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首頁
    夠味,枉為掌實權的太後面前的第一号紅人。

     所以,這時候見她有此表示,自然不肯放過進言的機會。

     “其實,”他緊追兩步,湊在慈禧太後身邊說,“受委屈的倒不是皇上。

    ” “是誰呢?” “是主子!”安德海說,“大清朝的天下,沒有主子,隻怕早就玩兒完了。

    主子操勞,千辛萬苦,别人不知道,奴才可是親眼得見。

    按說,外頭就該想辦法把圓明園修起來,讓皇太後也有個散散心的地方。

    不說崇功報德,就說仰體皇上的孝心,不也該這麼辦嗎?奴才常在想,人人都見得到的事,怎麼六爺他們想不到?要就是想到了,故意不肯這麼辦。

    那都是欺負皇上年紀輕,還不懂事,如果皇上肯說一句,為皇太後頤養天年,該怎麼怎麼辦,孝母是天經地義,誰敢說個‘不’字?” 這番話,慈禧太後都聽入耳中,因為話長,她覺得有對的,也有不對的,一時想不完,所以也就沒有開口。

     不過,她的神态,在安德海是太熟悉了,他一面說,一面偷窺,始終沒有不以為然的表示,就知道自己的話有了效用。

    于是接着又往下說:“奴才常想,在熱河的時候,肅順克扣主子,不錯,不過有一句說一句,肅順對大行皇帝的孝心,那可是沒有得批駁,要什麼有什麼,供養得絲毫不缺。

    如今内務府跟戶部,手這麼緊,可又供養了誰呢?如果說是為了供養皇上,皇上才十三歲,可憐巴巴的,當了七年皇上,才有一件龍袍。

    這不教人納悶兒嗎?” “哼!”慈禧太後在鼻子裡哼了一下,又似苦笑,又似冷笑。

     “再說,”安德海越起勁了,“那時候逃難在熱河,發匪也還沒有剿平,日子是苦一點兒,現在跟當年的光景大不相同了,再說時世艱難,大庫的入項不多,不是騙人的話嗎?” “這你不知道!”慈禧太後說,“剿撚花的錢也不少。

    ”她突然住口,覺得國家的财政,不宜告訴太監。

     “是!”安德海很快地又說:“不過奴才也聽了些閑話,不知道真假,不敢跟主子說。

    ” “什麼閑話?” “都說朝廷撥了那麼多軍費,真用在打仗上的,不過十成裡頭的三成。

    ” “呃!”慈禧站住了腳很仔細地問:“都用到那兒去了呢?” “還不是上上下下分着花。

    ” 帶兵官克扣軍饷,慈禧太後早就知道,方面大員,除了曾國藩和丁寶桢以外,其餘的操守,她也不敢相信,至于京中大僚,在逢年過節,或者各省監司以上的官員到京,照例有所饋贈,更不足為奇。

    但十成中有七成落入私囊,未免駭人聽聞,她不能不注意了。

     “你說的上上下下,倒是誰呀?” “這奴才就不敢說了。

    ”安德海很謹慎地,“隻聽說六爺他們,都在外國銀行有存款。

    ” “噢!”慈禧太後詫異地,“把錢都放在洋鬼子那兒啦?”停了一下她喊:“小安子!” “喳!” “你倒去打聽打聽,他們放在洋鬼子那兒的款子有多少?” “是!”安德海說,“洋鬼子的事兒難辦,主子得寬奴才的期限。

    ” “期限倒不要緊,就是得打聽實在。

    ”慈禧太後很嚴厲地說:“你可不許胡亂謊報。

    ” “奴才不敢!”安德海接着又陪笑說道:“奴才還有件事,叩求天恩,可是……。

    ” “怎麼啦?”慈禧太後斜睨着他,“有話不好好兒說,又是這副鬼樣子!” “奴才上次也跟主子求過,主子吩咐奴才自己跟皇上去求,奴才怕跟皇上求不下來,還是得求主子的恩典。

