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六章

首頁
    還一時不能解京,當初與彙豐訂約時,有意留下騰挪的餘地,規定提銀在一萬兩以上時,須早一個月通知。

    所以這筆款子,要到六月中旬才能解送海軍衙門。

     ※※※ 六月初五,皇帝奉慈禧太後移居甯壽宮,因為三大殿及東西六宮各處的溝渠,要徹底修理之故。

    甯壽宮在大内最東面,乾隆三十七年開始興修,預備歸政以後,作為頤養之處,一直修建了十四年才落成。

    占地約當整個内廷的四分之一,其中規模,完全仿照内廷各正宮正殿。

    大門名為皇極門,二門名為甯壽門,等于乾清們,門内皇極殿,規制如乾清宮,殿後的甯壽宮,跟坤甯宮一樣,也有祭神煮肉的大鍋,吃肉的木炕以及跳神的法器等等。

     甯壽宮後門是一條橫街,正中一門叫做養性門,門内養性殿,跟養心殿相仿,所不同的是有奉佛的塔院與坐禅之處,現在作為皇帝的寝宮。

     慈禧太後所住的是樂壽堂,在養性殿之後,原是高宗的書齋。

    此外還有三友軒、頤和軒、随安室、如亭、導和養素軒、景祺閣等等亭台樓閣。

    景祺閣之後,就是甯壽宮的後門貞順門,有三間寬的一個大穿堂,還有一口極深的井,井水甘冽非凡。

     這座宮觸發了慈禧太後的許多想象,一幾一椅,一草一木,都使她想到,是當年高宗歸政後,盤桓摩挲過的。

    八十多歲的太上皇,五代同堂,五福骈臻,雖說是天下第一位福氣人,然而頭童齒豁,想玩也玩不動了。

    不如及今未老,早早歸政,可以多享幾天清福。

     因此在移居甯壽宮的第六天,便打定了主意,這天召見醇王,特地傳谕,皇帝也入座。

     這是極大的例外。

    由于醇王與皇帝是父子,禮節上有所不便,所以召見醇王時,皇帝向不在座。

    這天忽然在養心殿相見,醇王一時有手足無措之感,不過稍微想一想也就不礙,皇帝雖坐在禦案之前,而慈禧太後卻坐在禦案之後,醇王跪在兒子面前,隻當跪在慈禧太後面前就是了。

     “皇帝今年十六歲了,書也讀得不錯。

    ”慈禧太後說道: “我想明年正月裡就可以親政了。

    讓我也歇一歇。

    ” 醇王大為詫異,不知道慈禧太後怎麼想了一下,會有此表示? 這是不容遲疑的事,醇王立即跪了下來,高聲說道:“請皇太後收回成命。

    ”然後便一面想理由,一面回奏:“時事多艱,全靠皇太後主持,皇帝年紀還輕,還挑不起這副擔子。

    再說,學無止境,趁現在有皇太後庇護,皇帝什麼都不用煩心,紮紮實實多念幾年書,将來躬親庶務,就更有把握了。

    照臣的想法,皇帝親政,至早也得二十歲以後。

    請皇太後為社稷臣民着想,俯從所請,想來皇帝亦感戴慈恩。

    ” 他說到一半,就已想到了一個主意,所以膝行而前,接近皇帝,此時便拉一拉龍袍,指一指地上,示意皇帝跪求。

     皇帝正在困惑疑難之中。

    慈禧太後的宣示,在他亦深感意外,然而他并未想到應該請“皇額娘”收回成命。

    從小養成的習慣,凡有慈命,隻知依從。

    所以聽慈禧太後說要歸政,心裡惴惴然、茫茫然地有些着慌,怕自己一旦親裁大政,不知如何下手? 等聽見醇王的回奏,才知道自己錯了,但卻不知應作何表示?現在是明白了,要跪下來附和醇王的說法,力懇暫緩歸政。

     于是他站了起來,轉身跪在禦案旁邊說道:“醇親王所奏,正是兒子心裡的話。

    兒子年輕不懂事,社稷至重,要請皇額娘操持,好讓兒子多念幾年書!”說完,磕一個頭,依然長跪不起。

     “你年紀也不小了!順治爺、康熙爺都是十四歲親政。

    ”慈禧太後轉過臉來,對醇王說:“垂簾本來是權宜之計。

    皇帝成年了,我也該歇手了。

    你們也要體諒體諒我的處境才好。

    ” “皇太後的話,臣實在汗顔無地。

    總是臣下無才無能,這幾年處處讓皇太後操心。

    目前政務漸有起色,正是由剝而複的緊要關頭,總要請皇太後俯念天下臣民之望,再操持幾年。

    ” “我的精力亦大不如前了。

    ”慈禧太後隻是搖頭,“好在皇帝謹慎聽話,如果有疑難大事,我還是可以幫他出個主意。

    至于日常事務,皇帝看折看了兩三年,也該懂了。

    再有軍機承旨,遇到不合規矩的地方,讓他們仔細說明白,也就錯不到那裡去的。

    總而言之,這件事我想得很透徹。

    你跪安吧,我找軍機來交代。

    ” 醇王無法再争,他為人老實,亦竟以為無可挽回,所以一退出養心殿,立即關照太監分頭請人,禦前大臣伯彥讷谟诂與克勤郡王晉祺,慶王奕劻和三位師傅翁同龢、孫家鼐、孫诒經到朝房來議事。

     被請的人到了五個,伯彥讷谟诂已經回府。

    醇王說知經過,問大家有何意見?兩王面面相觑,因為不知道醇王的意思如何,不敢有所表示。

    翁同龢卻是看事看得很清楚,為醇王着想,應該再争,所以開口說道:“這事太重大!王爺應該帶領禦前大臣,跟毓慶宮行走的人,見太後當面議論。

    ” “很難!”醇王答道,“皇太後的意思很堅決。

    且等軍機下來再說。

    ”軍機隻來了一個禮王世铎,一進門手便一揚,不用說,上谕已經拟好了。

     “沒有法子!”世铎苦笑着,“怎麼勸也不聽,隻好承旨,已經請内閣明發了,這是底稿。

    ” 于是傳觀上谕底稿。

    親政的程序是仿穆宗的成例,以本年冬至祭天為始,躬親緻祭,親政典禮由欽天監在明年正月裡選擇吉期舉行。

     “事情要挽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