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章

首頁
     “遠不遠?” “不遠。

    ” “好吧,你在前頭走。

    ” 小李在前面引路,皇帝陪着榮壽公主,由一群小太監簇擁着,繞到重華宮西北角,有個小小的院落,裡面有兩排平房,就是宮女們的住處。

    這天慈禧太後萬壽,都當差去了,院子裡空蕩蕩地,晾着些亂七八糟的衣服,榮壽公主一看這樣子,不是至尊臨幸之地,便側臉說道:“請皇上在這兒站一站吧!我将就着勻一勻臉,馬上就來。

    ” “榮壽公主也不必進去了。

    ”小李指着一間空屋子說,“請在那屋坐,我去找梳頭盒子。

    ” “也好,你可快一點兒。

    ” “是!”小李答應一聲飛快地去了。

     果然很快,小李找了個梳頭盒子來,伺候着榮壽公主,對鏡勻臉,掩蓋了淚痕,然後回出來,陪着皇帝一起到了兩宮太後身邊。

     “你到那兒去了?”正在用膳的慈禧太後問。

     “皇上召見。

    ”榮壽公主不願撒謊,而且也覺得根本不須撒謊,“在重華宮說了一會兒話。

    ” 慈禧太後不再問了。

    她也知道,皇帝一定是問志端的病情。

    慈禧太後也為此煩心,很想問一問,又怕一問惹得榮壽公主傷心,此時此地,大不相宜,所以話到口邊又咽了下去。

     但這一下,慈禧太後聽戲的興緻大減。

    好在戲也不多,到了下午三點鐘便已完畢。

    福晉命婦,跪送兩宮太後及皇帝離座,各自出宮,榮壽公主卻有些躊躇,不知是随着大家一起離去,還是稍待片刻,怕慈禧太後會找。

     就這時有個太監匆匆而至,特來召喚。

    等榮壽公主出殿,隻見慈禧太後站在軟轎前面在等,一見她便說:“我本想留你,又怕你心挂兩頭。

    你還是回去吧!” “是!”榮壽公主忽有無限凄惶,“隻怕有好幾個月不能來給皇額娘請安。

    ” 這意思是說,如果志端一死,穿着重孝,便不能進宮。

    慈禧太後自然懂她的意思,趕緊安慰她說:“你也别難過!年災月晦,過了這一陣子就好了。

    等志端稍微好一點兒,我打發人來接你!” 榮壽公主聽這一說,自然強忍眼淚,磕頭辭别。

    慈禧太後對志端的病情,也十分關心,每天派人去問,一天好,一天壞,問到第六天上,說是志端死了! 這個消息很快地傳到養心殿,皇帝正在用膳,一聽便擱下了筷子,盡自發怔,随便小李如何解勸,皇帝隻是郁郁不歡。

     “唉!”皇帝忽然感慨,“人生朝露!” 小李聽不懂他那句話,隻知道皇帝傷心得厲害,上書房無精打采,惹得李師傅又動聲色。

    心裡非常着急,不知怎麼樣才能把皇帝哄得高興起來。

     小李試過許多方法,比較見效的就是談到宮外的情形。

    皇帝一年總有幾次出宮的機會,但出警入跸,在明黃轎子裡拉開趟簾,偷偷看上一會,也不過幾條大街上的門面市招,買賣是怎麼做法,居家過日子是不是也象宮裡那樣有許多繁瑣的規矩?總不明白。

    至于市井俚俗,如何熱鬧有趣,那就更隻有從《清明上河圖》上去想象了。

     因此,聽到小李講廟會、講琉璃廠、講廣和居、講大栅欄的戲園子,皇帝常常能靜下心來聽,問東問西,有不少時間好消磨。

    但是除了廟會和戲園,皇帝問起琉璃廠的書、崇效寺的牡丹,以及翁師傅他們在酒樓宴客的情形,小李就無法回答了。

     “有澂貝勒陪着萬歲爺上書房,那就好了!” 小李無意中的一句話,引得皇帝的心又熱了,他心目中最向往,甚至最佩服的就是載澂。

    不說外面的情形他懂得多,就在書房裡有他在一起,一定也十分有趣。

    他聽小李講過載澂在上書房淘氣,捉弄他授讀的師傅林天齡的許多笑話,最讓他忘不掉的是學林天齡的福建京腔。

    光聽載澂學舌,雖也能叫人發笑,但還不知他的妙處,直到林天齡升侍郎謝恩召見的那一天,聽他那種用大舌頭在咽喉頭使勁發音的腔調,想起載澂學他的聲音,皇帝差一點笑出聲來,隻能用大聲咳嗽來掩飾,惹得軍機大臣相顧愕然,慈禧太後大為不快。

     于是他跟慈安太後要求,下懿旨派載澂在弘德殿伴讀。

     “這件事怕難。

    ”慈安太後答道:“載澂不學好,你六叔一提起來,就又氣又傷心。

    照我看,你娘就不會答應。

    ” “他不學好,難道我就跟着他學?那是不會有的事!而且弘德殿的規矩,比上書房嚴,說不定還把載澂管好了呢!” “話倒是有你這麼一說。

    不過……,”慈安太後沉吟了一下,“看機會再說吧!” 這個機會是指跟慈禧太後商量,卻想不到有個意外的機會,年底下翁同龢的老母病故,照例奏請開缺。

    這個在翁同龢“哀毀逾恒”的變故,為兩宮太後及恭王、文祥、李鴻藻帶來了極大的難題,皇帝的功課正在緊要關頭,而三位師傅中,徐桐根本不受重視,隻為尊師重道起見,不便撤他的“書房差使”,他也就賴在弘德殿,俨然以帝師自居。

    李鴻藻則因軍機事繁,不能常川入值,最得力的就隻有一個翁同龢,偏偏就是他不能出力。

     于是隻好将上書房的師傅林天齡到弘德殿行走,而載澂也就順理成章地跟到弘德殿去伴讀。

     ※※※ 一過了年,上上下下所關心的一件大事是立後,兩宮太後,各有心思。

     慈禧太後所預定的皇後,才十四歲,明慧可人,她是刑部江西司員外鳳秀的女兒。

    鳳秀姓富察氏,隸屬上三旗的正黃旗,他家不但是八旗世家,而且是滿洲“八大貴族”之一。

    乾隆的孝賢純皇後就出于富察家,在康、雍、乾三朝,将相輩出,煊赫非凡。

    到了傅恒、福康安父子,疊蒙異數,更見尊榮。

    鳳秀的女兒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