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首頁
    想法子出這口氣,心裡才能舒服。

     他還在這樣暗中盤算,外面卻已有傳言,說慈禧太後跟皇後婆媳不和,皇帝夾在中間,兩頭為難。

    說這些話的,是内務府的人。

    他們的消息靈通,心思靈活,聚在一起喝酒閑聊,就能聊出一條生财大道來。

     “差不多了,是時候了!”内務府堂郎中貴寶說:“一興大工,高高興興的,那兒還有工夫淘閑氣啊?” “皇上以仁孝治天下,奉養兩宮太後的天年,除掉修園子,那兒再去見孝心?”另一個内務府郎中文錫接着說,“就是平民百姓,家業興旺了,總也得修個花園,蓋個别墅,承歡老親,何況天子富有四海?” 座中就是他們兩人的官職大,說的又是這樣義正辭嚴的大道理,那就不止于随聲附和了,而是各陳所見,誠心誠意想有所獻替。

    這件事已談了不知多少次,但以前是海闊天空,不着邊際地談,這一次卻是看出“事在必行”,一本正經地談“可行之道”。

     可行之道隻有一條,“叫有錢的出錢,沒有錢的願意出錢”。

    但這話對外面可以這麼說,自己人關起門來說真心話,這條路子不見得行得通,因為錢不嫌多,叫人掏荷包,怎麼樣也是件招怨的事。

     “事情不能想得那麼遠,咱們是吃紅蘿蔔,吃一節,剝一節,隻要把場面拉了開來,難不成半途而廢?”貴寶說到這裡,重重地加了一句:“不會的!到時候,六爺跟文中堂、寶中堂不能不管!” 聽見這話,一個個咂嘴舐唇,細辨味道,話外有話,味中有味,大家都會意了。

    以報效為名,把“場面拉了開來”,然後把這副擔子卸在恭王、文祥和寶鋆身上,硬叫戶部籌款,不管是動用四成洋稅,還是開捐例,或者在厘金雜稅上加派,總而言之,規複舊制,頤養兩宮,決不能說沒有錢就停工! 于是由此開始,商定了步驟,第一步當然是先回明内務府的堂官;第二步是打通小李,跟皇帝進言。

    而最要緊的是,隻可暗中進行,千萬不能招搖,怕風聲太大,讓恭王知道了,攔在前面,那就連場面都擺不開來了。

     商量停當,分配職司,有個候補筆帖式成麟,跟小李很熟,很快地接上了頭。

    小李跟安德海不同,他自己倒不想攬權,隻是處處替皇帝着想,同時也象皇帝那樣,年輕愛熱鬧,覺得這件大工一興,一則可以解消慈禧太後和皇帝母子之間的隔閡,再則經常會奉旨去察看工程進度,是件很好玩的事。

     所以拍胸脯擔保,一定可以把事情說成。

     “不過,這件事不能急。

    萬歲爺這一陣子心裡正煩,等萬歲爺‘挪動’了以後再說。

    ” 宮中遷移住處叫“挪動”,又叫“挪屋子”,皇帝的挪動,是跟慈禧太後賭氣。

    當然,也怪慈禧太後幹預兒子的房帷,太過分了些,經常派人窺伺皇帝和皇後的動靜,皇帝遷怒到慧妃身上,說什麼也不肯到她宮裡。

    但母命難違,既然說跟皇後常在一起,妨礙她“學規矩”,那就連皇後那裡也不去,托詞要靜下來用功,搬到乾清宮西暖閣去獨宿。

     挂字畫,換擺設,整整忙了兩天,才挪動停當。

    皇帝倒是真的想以文翰怡情,好忘掉因慧妃争寵而引起的不愉快。

    每天晚上在乾清宮西暖閣看書做詩,做成了一首,便自己寫個“鬥方”,用針釘在壁上,自我欣賞。

     看皇帝的神思靜了下來,有足夠閑逸的心情來談不急之務了,小李才特意把一部雍正《禦制圓明園四十景詩集》,與皇帝日常浏覽,随手取用的一些書籍擺在一起,讓他自己去發現。

     皇帝喜歡詩詞,自然不會放過,詩集放上去不到一整天的工夫,便已看到,自己取了來打開,一面圖一面詩,邊看邊讀,讀不到一半便喊小李。

     “可有沒有圓明園的詳圖?找來看!” 有關的圖籍,早就預備好了的,而小李卻還有一番做作,“奴才去找。

    ”他說,“一時可不知道找得着找不着?” “快去找!我等着要。

    ” 那就不敢故意耽擱了,去不了半個時辰,小李笑嘻嘻地捧來一個手卷,說是在昭仁殿找到的,展開來看,是極細的工筆,千花百草,金碧樓台,遠比詩集上木刻墨印的插圖,更為動人。

     皇帝從頭到尾,細細看完,靠在椅子上發愣。

    從他迷惘而微帶興奮的眼神看,小李知道皇帝一定會先提到修園子的話,故意不去理他,管自己去卷起手卷。

     “不忙收!”皇帝指着畫說。

     “是。

    ” “你查一查,當時洋人燒圓明園的時候,看守的人是誰?” 皇帝向來性急,所以又加一句:“趕快去查!我等着。

    ” 這可讓小李作難了,他不知道從那裡去查?時已入夜,宮門下鑰,不然倒是找着内務府的人一問,就可明白。

    此刻隻有在文件中去查了。

     于是把《鹹豐實錄》取了出來,翻到英法聯軍内犯的鹹豐十年八月,一頁一頁往下查,終于找到一條線索,總管内務府大臣寶鋆有個奏報圓明園被焚的情形的折子,小李随即又到敬事房找到原折,上面清清楚楚地寫着:“總管内務府大臣文豐、明善,遵旨照料圓明園”。

    而文豐在八月二十二日,“夷匪”火燒圓明園時,已投福海殉難。

     “照這麼說,知道當時情形的,隻有一個明善了?” “是!”小李答道,“寶中堂大概也知道。

    ” “不用找他!”皇帝連連搖手,“你明兒一早傳旨,等我下了書房召見明善。

    ” 小李答應着又問:“萬歲爺是垂詢什麼?要不要預先告訴他,好教他先預備着?” “我問問他,當時是怎麼燒起來的?是不是全燒光了?如果要修,先修那兒?” 小李一聽這話,此時就不必再多說什麼。

    第二天一早趁皇帝在養心殿跟軍機見面時,趕到内務府,徑自去找明善,陳述了旨意。

    同時揣測皇帝的意思,告訴他不必跟寶鋆說起,這也就是要瞞着恭王。

    明善自然會意,暫且連同官面前都不提,等召見過後再說。

     ※※※ 這一次召見,費了兩點鐘之久。

    明善回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