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八章

首頁
    底被諱的真相如何? “别處都不要緊,就是腰上麻煩。

    ”榮祿皺着眉,比着手勢,“爛成這麼大兩個洞,一個是幹的,一個流膿,那氣味就不能談了。

    ” 翁同龢聽這一說,越發上了心事,愣了好一會問道:“李卓軒怎麼說呢?” “他一會兒就來,你聽他說。

    ” 李德立是每日必到内務府朝房的,開方用藥,都在那裡斟酌。

    這天一到,但見他臉色憔悴不堪,可想而知他為皇帝的這個病,不知急得如何寝食不安,一半急皇帝,一半是急他自己。

    皇帝的病不好,不但京堂補缺無望,連眼前的頂戴都會保不住。

     “脈息弱而無力。

    ”李德立聲音低微,“腰上的潰腫,說出來吓人。

    ” 李德立很吃力地叙述皇帝的“癰”,所談的情形,跟榮祿所見的不同,也遠比榮祿所見的來得嚴重,腰間腫爛成兩個洞是不錯,但不是一個流膿一個幹,幹是因為剛擠過了膿。

     “根盤很大,”李德立雙掌虛圈,作了個飯碗大的手勢,“正向背脊漫延。

    内潰不能說了。

    ” “原來病還隐着!”榮祿問道:“這不是三天兩天的病了。

     你是怎麼治呀?總有個宗旨吧?” “内潰是這個樣子,壓都壓不下去,硬壓要出大亂子。

    ”李德立茫然望着空中,“我真沒有想到,中毒中得這麼深。

    ” 榮祿和翁同龢相顧默然。

    他們都懂得一點病症方劑,但無非春瘟、傷寒之類,皇帝中的這種“毒”,就茫然不知了。

     “皇上氣血兩虛、腎虧得很厲害,如今隻能用保元托裡之法,先扶助元氣。

    ” “外科自然要用外敷的藥。

    ”榮祿問道:“這種‘毒’,有什麼管用的藥?” “沒有。

    ”李德立搖搖頭:“隻好用紫草膏之類。

    ” 談到這裡,隻見一名蘇拉來報,說恭王請榮祿談事。

    一共兩件事,一件是文祥久病體弱,奏請開缺,慈禧太後降谕,賞假三月。

    恭王吩咐榮祿,年下事煩,文祥又在病中,要他多去照應。

    這是他義不容辭,樂于效勞,而且并不難辦的事。

     難辦的那件事,就是前一天李鴻藻和翁同龢所談到的難題,恭王經過多方考慮,認為跟慈禧太後去面奏皇帝所中的“毒”,以榮祿最适當,因為他正得寵,并且機警而長于口才。

     榮祿是公認的能員,任何疑難,都有辦法應付,這時雖明知這趟差使不好當,也不能顯現難色,壞了自己的“招牌”。

    當時便一口應承了下來。

     “你預備什麼時候跟上頭去回?”恭王問說。

     “要看機會。

    第一是上頭心境比較好的時候;第二是沒有人的時候。

    ”榮祿略想一想說,“總在今天下午,我找機會面奏。

    ” “好!上頭是怎麼個說法,你見了面,就來告訴我。

    ” “當然!今晚上我上鑒園去。

    ” 照恭王的想法,慈禧太後得悉真相,不是生氣就是哭,誰知榮祿的報告,大不相同。

    慈禧太後既未生氣,亦未流淚,神态雖然沉重,卻頗為平靜,說是已有所聞,又問到底李德立有無把握? “這奇啊!”恭王大惑不解,“是聽誰說的呢?” “我想,總是由李卓軒那裡輾轉過去的消息。

    ”榮祿又說:“慈禧太後還問起外面有沒有好的大夫?倘或有,不妨保薦。

    ”“我看李卓軒也象是沒有轍了!如果有,倒真不妨保薦。

    ” “是的。

    我去打聽。

    ” 榮祿口中這樣說,心裡根本就不考慮,這是個治不好的病,保薦誰就是害誰,萬一治得不對症,連保薦的人都得擔大幹系。

    這樣的傻事,千萬做不得。

     談到這裡,相對沉默,兩人胸中都塞滿了話,但每一句話都牽連着忌諱,難以出口。

    這樣過了一會,恭王口中忽然跳出一句話來:“皇後怎麼樣?今兒崇文山來見我,不知道有什麼話說?我擋了駕。

    ”接着加上一聲重重的歎息:“唉……!” 提到這一點,榮祿腦際便浮起在一起的兩張臉,一張是皇後的,雙目失神,臉色灰白,嘴總是緊閉着,也總是在翕動,仿佛牙齒一直在抖戰似的;一張是慈禧太後的,臉色鐵青,從不拿正眼看皇後,而且眼角瞟到皇後時,嘴角一定也斜挂了下來。

    世間有難伺候的婆婆,難做人的兒媳婦,就是這一對了。

     “皇後的處境,”榮祿很率直地用了這兩個字:“可憐!”他說:“隻要皇上的證候加了一兩分,慈禧太後就怨皇後——那些話,我不敢學,也不忍學。

    ” 恭王又是半晌無語,然後說了聲:“崇家的運氣真壞!” “還有句話,”榮祿湊近恭王,放低聲音,卻仍然遲疑,“我可不知道怎麼說了?” “到這個時候,你還忌諱什麼?” “太監在私底下議論——我也是今天才聽見,說皇上的這個病,要過人的,将來還有得麻煩。

    ” 果然将這種“毒”帶入深宮,是曠古未有的荒唐之事,恭王也真不知道怎麼說了。

     又說:“慧妃反倒撿了便宜。

    敬事房記的檔,皇上有一年不曾召過慧妃。

    ” 如說慧妃“撿了便宜”,不就是皇後該倒黴?恭王也聽說過,凡中了這種“毒”的,所生子女,先天就帶了病來,皇嗣不廣,已非國家之福,再有這種情形,真正是大清朝的氣數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