑛一口氣說到這裡,略停一停,看恭王一時無話,便又說道:“至于穆、杜、匡、焦諸位,眼前不能不依附那‘三位’,但此是王爺不在軍機的情形,王爺一回軍機,正管着他們,不能不聽王爺的。

    ” “倘或不聽呢?” “好辦得很!免了他們的軍機。

    顧命大臣的名義,是先帝所授,一時免不掉,軍機大臣的進退,權在今上,有何不可免?” “嗯,嗯!”恭王點點頭,似乎意動了,“你的見解很新,也很深。

    不過……。

    ” “王爺如果沒有更好的打算,不妨就照此而行。

    當斷不斷,反受其害。

    ” “這……,”是極難決斷的事,恭王躊躇着說,“我怕弄得短兵相接,兩敗俱傷。

    ” 曹毓瑛默然。

    他有所意會了,恭王自覺身分貴重,要保持雍容莊嚴的姿态,不肯與慓悍的肅順,白刃肉搏。

     “我想,一切總得回了城再說,咱們現在就談回城以後的做法吧!” “是!”曹毓瑛謙恭地答應一聲,端起茶碗,卻欲飲不飲,定神沉思,未想别人,先想自己。

    他在軍機處的資格,已經跟軍機大臣沒有什麼分别,但究竟不是軍機大臣。

    焦祐瀛的職位原來應該是他的,由于他的堅辭,焦大麻子才得“飛上枝頭作鳳凰”。

    當初堅辭超擢的原因,就是表示對恭王效忠,他一直相信恭王會重回軍機,要到那一天,他才能真正被重用,也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才具。

     想不到在大行皇帝生前,恭王不能達成心願,而眼前卻意外地有了回軍機的機會。

    誠然,贊襄政務與軍機大臣已無分别,顧命八臣結成一體,恭王縱為軍機領袖,不能改變以一敵八這個不利的形勢。

    但是,恭王決不是所謂“孤掌難鳴”,軍機大臣也好,贊襄政務大臣也好,都必須假手軍機章京,才得推行政務,否則号令不出國門,肅順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另找一班能幹的司員,來組成兩班軍機章京。

    這樣,恭王就不必怕他們了!曹毓瑛自信有恭王出面,加上他在軍機章京中的資望、才能和影響力,可以逐漸設法把受顧命的贊襄政務大臣,弄成一個有名無實的虛銜,大權複歸于軍機處這個正軌上。

    當然,這要經過一番極嚴重的沖突,恭王不願披挂上陣,親臨前敵,那真是件無可奈何之事。

     想到這裡,不免有些氣短心灰,便即說道:“既然重心移到京裡,我想求王爺設法,等這一次換班回京,讓我不必再回熱河來了。

    ” “這話是怎麼說?”恭王很詫異地看着他,“你仿佛不願在這兒待似的?” “是。

    ”曹毓瑛很坦白地承認。

     “為什麼呢?” “王爺可以想得到,我是他們的眼中釘,處境極難。

    ” “我知道,我知道!”恭王站起來,走了兩步,想了一會,拍拍他的肩,帶些歉意地說,“你受了許多窩囊氣,我全明白。

     看在我的面上,暫且忍耐。

    ” 這樣的撫慰,曹毓瑛不能不感激,慌忙起身,垂手答道: “王爺言重了!” “此時人心苦悶,不獨你我。

    一等回了京,”恭王停了一下說:“局面一定會大大不同。

    也不過一兩個月的工夫,你無論如何要多費點心。

    ” 聽恭王的語氣,他要跟肅順好好鬥一鬥,已是毫無疑問的事,隻不過把鬥的地點,挑在京城而已。

    照這樣看來,目前的工作,就是為京城一鬥先作鋪排,培養聲勢。

    同時,恭王與兩宮的利害是一緻的,如不願由重回軍機,逐步收權,那就唯有推倒先帝遺命,盡翻大局,重起爐竈。

    而這樣的做法,隻有垂簾之議,成為事實,因此要為兩宮的未來作打算,與培養恭王的聲勢,同是一件急須着手的大事。

     于是,曹毓瑛把思緒整理了一下,提出建議。

     “王爺!”他說,“愚見以為目前必不可少者有兩事,一是試探垂簾,一是陳兵示威。

    ” “嗯。

    ”恭王極注意地聽着,“你說下去!” 曹毓瑛的試探垂簾的構想,與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