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首頁
    得遠遠地,便輕聲說道:“說得那麼可憐!這兩天吃齋,怕真的是餓着了?” “可不是!今兒得好好找補一補。

    ” 于是皇後這天真的等慈安太後開口一催,立即跪安回到養心殿,變通平常傳膳的那套例行規矩,屋内留下兩名宮女,廊上隻是小李伺候,皇後陪侍着皇帝,淺斟低酌,笑聲不斷地用了一頓十分稱心如意的晚膳。

     這樣的辰光不多,一到年下,宮内有許多儀節,從更換擺設到奉侍兩位太後“曲宴”,都得皇後操心。

    皇宮在外廷也有太廟、奉先殿、“堂子”行禮,以及賜宴等儀典。

    等過了“破五”,又有一件大事,要着手準備:禮部、太常寺、鴻胪寺、内務府布置太和殿,演禮設樂,靜待正月二十六皇帝臨禦太和殿,躬親大政。

    到了那一天,百官進宮,又另是一番心情——兩宮“同治”的時期結束了,得看皇帝如何來挑這副重擔? ※※※ 皇帝正式在養心殿召見軍機,是正月二十七的事。

    恭王與文祥等人早就看出,慈禧太後歸政以後,一定有許多奢靡的舉動,内務府的開支,将會大量增加,所以經過多次密議,決定趁政權轉手之際,以裁抑内務府為手段,希望達成節用的目标。

    在皇帝問政的第一天,就授意戶部上了個奏折,同時預先拟好了一道明發上谕: “戶部奏:‘部庫空虛,應行存儲款項,請照初議另款封存’一折,四成洋稅銀兩,前經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明,解交部庫,另款存儲。

    近因各衙門奏支之款,絡繹不絕,正項不敷,随時挪借,殊與初議不符。

    着該部遵照奏準原案,全數封存。

    以後各海關報解四成洋稅,随到随封,連前所存,一概不準擅動。

    如庫存正項,一時不敷周轉,惟八旗兵饷及神機營經費,暨随時緊要軍需,準由該部奏明,暫借四成洋稅開放;仍俟正項充裕,照數撥還,其餘一切放款,概不準奏借此項,緻啟挪移之漸。

    另片奏:内府外庫,定制攸分,各宜量入為出,不可牽混。

    又片奏:内府經費,仍照舊添撥各等語。

    内務府供應内廷一切用項,本有粵海關、天津、長蘆應解各款,及莊園頭租銀,加以戶部每年添撥經費,量入為出,何至用款不敷?着總管内務府大臣于一切應用之需,核實撙節,并嚴饬各該司員,認真辦理,毋得任意開銷,緻涉浮冒!其各省關例解款項,如逾限不到,或仍前拖欠,即由該大臣等奏明,将該督撫、監督運使等,嚴予處分,以儆玩洩。

    至由部奏撥之六十萬兩,現經戶部奏明,仍按年籌撥,是内府用款不至過绌。

    嗣後不得再向戶部借撥,以符定制,将此各谕令知之。

    ” 當然,皇帝這時所看到的是戶部的奏折,其中也曾提到當年奏準的原案,洋稅除了用作擔保左宗棠西征軍費所借的“洋債”以外,所餘的四成,專戶存儲,預備将來籌辦海軍。

    此是經國的百年大計,關系異常重要,恭王唯恐皇帝還不能有此深遠的考慮,特為面陳雍正年間的故事。

     世宗在位的時候,綜核名實,凡是不急之務,一概停罷,除了河防、海塘以外,沒有什麼“大工”。

    積餘的款項,交存設在内閣之東的“封樁庫”,末年積蓄到三千多萬兩銀子,倉儲糧米,亦可供二十年之用,此所以才有乾隆的盛世。

    提到“封樁庫”,讀過《宋史》的皇帝懂了,“啊!”他深有領悟,“沒有雍正的封樁庫,就沒有乾隆的‘十大武功’!這是要緊的。

    ” “是!”恭王欣然應聲,不覺就誇贊了兩句,“皇上聰明睿智,将來必能媲美雍、乾,重開盛世。

    ” “内務府每年由戶部撥六十萬兩,這案子是怎麼來的呢?” 皇帝又問。

     “是分兩次定的案,同治四年,奉旨年撥三十萬兩,同治七年又加撥三十萬兩。

    ”恭王答道,“按規矩說,是盡夠用了!” “既然夠用了,為什麼老要挪借呢?”皇帝問道,“借了還還不還哪?” 恭王始而默然,繼而回答了皇帝後面的那句話:“還是沒有法兒還了!隻有不借。

    ” “當然!以後不準再借。

    ”皇帝仍舊放不過内務府。

    由此開始痛責,說内務府的人“都沒有天良”,而且“貪心不足”,富了還想貴,去年借大婚的名目,濫邀保舉,聲色俱厲地吩咐:“吏部以後決不能再徇私!太不成話了!” 恭王唯唯稱是,他原希望皇帝親政之初,就有這麼一番表示,好讓内務府的人知道,皇恩浩蕩以外,也還有不測的雷霆之威,稍存警惕,略微收斂。

    但到皇帝說得有些激動,主張清理内務府的爛帳時,恭王心裡不免發慌,内務府的爛帳何能清理?一抖出來,牽涉太廣,甚至慈禧太後的面子上,也會不好看,因而不能不想辦法攔阻。

     “内務府積重難返,許多流弊,由來已非一日。

    糜費自然有之,‘傳辦事件’稍微多了些,也是實情。

    ”恭王停了一下又說,“皇上親政伊始,相與更新,内務府上上下下,必能洗心革面,謹慎當差。

    ” “傳辦事件多了些”這句話,皇帝自然明白,這一來就不能再往下說了!他想了一下問道:“現在兩位太後的‘交進銀’,每年是多少?” “每年十萬,端午、中秋各交三萬,還有四萬年下交。

    ” “兩位太後,今後優遊頤養,賞人的地方很多。

    我看,‘交進銀’該添了!”皇帝說道,“雖不說‘以天下養’,可也不能讓兩位太後覺得委屈。

    ” 這是所費無幾的事,而且恭王已體會到皇帝此舉,是希望慈禧太後以後少叫内務府辦差,所以立即這樣答道:“這是皇上的孝心,就算部庫再緊,也決不能少了兩位太後的用途。

     請皇上吩咐一個數目,臣等遵旨辦理。

    ” “我看加一倍吧!” “是。

    ”恭王回頭向寶鋆說道:“你記着,馬上叫戶部補了進去。

    ” 這個消息,很快地就傳入深宮,兩位太後對于皇帝的孝心,自然欣慰,不過慈安太後覺得用不了這麼多錢,而慈禧太後則雖不嫌多,但覺得跟皇帝大婚、親政兩次“恭上徽号”一樣,應該謙抑為懷,有一番做作。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