    ” “又是那回事!”慈禧太後想了一下,搖搖頭:“你還是得跟皇上去求。

    ” “是!”安德海委委屈屈地答應着。

     看他的神氣,慈禧太後于心不忍,便安慰他說:“你先跟皇上求了再說,倘或不成,再跟我說。

    ” 有了這幾句話,安德海有恃無恐,心情便輕松了。

    細細盤算了一下,正好有個機會,三月二十三皇帝生日,借萬壽讨賞,也是個名目。

    而且日子還有個把月,也來得及好好下一番工夫。

     于是安德海一改常态,對皇帝特别巴結,一見面便先陪笑臉,也常在慈禧太後面前,頌贊皇帝的書讀得好。

    這樣一到了三月初,他找個機會,提議今年皇帝萬壽要大大熱鬧幾天。

    得到了慈禧太後的許諾,他親自到升平署去接頭,準備了好幾出皇帝所喜愛的武戲和小醜、花旦合作的玩笑戲,然後到皇帝面前來奏報獻功。

     “辦得好!”皇帝很高興地笑道:“我可真得賞你點兒什麼!” 一聽這話,安德海喜在心裡,表面卻很恭順地答道:“奴才伺候皇上,是應該的。

    隻要皇上高興,比賞奴才什麼都好。

    ” “總得賞點兒什麼。

    ”皇帝沉吟了一下問道:“小安子,你父母還在世不在世?” “跟皇上回話,奴才父母已經故世了。

    ” “有了封典沒有?” “前年蒙皇太後賞了四品封典。

    ” “喔,你是四品。

    ”小皇帝問,“按規矩怎麼樣啊?” “奴才請旨,皇上問的是那一個規矩?” “你們的品級啊!” 安德海不慌不忙地答道:“按規矩是四品。

    有特旨那就可以不按規矩了,規矩本來就是皇上定下來的。

    ” “噢!”皇上又沉吟了一會,躊躇着說,“我想另外賞你個頂戴,不知道行不行?” “奴才不敢!”安德海趕緊跪下說道,“奴才決不敢邀賞。

    不過,皇上要另定規矩,沒有什麼不行。

    奴才說這話,決不是取巧兒。

    ” “我知道你不是取巧。

    隻要能另定規矩就行了。

    ”皇帝指着安德海的頭說:“藍頂子暗,太難看了,我給你換個頂戴。

    ” 世上真有這麼稱心如意的事!自己想換個紅頂子,偏偏皇帝就要賞這個。

    安德海幾乎從心底發出笑來,但無論如何得要做作一下,這個頂子才來得漂亮。

     于是他免冠碰頭,口中誠惶誠恐地說道:“奴才受恩深重,來世做牛做馬都報答不來,實實在在不敢再邀皇上的恩典。

    求皇上體念奴才的一點誠心,收回成命!” 小皇帝有些窮于應付了,極力思索,想起上谕上對大臣的任命,常用的一句話,随即說了出來:“毋許固辭!” “皇上已經吩咐了。

    ”小李在旁幫腔,“你就謝恩吧!” “皇上天高地厚之恩,奴才不知怎麼樣報答。

    ”安德海說,“奴才感激天恩,實在不知怎麼說才好。

    ”他故意裝出那讷讷然的忠厚樣子。

     皇帝笑笑不響。

    安德海亦是心滿意足,抖擻精神,幫着去照料皇帝萬壽的慶典,盡可能把排場鋪展開來,搞得花團錦簇,十分熱鬧。

     這是為了讨皇帝的歡心,但也是迎合慈禧太後的心意。

    盛年孀居的太後,最怕的是月下花前,悄無人聲,那兜上心來的寂寞凄涼,無藥可治。

    唯一的辦法是别尋寄托,不讓這份寂寞凄涼的心情出現。

    安德海在她看來重要,就因為他總能想些花樣出來,為她打發閑處光陰。

    但是要熱鬧一番也不容易,第一要有個名目,免得外面說閑話;第二更要有那份閑情逸緻——象歲尾年頭那樣,撚軍擾及西陵,直逼京畿,弄得食不甘味、夜不安枕,想熱鬧也熱鬧不起來。

     這些日子不同了,西撚已越過滹沱河南竄,李鴻章由冀州移駐直、豫、魯三省樞紐的大名府,指揮郭松林、潘鼎新,以及改隸左宗棠的老湘軍劉松山,還有豫軍張曜、宋慶,以及善慶的蒙古馬隊,分路攔截追剿,打得極其起勁。

    不但京畿之圍已解,而且依慈禧太後這幾年天天看軍報的經驗,官軍隻要不是以屯守為名,專駐一地,養得師老,能夠不怕辛苦,窮追猛打,收功的日子就不遠了!因此,以輕松的心情,借皇帝萬壽好好熱鬧幾天,在她可以彌補“這個年沒有過好”的遺憾,是非常需要的。

     萬壽前後七天,七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穿蟒袍,稱為“花衣期”,當暖壽及正日在高宗養老的甯壽宮賜大臣入座聽戲之前,宮中已經熱鬧了兩天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